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13|回复: 8

“不教胡马渡阴山”——包头这里的那条“巨龙”一直在闪耀着光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3 15: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由呈,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忧筑长城。”这段文字出自于东汉末期文学家陈琳所创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形象与生动的描述了当年秦国在北方恶劣严寒的环境下修筑长城时的场景。这道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尽管成功的抵御住来自漠北的匈奴,但同样也是在秦国暴政与始皇帝穷兵黩武下用无数兵民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岁月里的战火纷飞,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的情况下,秦长城遗址较别的古长城来说,保存的算是相对完好,尤其是在包头市固阳县境内,先后发现了三段秦长城遗址,它们分别是康兔沟段、天盛成段、西斗铺段,而在它们三者中,最具代表性,且最受到重视与被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位于康兔沟色尔腾山的这段秦长城遗址了。秦长城就像是固阳县最有名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同时也是这里引以为豪的骄傲,在多年前就在政府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大力保护与开发下,形成了如今的秦长城旅游景区,并且在大力宣传下,这里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喜爱历史文化的游客前来走访目睹这古长城遗址。


秦长城旅游景区的大门,记得在以前这里还得买票才能进去参观,现在大门紧闭,就留着侧边一处狭窄的豁口供人们进出


旁边山脚下树立这一座巨大的石刻,仔细观察石刻细节丰富,彰显了浓郁的秦帝国文化


固阳秦长城遗址的文物保护石碑,在此里立有三块,分别为汉文,蒙文、英文标注,规格之高不仅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在景区门口就能看到古长城遗址,以前认为就是门前山上的一小段,这次前来观察后发现其实从这算是“开头”就一直延伸到群山之中进入了寒冬,尽管市区内之前的降雪早已消尽,但在后山荒野中仍处在一片“白茫茫”的状态之中。我来到了秦长城景区,沿着留有的小门进入后,就想到了还要走较长一段路才能看到古长城的真容。都说看长城是个体力活,一路踩着厚厚的积雪向坡上行走,遭受着来自四周干冷刺骨的寒风不停的吹打。


向景区内行走,以前这是可以开车进出的


向南望去看到色腾山上的秦长城,可惜这里没有能直接上去的路,只能远远的眺望


北侧的山脉,能看出山体上褐色干硬的岩石,与这里古长城筑造选材的岩石是同一类


继续深入,发现雪地上之前留下不少脚印,大概都是来看秦长城的


走了大概十多分钟后,看到了这处引导牌


沿着这处石梯登上山腰,便可看到秦长城据有关长城史料载:秦长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朝为防御北方匈奴民族始筑,西汉时期沿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长城东起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坝根底村北部的大青山南麓,沿阴山山脉西行,经武川县出大青山,穿越固阳县中部的色腾山,乌拉特前旗得查石太山和乌拉特中旗的罕乌拉山,西部端点在小狼山西麓石兰计山口。土筑长城墙体于地表呈现土垄状,石筑长城遗址保存较好,基宽3—5米,墙体外壁高5米左右,沿线建筑有烽燧、障城及部都尉城。长城沿山而建,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固阳县境内全长约96公里,是中国早期长城的代表性段落,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固阳色腾山秦长城段拍摄


可以直观的看出,这段秦长城是采用石筑方式堆垒而成,而所谓的石头几乎都是这种黑褐色厚石片


长城因山势走向而造,大多建在崖壁陡峭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成功抵御住匈奴的进攻


在烈日的直接照射下,古老的长城墙体散发出本该属于它的光芒


犹如一条“石体巨龙”蜿蜒盘桓在此


这段长城虽然低矮平整,但也禁止登上长城踩踏,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向东行走,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几匹马儿,它们也看到了我,彼此都停止了脚步互相观望,看到它们身材高大,我“识趣”的让开了道路


继续向山顶走去,转身选择了一个角度拍摄长城


秦长城康兔沟色腾山断拍摄


在长城旁的相对平坦的地上随处可见这种带刺的植物,顽强的生长在这里,它们犹如当年驻守在此的士兵,石刻观察着对面的敌情


来到在山顶旁,看到一处酷似兵马俑的人物石雕,走进一看原来雕塑的是秦国大将蒙恬,雕像由于常年处于山顶附近的风口处,加上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本来的样子


在雕像下方的石台上,原本一块专门介绍蒙恬将军资料的黑色大理石板,或许是由于这里恶劣气候的缘故,早已与石台剥离,被看到人们放在地上


这位为大秦帝国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此时正驻剑挺立于此,聆听着风声,注视着始皇帝专门让他负责操办修筑的这道军事防线,任务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说起这道长城,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游牧民族—匈奴,我们所知道的匈奴名声大噪大多是在西汉前、中期,其实早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前,匈奴就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了,也不断南下骚扰掠夺,使得当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秦王赢政也重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忙于苦战六国,实现统一的大业,暂时无暇顾及北方这个隐患,但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就是决定分阶段修筑长城。根据相关专家学者的有力考证,秦长城的修建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一共长达12的时间。首先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5年,此时的秦国刚刚完成了扫荡诸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由于常年的用兵征战,国立亏空,当时的秦国不得已对匈奴采取防御战略的政策,所以在这一阶段主要采取了修缮原来就曾修筑过的秦、燕、赵三国的长城,并在空缺破损之处新曾补诸多空缺,使得他们彼此相连,而在这一阶段所耗费的人、财、物力并不多,只要是以修缮就墙体为主,新筑造部分较少,所以蒙恬也是安排军队和附近郡县百姓完成,整体工程量并不巨大。但是了第二阶段,也就是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帝国的对待匈奴多政策从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在秦始皇32年,蒙恬率军战胜匈奴,收复了河南地,随后又收复高阙、阳山、北假等地,为了完整的保留着来之不易的战略硕果,开始进行曲第二阶段的修筑长城的工事,此时举全国劳力几乎100万来此,并且修筑的长城大多选择在陡壁险峻、崇山峻岭之中,且劳作十分艰辛沉重,并且常年累月面对这里复杂的地理环境与恶劣严寒的天气,使得在这里修筑长城的军民苦不堪言,死伤者更是无以计数。


长城北侧便是悬崖峭壁,常人很难通过


地上遍布这些黑炭色的碎石片


来到山顶,此处算是一处平坦之地,并且立着这块刻写“固阳秦长城”的巨石




远处接近山顶处的秦长城






在修筑这条长城的时候,古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因地势而造”的方式,采用不同地段选取不同的材料去修筑长城,比如在石块丰富的地段选择用石筑;在地势低矮缓冲地带则采用石土混筑的方法,同时为了巩固地基,选择两侧垒堆石块,中间再添加石土;到了山谷和平川之地采用夯土修筑,以这几种方式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不但有效的节约了成本,也避免出现更多劳民伤亡事件的发生。




看到了这条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抚摸着坚硬锋利的石片,呼吸着干冷但又新鲜的空气,伴随着呼啸而来的朔风,此刻的我思绪颇多,主要是因为听到不少人说眼前这处古长城,包括别的地方,能看到的这些完整的古秦长城其实都是后人重修的,换句话说就是本来长城的样貌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这座在大多数人眼里居然是“复刻品”!这种人云亦云的说法我始终不信,即便是真的,那也是在原来古遗址的基础上出于文物保护的方式,用原来长城坍塌下的石块重新垒筑修缮的,有何不可?总比放任不管,不断遭到破坏好过多少倍,所以以这种合理的方式来保护长城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与钦佩的,同时也为保护修缮古长城的人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发自内心的说声谢谢。

来源:阴山小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0-12-23 1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好好好
发表于 2020-12-23 18: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还没带孩子去看过呢。
发表于 2020-12-23 2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发表于 2020-12-23 2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深刻体会到古人修长城的艰辛
发表于 2020-12-24 00: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发表于 2020-12-24 02: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24 0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历史的见证,有机会得去看看
发表于 2020-12-24 08: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历史见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9-21 08:00 , Processed in 0.0313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