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61|回复: 4

史金波:弘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7-31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各民族共同赓续中华文明血脉的认识,大力弘扬中华文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政策包容趋同,社会习俗共性提升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原王朝以其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发挥着主导作用。


▲湖北恩施土司城门楼。来源:湖北文旅之声

历史上,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实行过不同类型的政策,显示出突出的包容性。较早时期,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至唐代推行羁縻政策,曾设置800多个羁縻府州。宋、元时期由羁縻制度向土司制度过渡,至明、清时期实行改土归流政策,由中央政府实行更为直接的管理。可见,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各民族交往越来越深入,交流不断加强,中央王朝逐渐扩大管辖范围,与民族地区的关系日趋紧密。中国历史上对民族地区的管理政策及其变化,暗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轨迹,体现了中国社会包容的智慧。

历代中央王朝把各少数民族逐步纳入政治管理体制,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实行中央政府的官制。即便是在王朝分立的辽宋夏金时期,各王朝都以“德运”之说认同中国的帝统,将自己纳入中国范围之中。可见,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政权分立时期,各民族都共聚于一个中国之内。先进的文化随着民族间的交流,不断被各民族继承和弘扬。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在传承和保留一定民族特点的同时,共性越来越多。

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中华各民族之间越来越密切的来往、政治的趋同、共性的提升,是各民族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华民族统一性和包容性的重要表现。

经济多样互补,谁也离不开谁

在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各民族、各地区既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的经济文明形式。在中原地区,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的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在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开拓边疆,发展游牧、渔猎、山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经济文明形式又往往相互杂糅渗透,形成混合类型的文化。

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到一些宜农的民族地区,使一些少数民族由原来单纯从事畜牧业逐步转变为经营农业,中原地区的稻、粟、黍等农作物不断传到民族地区。中原王朝还通过屯田戍边,推动边疆地区农业生产。少数民族发达的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畜牧产品,如牲畜、皮毛等。很多少数民族把当地盛产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法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原地区科技发展,手工业兴盛,建筑、印刷术、瓷器等技艺为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各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互学互补,互相依赖,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情况随着各民族经济的发展而日趋明显。即便是在几个王朝分立的时期,这种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显而易见。


▲新疆博物馆展出汉晋时代的各种钱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摄

货币在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便发挥主体经济优势,统一货币,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和密切交流。西汉创制发行圆形方孔的五铢钱,不仅使用时间很长,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朝都铸五铢钱,而且在民族地区也广泛流通使用,在宁夏、新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出土过五铢钱。在政权分立时期,各王朝或直接使用中原王朝货币,或采用中原货币形制。

魏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王朝大多直接使用中原王朝货币,有时虽自制货币,但也采用中原货币的形制,且流传不广。这体现出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引领性和主流地位,以及对民族地区的强大影响力。清代,在全国流行的汉文、满文合璧钱币突显了汉文的地位,反映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显示出中国历史上在经济方面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突出的包容性。

密切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脉

中华各民族在文化方面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对中华文明表现出高度认同,特别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为民族地区广泛接受,其中以儒学对各民族影响最大。


▲2022年9月27日,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新书发布。图为工作人员在展示《儒典》。《儒典》是历代儒学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包含经解、义理、志传三个分典,共1816册、4789卷。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加强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思想共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起着基础性作用。儒学思想本身就具有兼收并蓄、和合共生的包容性。儒学不仅是中原王朝统治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深刻影响着各少数民族。儒学经书宣扬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思想,成为各民族共同学习、传承的精神财富。大量的汉文史书,不仅记载各民族的历史,也贯穿了儒学精神。少数民族为了加快自身发展,满足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实际需要,都努力学习借鉴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修习儒学和史学典籍。

北魏王朝实行汉法,直接用汉文儒学经典推行儒学,为北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基础,促进了各民族融合。

唐朝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加强友好往来,迎娶文成公主,并将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儒学典籍译为藏文,对西藏地区吸收中原文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辽宋夏金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宋朝发展儒学,完善科举制度。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辽、西夏、金朝,无一例外地继承儒学,翻译儒学典籍和中原王朝的史书,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夏仁宗于人庆三年(1146年)尊孔子为文宣帝,这是中国对孔子最崇高的尊号,证明西夏将中华主流文化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思想。

元世祖忽必烈尊儒兴学,倡导蒙古贵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接受汉文化教育。当时翻译了很多经书、史书,这些译著广泛传播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清朝十分重视儒学,不仅大量刊印汉文本经书、史书,还专设翻书房,将汉文典籍翻译成满文。清朝还将经书编纂成满文、汉文合璧文本,便于各民族对照学习。康熙年间刻印的满文、汉文合璧四书,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坊刻书。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以后,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为此后各王朝继承。从辽宋夏金至元明清,科举制度赓续不断,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通过考试规范,贯彻到各地,实现了思想教化的统一。

少数民族在接受儒学的同时,也都各自保留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真实地反映出各民族文化方面的深度交流,同时也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各民族通过长期的密切交流,在思想理念上逐渐融汇,扩大了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影响,深植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显示出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宁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3-7-31 11:3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表于 2023-8-2 10:2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勇于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
发表于 2023-8-3 13:0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史金波:弘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表于 2023-8-4 06:0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海南
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2-4 16:31 , Processed in 0.0314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