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和有过辉煌历史的古城。这里曾经是雕梁画栋,屋舍俨然,车水马龙,灯火明灭,人声鼎沸,觥筹交错。这里曾经有着悲壮和温情的故事。
现在已是战火焚烧后的废墟,土地焦黑了,瓦片焦黑了,陶片焦黑了,木质材料变成了灰烬。但昔日古城的规模和轮廓清晰,建筑的台基犹在,建筑构件散落于古城。
我多次行走这座古城,掀开厚厚坍塌的瓦砾,抓一把焦黑的泥土,我不禁暗自伤神,浮想联翩。
这里似乎发生过一场血腥的战争,守城将士浴血奋战,刀光剑影,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失守。这里被洗劫一空后,大火熊熊燃起,硝烟弥漫,宫殿坍塌,曾经的辉煌被吞噬在滚滚浓烟之中。
我不得其解。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池,居住过什么样的历史人物,有过怎样的历史故事,是谁毁掉了这座古城。更使我不解的是两千年后的今天,战火焚烧后的痕迹依然能保留着岁月的沧桑,似乎在述说和告知我们当年发生的一切。
缸房梁古城大型云纹瓦当 这座古城叫缸房梁古城。位于昆都仑沟北口西侧明安镇南 2 公里处已废弃多年的缸房梁村。古城地处三岔路口,昆都仑河谷从城东侧由北向南穿行而过,城北是套路壕,曾是黄河远古时期的一条支系,也是一条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道,由此西北行进入明安川腹地,穿越明安川进入茫茫草原和大漠深处。
古城把守着昆都仑古道的北入口,扼制着从西北南下的通道,是守卫两条古道的最佳位置。城墙东西长约 450 米,南北宽约 300 米。古城遗址散落着各种砖瓦残片和实用陶器的碎片,还有直径 18 厘米的大型云纹瓦当,在堆弃的瓦片中我发现了带有“固”字戳记的片瓦和桶瓦,也有少量辽金元和民国的瓷片。
从废墟遗址的陶片和瓦片考证,古城是一座汉代城池,始建于西汉年间,并有多个朝代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根据地表文物,有专家分析,这里可能是西汉时期五原郡固陵县。西汉时期,包头地区归五原郡管辖,下辖 16 县,已有 8 个县治被考证发现。这座城池可能是西汉时期未知县治中“固陵县治”所在。也有人分析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固阳塞,还有人分析是汉光禄塞。
我分析,这座古城一定有过喧嚣和辉煌,在汉及以后朝代可能为行政治所,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戍守昆都仑沟谷古道的一座障城,是石门障城序列的重要军事重镇。
缸房梁古城建筑构件 昆都仑沟谷是大青山和乌拉山的分界河谷,沟谷在古人看来还算平坦,可行马车,南经秦直道可达咸阳,北出阴山可达大漠,是横穿阴山最理想的交通坦途,远在先秦时已经开辟和形成谷道。鉴于它在交通上处于通往大漠三道路的中间,故称为中道,在汉至北魏时又称作阳道、单于道。它是中国历史上阴山南北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赵秦汉魏诸朝都高度重视这条古道,先后修建 8 座城池驻守,而且沿用两千年,由南向北分别是昆都仑沟南口 2 座,沟谷内 3 座,沟北口 3 座。8 座障城功能各异,协同防护,固守阴山这座天然屏障。这是中国古代沟通与阻隔,融合与战争的政治军事思想的战略布局。缸房梁古城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座。
缸房梁村还有一个很让我激动了一阵的名称,叫“大行宫”,我如获至宝,以为有惊世大发现。可细查有关资料,走访老乡,原来这里叫“大兴公”,是近代的一个商号名称。
缸房梁古城西墙 我反复行走和解读着这座古城。我认为这座古城是昭君北上和往返帝京的一座重要行宫和驿站,呼韩邪单于和迎送昭君的队伍从此经过,在此驻足,共度良宵。
公元前 33 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派遣昭君出塞和亲,并赏给锦帛八千匹,絮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还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依据历史资料分析,我认为,昭君出塞所经的路线是:走秦直道,从位于达拉特旗与包头交界的昭君渡口渡过黄河,经昆都仑沟穿越阴山,然后西北行,穿过色腾山,继续北上到达漠南匈奴王庭。
迎送昭君出塞应该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按过去运输条件,运送这么多礼物,应该是近百辆车方可成行。昭君出塞之路漫长而艰辛。翻过阴山,昭君的行程进入塞外他乡。边关冷月,前程茫茫,一个孤弱女子,怎能不频频回首南望?可阴山已阻挡了她的视线,是期盼、是无助、是悲恨,她柔弱的身心怎样承载呢?
昭君远行之路,我感觉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要沿路有充足的水源补给,沿河行走;二要路途要有驿站,保障食宿。昭君出塞之后也曾往返草原王庭与长安帝京,昭君出塞之路上有诸多驿站或古聚落遗址,曾为其提供着后勤保障。缸房梁古城应该是昭君出塞之路上一座重要驿站。
据史料记载和地形分析,古城西北套路壕原是黄河古河道,乌梁素海是当年遗留的黄河故道,现在看当年河道的地貌犹在。这里土地肥沃,良田万顷,曾是秦汉时期著名的北假屯田之地。昭君出塞从这一带西北行应该是不错的道路选择。
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一路西北行,在这一带行走,犹如走进中国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南边是乌拉山,北边是色腾山,中间是古代黄河故道,两边是万顷良田。
在这一带,我感觉随时有历史的穿越,随便找一个村落遗址就能发现汉代生活遗物。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史书记载的“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展现出的几十年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和安定局面。
这样一个重要的古代城池,目前无任何保护,裸露在风雨中,历史遗物在慢慢流失,历史的痕迹也在慢慢消失。
我也期待着能对这里进行认真考证,期待有考古的新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