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这些重要论断为做好基层民族工作提供了遵循。做好基层民族工作,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妥善解决好各族群众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引导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引导各族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治理,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积极吸纳合理意见建议,主动回应重大现实关切,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要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不断提升法治意识。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好基层民族工作,要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加大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发挥当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民族地区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善于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加强合作,均衡配置原材料、半成品、土地、劳动力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语言、技能等培训,提升各族群众就业能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做好基层民族工作,要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创新开展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及资源供给、沟通媒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等方面,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条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做好基层民族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布局,以移民搬迁安置、保障房、经济房建设等为切入点,在村镇、社区、街道等空间,促进各民族交错共居,实现居住空间上的嵌入。要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逐步缩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差距,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相互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营造团结互助、其乐融融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来源:中国民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