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4|回复: 3

【古墙、古城、古道】古城篇:大敖包,石人像,圈蘑菇,固阳坝根底障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8 1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神秘的大敖包,诡异的石人像;蜿蜒的秦长城,悠久的古障城;美丽的大草原,漂亮的蘑菇圈。一个即将废弃的村庄周边,历史与自然相融,这是我探访中一整天的视觉享受。

  应学生之约,回固阳老家银号镇羊场沟村,探访一座神秘的大敖包。他说,高大的石砌敖包始终耸立在儿时的记忆里。

  对这个依然偏僻的地方,我是有感情的。三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初为人师,这里成为影响我一生的职场起点。

  大敖包够大,在苍茫的高山草原上突兀耸立。敖包石砌而成,四周呈圆形,自下而上,分四层梯次结构。敖包高约 6 米,直径约 5 米。正面的龛座里有一块刻有文字的条石:××天王。

  对于这个敖包,没有史料可查,但《蒙古游牧记》中有记载,清代嘉庆年间,在茂明安与土默特两旗界址设圪臭敖包封堆,在圪臭敖包封堆南乌兰和硕设封堆。史料记载的“乌兰和硕封堆”是否是现在的羊场沟敖包呢?我分析这个硕大的敖包,应该是当地游牧者祭祀的地方,也可能是茂明安与土默特两旗的界址之一。

   微信图片_20190708120142.png
  石人像

微信图片_20190708120146.png
坝根底障城
      在大敖包西侧一公里处草原上,一座诡异的石人像出现在面前。石人依石形雕刻,似人非人,似猴非猴,半坐半仰,似笑非笑,栩栩如生,富有情趣,给静谧的草原增添了无尽的神秘与遐想。

  我感觉这个石人像凿刻时间与敖包建堆时间相近,有 200 年左右的历史吧,只是村民在石人五官上刻画,留下了现代痕迹。

  附近有一土梁,当地村民称作“边墙梁”。按照地理分析,这一带是固阳秦长城的最东端地域。在一个高大的烽燧下,看到一处留有众多古建筑的遗址,感觉如一座古障城的规模。

  我行走其间,试图解读其中奥秘。观察周边地形,山脚下坝根底村隐约可见,一条公路东西穿行。我一阵惊喜,原来这就是我两次寻找而未果的坝根底秦长城障城啊。

微信图片_20190708120151.png
  羊场沟村大敖包
      前两次寻找都被大雨追了下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我行走秦长城的最后一座障城,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邂逅了。

  坝根底障城有石头房 6 间,石房四周有围墙,障城东十多米有一烽燧,底径 12 米,残高 3.5 米。

  我举目远眺,白云朵朵,草原苍茫,长城蜿蜒,烽燧相望,南边春坤山敖包尽收眼底,简直是一幅壮丽的北国边塞画卷。我大声呼喊,声音遁去,传向遥远。

  在历史与自然融合的固阳山乡,我享受着探访和行走的快乐,更使我惬意的是在秦长城下采圈蘑菇的感觉。

  春坤山一带圈蘑菇的稀缺和营养价值遐迩闻名。蘑菇圈也叫仙人圈,仙人环,是由于蘑菇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相继死去,外面的生命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菌丝体环,并长成蘑菇圈。

  蘑菇圈不停地向四周延展,在草原上形成圆环状。刚形成的蘑菇圈较小,年复一年,随着菌丝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蘑菇圈越来越大。大的蘑菇圈外圈直径可达 20 米。如果超过百米, “圈龄”至少有五六百年。

  在羊场沟的山坡草地,漂亮的白色蘑菇整齐排列,点缀在碧绿的草原上美景让人陶醉。我想,若有年轻貌美、衣着艳丽的蒙古族姑娘采摘其间,应该是一幅精美绝伦的油画了。

  三十多年前,独自攀爬在山的雨雾中,鲜嫩的圈蘑菇和着雷声装满了我的布袋,成为我枯燥生活和单调饮食的调剂。近年,由于春坤山开发,游人增多,能采到圈蘑菇已很不容易了。

  但春坤山周边,围山禁牧和自然移民,修养了生态,还原了绿草,加之今年好雨水,圈蘑菇可以在草原上尽情地生长了。

  秦长城下采圈蘑,我们沉浸在忘我的快乐之中……

发表于 2021-12-10 03: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19:38 , Processed in 0.03032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