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姥姥与外孙
上图 姥爷与外孙
每每与已经成人的女儿在一起时,我仿佛有一种恍惚感,是什么时候,女儿已经长成和我平起平坐的大人了,记忆中那个52CM长的肉嘟嘟怎么样就蹿成了172CM的大长腿呢,又是什么时候,交流的方式就由“孩子,过马路时注意点”而变成了“爸爸,过马路时当心点”……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似乎已被岁月的鼠标删除,我们这些平常人匆匆忙忙的生活似乎只留下了年轮的提纲。
去年(2023年)8月份,女儿如期生下了她的小宝贝___一个健硕的男孩,当然就是我和老伴期盼中的小外孙。
天下同理父母心,我们也不例外。女儿预产期是8月底,8月初,我和老伴便赶到了女儿身边。8月20日,宝宝出生。对于我们这个既非红色家族亦非富贵人家来说,从未有过升官发财的梦想,可是,宝宝的出生,确是实实在在地提拔了我辈及女儿辈的职务,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姥爷,在我孤陋寡闻的概念里,姥爷与老爷应该差不多,我当然知道,多数中国人希望的远大目标就是做官当老爷,做官是奢侈品,我不配,可是小外孙让我的人生在晚年中了大彩___我不用做官也当上了老爷。老伴也被小外孙提拔为姥姥,女儿、女婿虽比我们低一级___爸爸妈妈,但这也是有职有权的实职。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做了地位高高在上的姥姥、姥爷,我们当然就应该履行这一职务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姥姥,一辈子连个股长也没当过,这回,小外孙一下子将她破格提拔为不逊慈禧太后职务的高位,更是觉得不能辜负小外孙(虽不是组织)的一片期望,于是,就践行起了一个姥姥的宗旨___全心全意地为外孙服务。
女儿在医院住了三天,第三天便带着宝宝回了家,如此,就开启了姥姥、姥爷育儿的新篇章。
月子期,孩子几乎两、三个个小时就醒来一次,换尿布、喂奶,这是规定动作,我们四个大人围着婴儿转,每个人也都觉得手忙脚乱。月子地的婴儿还没有昼夜之分,白天如同夜的黑,他一晚上醒来五、六次,成人也得随他作息,所以,月子里的成人,最缺乏的就是睡眠,我虽向来睡觉少,且又给老伴或女儿打下手,那也觉得困倦。
说来奇怪,连向来一觉睡到天亮的女儿,每与婴儿在一起时,婴儿在夜幕下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喘息、一哼唧,女儿也会马上醒来。姥姥更甚,自从来到外孙身边后,几乎夜夜都是浅睡眠。
育儿真是体现人性、人情最好的试金石。我们累并快乐着,与天下绝大多数(我不说所有,凡事总有例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样。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外孙服务的精神。守护在婴儿摇篮边、精心育儿的人,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外孙(孙子)的人。
是在外孙身边日日夜夜的琐碎中,又一下子激活了我头脑中那些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女儿成长片断。
女儿出生是在一个下午,斜阳西照,二0二厂职工医院妇产科由水泥压光的走廊上反射出泛红的夕阳,女儿第一声啼哭的声波与斜阳的光波交相共振,时在1989年5月1日17时左右。
那时,我还年轻,所谓工作正忙时,回首一想,所谓工作忙净是瞎忙乎。于是,女儿从婴儿到幼儿到少年的一切琐碎,几乎全是妻子在操心,女儿的姥姥也是全心全意为外孙服务的一族。妻子产假期满后,女儿的爷爷又从老家进城帮助料理了半年,那年,我父亲应该是六十三岁,三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女儿今年已三十四岁,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女儿用的婴儿床,还是我的同事兼朋友魏新国帮助借用的,在此,再次谢谢小魏。
女儿一岁后,我和爱人均上班,爷爷还得回老家种地,于是,就雇上了邻居何奶奶帮助看护了一年。由此,我家与何奶奶两家人就由邻居成为了亲人。岁月匆匆,何奶奶今日可安好?我想,何奶奶那样的好人,一生当会平安。
女儿两岁入托儿所,三岁入幼儿园,六岁上小学。女儿小学的班主任是李金玲老师,李老师待学生如同母亲对待子女。1996年5月3日上午11时左右,包头发生6.4级地震,震后,多数家长都去学校接走了孩子,我和爱人上班地点均较远,一时赶不过去。近中午时,是李老师牵着女儿的手,亲自来到我家,将女儿完好交给我们。女儿成人后,还常常惦记的老师,李老师应该是排在第一位。
女儿小时候,我每每出差,也会给她买一些小食品、小玩具回来。记得,从北京的东安市场买过一盒“圣女果”___其实就是小西红柿。2001年冬去北欧考察学习时,买过一套哈利波特图片,现在好像还在书房的抽屉里。
女儿初中时,想方设法挤入了包头市二十九中,这件事情,我当时的同事至今的朋友王彦斌帮了大忙。在此,再次谢谢彦斌老兄。
女儿高中上了离家较近的包钢一中,这期间,我阴差阳错地到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上班,女儿的学业我几乎没有过问过。当时,手机讯息还不方便,我与女儿便通过邮政信件往来,女儿信中说,课程虽然紧张、吃力,但我一直在努力着,请爸爸放心……也望爸爸注意劳逸结合……读女儿来信,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有些潮湿,我一下子觉得,女儿已是成人了。
再后来,女儿就到异地求学,想一想,女儿离家求学、谋生至今已整十四年矣。那时,才是二十岁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是孩子的妈妈了。
女儿和女婿常常对我们说,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更懂得了自己父母那无私的养育之恩。
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小外孙的到来,隔辈亲才更深化了我辈的儿女情长。
现在,小外孙七个月刚过,他已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的一颦一笑,都如灵动的指端轻轻地弹拨在我的心弦上……
尤其是姥姥,七个多月时光几乎寸步未离小外孙,别说小外孙的一举一动表达什么意思,即使小外孙情绪上的些微变化,姥姥大概都能八九不离十地读懂小外孙的小心思。
每每看到老伴、女儿俯伏在婴儿的小床前,我就会不由地想到圣母玛丽亚俯伏在圣子耶稣的马槽边的那幅油画。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各种人际关系、每个人的社会职能、家庭职能当然与前面时代有所变化,但我觉得自人类诞生以来至今,唯一不变的就是亲人守在婴儿的摇篮边这份亲情。当然,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感情不止亲情一种,但是,无论哪种感情,都不过是亲情直接的或间接的延伸。
将视线移向社会层面观察,现代社会中的国家或地区,大体分为两种制度:多党制或一党制。多党制的国家里,官员大体信奉的原则是为选民服务;一党制的国家里,官员大体信奉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若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为选民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只要你对服务对象秉持的是一种守在婴儿摇篮边的态度,执政的效果就会好一些,你的选民或人民就会受益,否则,不是祸国就是殃民。
那么,如何才能使官员“日夜守护在婴儿的摇篮边”?这已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我的女儿、女婿、老伴并我之所以自觉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宝宝发自内心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是人性、天性在亲情中的自然表现。
但是,无论中外,官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并不都是亲情,那么,如何才能让那些公职人员对服务对象要"守在婴儿的摇篮边”,大概就不能仅凭血缘疏近来规范,甚至要回避血缘关系,而用公开透明的制度来规范。
说家常又扯到了社会,我又犯了说话东拉西扯、言不及义的老毛病了。就此打住。
这时,正好传来了外孙的吚呀声,宝贝,别哭,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来了,我们就守护在你的摇篮边。
2023.3.30美东时间AM8时于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