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684|回复: 2

这些民国时期的老包头茶叶筒,折射着晋商与冀商联合开创的商业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7 16: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万里茶道,从烟雨江南,延向蒙古草原,再延向遥远的俄罗斯。
一路茶香,造就了晋商的财富传奇,也成就了双盛茂的商业传奇。
清代道光年间,杨有能带着两个儿子,从山西太谷“走西口”来到老包头。当时,老包头由于便利的交通,已经跃然成为“西北商业重镇”。杨氏父子不辞劳苦,毅然加入了“蒙古行”,跻身于牵着驼队跋涉风尘的“旅蒙商”。他们由内地采购布匹、茶叶、日用品,前往草原以货易货,换得皮毛、牲畜,再运回内地出售,从中赚取可观的差价。
旅蒙商的驼队
商业繁盛的老包头,不愧是处生金之地,数年奔波之后,杨家已经颇有积蓄。
同治七年(1868),杨有能出资,以刚出生的第五个儿子杨生茂的名义,从“大地主”蒙古巴氏家族手里,半租半买一片空地,修建起宽敞的院落,在老包头城内扎下了根基。
自此,杨家事业愈加兴旺,先后设立诸多商号,称为“十大双”:双发公绒毛店、双盛亿驼庄、双盛成蒙古行、双盛和蒙古行、双顺恒蒙古行、双盛祥蒙古行、双盛裕庄口、双盛德鞋靴铺、双顺祥绸缎及珠宝玉器店、双盛茂茶庄。
光绪末年(1908年),杨生茂出资,聘请河北冀县人李茂先为经理、张恒杰为副理,在草市街开设双盛茂茶庄。——这是老包头首家专营茶叶的商号。
“双盛茂茶庄”的茶叶筒(包头市南龙王庙徐麦涵道长收藏)
河北冀县,由于人多地少,靠着几亩薄地难以维持生计,素来有经商传统,并且人才辈出。杨全仁创下了北京“全聚德”烤鸭、傅秀山创下了“金鸡”牌鞋油、史东初设计了“大前门”香烟商标……
财东出资,经理主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晋商的经营模式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雏形及范本。
开设绥西包头总号,草市街路北;第一支店,本市前街路南;分设第二支店,宁夏省鼓楼西路南
茶之功效:助文思、添诗兴、袪烦闷、佐清谈、定心神、消积滞

本号希望:货销畅旺、四远名扬、同业商战、始终强上(表述够简捷、够耿直!)

杨家从事“蒙古行”,常年以张家口为歇脚之地,这座城市正是晋商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双盛茂茶庄并未直接前往湖南湖北的砖茶源头进行采运,而是在张家口大量收购,转而通过自己的商贸驼队运往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甚至远达蒙古及俄罗斯。“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得双盛茂茶庄稳操胜算。
双盛茂经营的砖茶,每箱净重110斤。每箱装24块砖茶的为二四茶,每箱装27块的为二七茶,每箱装39块的为三九茶。同时,亦有贡尖茶,每箱净重62斤,因旧市斤一斤等于十六两,每箱有近千两的分量,又名“千两茶”。
东亚名产
馈亲赠友,为日用必需之品;居家旅行,乃卫生无上之珍(好像周星驰也说过类似的话!)
鹤鹿商标
超前的商标意识
开设绥西包头总号,草市街路北;第一支店,本市前街路南;分设第二支店,宁夏省鼓楼西路南
辛亥革命之后,外蒙古谋划独立,旅蒙商不断遭到沉重打击,砖茶贸易也一落千丈。
双盛茂茶庄,并未由此沉沦,而是另辟蹊径,由砖茶逐渐转向细茶。采购地点,也由张家口转向了当时的国际商港天津。
由天津运来包头的茶叶精心存放,严防串味。然后,按春、夏、秋、冬本季配茶,细分为各种类别,并用一至十号筛子筛出来分等级出售。红茶有红滇、五彝、白毫、浦儿、红梅、贡尖等,绿茶有铁叶大方、竹叶大方、西湖龙井等。双盛茂茶庄所配制的花茶,闻之馥郁,饮之生津,品之既有江南灵性又兼塞北醇厚,颇为畅销。
鼎盛时期,双盛茂茶庄又在包头前街路南开设第一分号、在宁夏鼓楼西路南开设第二分号、在河北石家庄开设复兴茂分号。
开设在西包头县:前街路南、草市街路北,分设宁夏府鼓楼西路南

延年益寿的“鹤鹿”,有着浓郁的中国风


1915年,双盛茂茶庄进行核算,资本已达4500两白银,分为三股,每股分红竟达6000银元。茶叶销售之兴旺,由此可见一斑。
双盛茂茶庄经理李茂先由于经营有方,历年的薪酬与分红颇为丰厚,遂于1919年辞职,在前街开设了仁和茶庄。
仁和茶庄,投入资本1000银元,雇佣职工7人。李茂先用心打理着自己的生意,随着馥郁的茶香飘逸,短短数年,名振包头老街。
“仁和茂记茶庄”的茶叶筒(包头市南龙王庙徐麦涵道长收藏)
用了洋文“BEST TEA”,图案也满是俄罗斯风情(职业经理人自立山头,出手不凡!)
本号宗旨:加意监制,诸品名茶;不图厚利,为广招徕

开设西包头前街中间路北
本店掌柜变成了竞争对手,双盛茂茶庄的销售一度受到冲击。财东杨茂先却并未因噎废食,对于留任的张恒杰依然倚重。张恒杰多方考察,放弃从天津采购,转向茶叶原产地,甚至包下几座茶山,精心培植、用心炒制,不仅成本降低,品质也有了根本保障。
1931年12月16日,《包头日报》创刊,发布广告招商消息。双盛茂茶庄踊跃响应,成为最早刊登广告的商号之一,广告词中宣称“征号来包首创花茶二十年”。一个“首”字,道出了求变之心、进取之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起,中日全面战争爆发。10月17日,侵华日军进占老包头。
在"大东亚共荣"的战时经济政策的压制之下,老包头商业日趋衰落,作为非必需消费品的细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战争纷乱,生意颇受挫折,杨生茂、李茂先等人萌生了退意。1940年,仁和茶庄倒闭;1943年,宁夏双盛茂茶庄、石家庄复兴茂茶庄先后歇业。
日寇投降后,李茂先又联络几位河北冀县老乡,合伙投资5600元,开设了正大茶庄,从业人员10人。他们都是茶叶行的老手,经营茶叶的经验丰富,店铺又坐落于包头最繁华的转盘口,因此很快顾客盈门,并且一度成为老街上颇具名气的茶庄之一。

正大公记茶店:东前街五八号,电话三四四号
1956年,在新的经济思潮之下,老包头各家茶庄共计资金16000元,从业人员40余人,成立了公私合营茶叶中心店,属于中国茶叶公司包头中心栈领导。
从此,双盛茂、仁和、正大等私营茶庄改换了牌匾,只留下些许的商业传奇,伴着缕缕茶香飘送至今。

资料来源:《包头茶叶庄的发展》(孙肇祥、杨松选、李景明(口述),韩怀信 整理);
《杨家大院春秋事》(作者:张贵);
《西前街的故事》(“包头机关党建”网站)。
徐麦涵 (自由发APP文化在线频道签约内容创作人)徐麦涵,1989年6月出生,内蒙古包头人。南昌大学宗教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在读,内蒙古道教协会副会长、包头市道教协会会长、包头市南龙王庙住持,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东大鼓)传承人、包头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东河区曲艺家协会主席,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18-5-28 15: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小小茶叶筒承载着一个年代的回忆
发表于 2019-12-1 13: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9-19 09:54 , Processed in 0.0315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