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19|回复: 0

包头这些村镇的名字,此地人也不一定能说出背后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13: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包头的自然村落绝大多数形成于明代中叶民国早期很多村镇的名字都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耐人寻味。甲尔坝赵家营子曹家营子昌福窑子万水泉厂汉村美岱桥二十四顷地…… 提起这一个个熟悉而又拗口的地名,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也不一定能准确说出这些名称的真正含义及由来。其实,无论是以汉语,还是以蒙古语音、藏族语音等混杂命名的村庄,都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地域宗教民族特色
224017z16ewd9qnw9ir8oo.jpeg

就地取名,有山也有水
清朝康熙末年范昭逵在其所著的《从西纪略》曾表示:蒙古以物名地,率多类此。故包头的村镇很多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命名的。比如“后营子”,原系蒙古语,是白石头的意思,该村最初建在今后营子村东北盛产白石的小山下。后来,有区外的农民移民至包头,在该村向南六里处形成自然村落为了区别,当地人便把这两个村子分别称为后营子前营子
以此种形式命名的村庄,在东河区较为常见。比如位于东河区西脑包之北的“井坪”,蒙古语为牧场,自清代晚期,这里陆续有山西忻县农民来此租地垄葱种瓜,所产大葱味浓醇厚,所产香瓜香甜可口,在包头颇有名气当时,瓜农根据包头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采取开窝子种瓜的方式,便于担水增墒,点种保苗,见苗一半收”,还将腐熟好的粪肥集中施肥于窝内,发挥肥效,相传亩产能达到2000公斤。每到夏季,包头街上香瓜声不断:井坪香瓜瓜,又甜又脆!白梨脆,吃上不瞌睡!此外,这里还会举办庙会,人们听大戏,吃香瓜,堪称老包头一大盛事。在一些村名里,“圪旦”“圪堵”这两个词比较常见,比如东河区王家圪旦九原区有索家圪旦九原区有段世圪堵南圪堵乔圪堵之所以这样起名,是因为本地人把地形凸起的地方圪旦圪堵两者的区别就是叫“圪堵”的村子多靠近黄河,因防范水患便将村落建在高处。此外还有“圪奔沟”,蒙古语意思为弯曲不平的地方,该村位于东河区城区以北。被应用为公交站名的“壕赖沟”,蒙古语意为弯曲的沟。
另外,有的村庄因水得名,比如分别位于九原区和土默特右旗的土黑麻淖明沙淖“淖尔”蒙古语意为湖泊,汉人翻译的时候,为了简化就译作淖,这两个村子周边曾经都有湖泊还有一个使用频次较高的词就是脑包也译作鄂博、敖包,原是蒙古族百姓做路标和界标的石堆。
因人而宜,不忘挖井人
明朝中叶俺答汗与三娘子“放垦”,直至京绥铁路1923年修至包头,更多的晋北、陕北、冀北汉民走西口来到包头,以这些初始定居者的祖籍地命名的村落散布于包头市各旗县十分常见。
在包头,人们能够发现许多村名后缀都带有“窑子”这两个字,如九原区的尹六窑子”、青山区的昌福窑子”、石拐区的二相公窑子等等。这是因为最初外省逃荒来此的贫苦农民,无钱建房,多挖窑洞居住。“二相公窑子”位于包固公路15公里处,清代因村里出了文人相公,排行老二,人们便把该村叫作二相公窑子。还有东河区的刘柱窑子”,因最早来此定居的人叫刘柱,所以便取村名为刘柱窑子。
当然,能以自己的名字为家乡争光的,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位于达茂旗乌忽洞乡善人壕村名,就是为了纪念两位开此开荒种地的善人,一位姓郭,一位姓石。二人是青福教的教徒,不但勤于劳动,还会在农闲时将孩子集中起来教他们读书识字。二人不食荤腥,不杀生,看到孩子们捉住小动物,还会用钱买下来放归大自然。二人处处积德,当地人称为善人。奇怪的是,二人从不真名告诉别人。因为村子地处一座大壕里,所以人们就管这里善人壕。
还有的村庄是以当地住户从事的生产劳动类型命名的。如石拐区的西胜店”,该村位于包固公路大德享收费站以北14里山沟内,清末时有位叫石三栓的老户曾开了家车马店,店名叫西胜店。再比如位于东河区的“银匠窑”,清同治年间有一位银匠在城里设银匠炉,而其家住在城郊东南的村庄得名。此外还有石拐区的马场大德恒两地,清代出了一家叫“大德恒的“蒙古行”,放牧地点正是现如今的“马场”,所以两村有了现在名字。
另外,还有村子以人口、居住状况等命名,如九原区的哈林格尔村”,蒙古语意思为“二十户人家”,东河区的黑麻板村蒙古语译为“简易的房子”。
古风犹在,村庄也有史
众所周知,包头地区历史悠久,有很多历史遗存,不少村庄的名字就与此有关。分布在赵长城沿线一带村落名字中习惯带有“墙”“壕”等字眼。二相公窑子东北一里处古城壕相传古时也是个村落,今已变为耕地。由东边墙村往西行约四里,便是今青山区兴胜镇的西边墙村以前,本地人喜欢将赵长城叫作“边墙”,在西边墙村的东面,还有东边墙村,赵长城正好从两村间穿过。再如九原区原新城乡境内的边墙壕村,也是因赵长城通过该地而取名的。
再如九原区麻池镇古城村”,存留着西汉时期临沃县城址,分为南、北两城,它也是迄今汉朝在包头地区修建的最大城郭。另外比较出名的还有“古城湾”,因西汉时期的稒阳县城址设于此,再加上紧依黄河一湾道,故而得名名。
还有的村名,来源于一段传奇式的故事。如现今的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清朝中叶走西口来包的山西人,发现该镇原果树队村有许多泉眼,虽值严冬,但不结冰,泉水涌出胜似温泉。由于该地泉眼众多,当地居民称呼这里为“乱水泉子”,但并不雅致,后来在民国时期改名为“万水泉”。
明朝隆庆年间阿拉坦汗(亦称俺答汗)在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屯定居后,被明廷授镀金银印,封为“顺义王”。自此阿拉坦汗皈依藏传佛教——喇嘛教,并在大青山南北建了不少喇嘛寺庙前清时期清廷亦把佛教奉为国教,继续在各地修建寺庙,包头地区更是寺庙林立,喇嘛众多,不仅有最早的喇嘛寺庙“美岱召”,还有自治区境内最大的喇嘛寺庙“五当召”,更有分别掌管着西到宁夏,东至呼市之间所有喇嘛寺行政工作的旗庙“梅力更召”“昆独仑召”与“沙尔沁召”。那时,包头地区特别是沿大青山一线形成的村落名称,大多与喇嘛教有联系。喇嘛营湾大股圐圙甲坝至少有20多个,其典故大多是由于曾经有喇嘛在当地活动、生息、居住逗留过。来源:包头晚报
编辑:王文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28 , Processed in 0.0341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