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937|回复: 4

“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清代包头旅蒙商为何能蓬勃发展独当一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9 15: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清代包头旅蒙商是明清时期的旅蒙商人的佼佼者,不同于晋商、徽商主营国内商业市场,他们的目标是内蒙古以北的广阔天地,最远可达圣彼得堡地区。

他们开辟了特殊的对蒙经商路线,经营商品种类之丰富,经营范围之广,经营方式之灵活,远胜于同类型的涉外商人。

清代包头旅蒙商人不仅仅给内蒙古地区带来了众多商品,丰富了内蒙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是给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族带去了汉文化,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

旅蒙商们



清代包头旅蒙商不惧艰险,勇于开辟新商路的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那么清代包头旅蒙商究竟如何成为当时的传奇呢?让我们追随前人的脚步,一探究竟。

一、 清代包头旅蒙商的由来

清代包头旅蒙商是明清时期旅蒙商的一个分支,脱胎于晋商,主要由明清时期山西边境地区的商人组建而来,早期借助清政府的政策优势,挣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随着对蒙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最后才形成了以包头为中心的商业团体。

清朝时期,包头本属于内蒙土默特右旗的一个牧场,由于每年都有大批的牧民前往位于土默特平原的归化城互市,进行各种商品交易,上至丝绸茶叶、武器弹药,下至葱姜调料,一应俱全。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中原商人前来。

此外康熙三征葛尔丹时期,为满足三军后勤供给,清政府特地抽调一批山西商人随军出征,为大军提供粮草、马匹等物资,商人在提供军需时,不忘本色,同当地的蒙古族人进行商业贸易,获取利益,这些商人也就是最早期的旅蒙商。

南海子码头



早期旅蒙商在经历了对蒙商业贸易后,获取了大量利益,这就吸引了一大批的内地商人前往包头,他们带来了大量人口和先进的手工业技术,让包头地区的工商业短期内得到了极大提升。再加上道光时期,黄河改道,包头市的南海子码头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当时重要的水陆码头。包头市的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吸引了全国商人前来,旅蒙商人以包头为大后方,积极开拓对蒙新商路,足迹遍布了归化城、海拉尔、赤峰等地,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包头旅蒙商人数量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团体。

二、旅蒙商人能够在明清时期中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商帮势力,依靠的是他们独特的经营之道


    以小见大,小小的鼻烟壶撬开了蒙古市场




常年生活在北方的蒙古族,有着其独特风俗习惯和语言交流,旅蒙商首先就要解决语言沟通问题,精明的商人很快便找到了解决方法,那就是用鼻烟壶开路。

鼻烟壶



蒙古族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和习俗,不能够在野外或马背上抽烟,转而对于鼻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这样,鼻烟壶成为了牧民的心头之好,牧民以拥有一个器型完美、做工考究的鼻烟壶而自豪,旅蒙商人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发现了这一点,依靠着鼻烟壶打开了市场,增进了与蒙古族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但仅仅靠着鼻烟壶就能让旅蒙商成为当时对蒙经商的佼佼者吗?答案显然不是,真正让他们成功的还是独有的经营之道,这些独特的经营之道成就了他们的辉煌,那这些经营之道究竟有哪些呢?且往下看。

    善用四季,灵活经营



旅蒙商人针对蒙古族特殊的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轮转的特性,派出专门的伙计,走场串包,采用灵活多变的销售模式,向蒙古族兜售货物。蒙古族人在购买货物时,也不会考虑太多,主要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只要是牧民所需之物,哪怕价格高一点,也会用皮毛交易给商人。




旅蒙商人也针对畜牧产品的季节性生产特性,采取赊销商品或开票,在夏季,将各种蒙古牧民所需之物先进行赊账销售并记录上册,待到秋冬收获之际,前来收取欠款,让牧民以较多的皮毛交易,当然牧民对此也能接受,旅蒙商人充分利用季节差异,扩大自身利益。

    以诚立本,质量为先



诚信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分支,待人以诚,做事以诚,旅蒙商脱胎于晋商,自然对于诚信经商十分重视,若想财富源源不断,就要恪守经商规矩,以诚经商,才会财源广进。

旅蒙商号大盛魁,在与牧民进行交易时,如果发现蒙古牧民对于商品质量有疑惑,便会当场验证,是否真材实料,一旦有假,主动赔偿和道歉,以此取信于人,此法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大盛魁也因此受益,营业额也随之扩大,由此可见,以诚经商的重要性。

以诚经商





    薄利多销,种类丰富



自古以来,商业活动中,商人都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来赢得市场,旅蒙商人自然深谙此道,在与牧民交易时也多用此种方法吸引回头客。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盛魁商号,作为旅蒙商人的翘楚,大盛魁商号在充分了解蒙古族后,得知蒙古族每年过“白节”时喜爱吃饺子,但由于牧民自己不会做,于是每年准备大量的饺子,在“白节”前以较低的价格卖给牧民,赢得了牧民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大盛魁的经营思想是,但凡蒙古人所需之物,尽皆生产、经营,像蒙古人热爱的茶砖、瓷器、丝绸等,大盛魁都会大批量生产,不光有大的,还有小的,什么针头线脑、粮油米面应有尽有,商品经营种类十分丰富,蒙古人也因此乐意与大盛魁做生意,大盛魁这种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让它积累起了大量财富。

大盛魁




三、旅蒙商人不仅仅刺激了蒙古地区的商业贸易,而且还推动了汉蒙文化的融合


旅蒙商人给内蒙古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生机,旅蒙商人所经商区域,经济上普遍繁荣,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改变,蒙古族在长期与旅蒙商人交易时,逐步改变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习惯。

部分蒙古族人开始了农业耕作的生存模式,内蒙古前套地区开始出现了大面积耕地,吸引了众多北方人口聚居,同时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缓解了黄河浅套地区农业灌溉缺水的局面。

其次是将汉民族文化传到了内蒙地区,影响了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文明形态,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作用。

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也随之改变,蒙古民众的饮食中增加了小麦、大米等,蒙古建筑上,采用了蒙汉结合的蒙古包,再者是促进了蒙古族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蒙古族的优质刀具、马具经过旅蒙商人的过手,流入中原地区,手工业的进步减少了蒙古族单一的畜牧业生产结构。

蒙古族的优质刀具



最后,旅蒙商人在政治层面上担任了清政府的密探,清政府可以通过旅蒙商手中的货物,推测判断出北方蒙古各部的生活情况,在军事部署上进行参考。

综上,随着旅蒙商人对蒙贸易的加深,蒙古族的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迎来巨变,他们从原来单一的游牧生活,过渡至农业、游牧相兼的生活方式,手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经济的繁荣,蒙古族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丰富。旅蒙商人也依靠着对蒙贸易,积累起大量财富,成为了明清时期重要的经济体。

结语

清代包头旅蒙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物,他们一直遵循着晋商“重信义”、“轻利益”的习俗。同蒙古族进行商业贸易时,一直恪守商德,这些旅蒙商人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蒙经济的共同进步,推动了汉蒙文化之间的交流。此外,旅蒙商人所流传下来的开拓进取、不怕艰辛的商业精神,更是值得当代企业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包头市志》《明清商人文化研究》《清史稿》

来源:古往今来聊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0-6-19 23: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历史
发表于 2020-6-20 0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发表于 2020-6-20 08: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发表于 2020-6-26 16: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7 04:33 , Processed in 0.0292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