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9|回复: 2

推进民族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09: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民族地区广大乡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相对薄弱的区域,要立足实际,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做真功,让乡村充盈现代之“韵”

要结合气候条件、水文地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产业结构等实际,科学编制乡村发展规划,避免千村一面。加强对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的保护,充分考虑文化传统的延续,挖掘历史遗存,突出乡村风貌特色。尊重村民意愿,以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为原则,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村组道路和入户道路建设,尤其要加强偏远山区乡村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破解“山高路远阻发展”的痛点,规划路网空间布局,打通县城到所有乡镇的“最后一公里”。构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用便利的水、电、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以农村垃圾与污水处置为主攻方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域延伸。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在“村村通宽带”基础上进一步支持自然村组、林场、牧场、重点区域及交通要道沿线等实现4G/5G网络全覆盖,同时做好与易地搬迁、兴边固边等政策衔接。

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教育方面,统筹城镇与乡村师资配置,完善乡村教师支持政策,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医疗卫生方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村民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方面,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偏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大力发展在线课堂、智慧法院、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实现线上线下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范围。

在乡村产业和创业就业上做实功,让乡村共享共富之“果”

要促进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激发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新动能。依托优势资源,利用现代技术再造传统种植业生产经营流程,鼓励村民优化种养结构,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改革,扩大绿色农业发展规模,打造知名度高、美誉度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品牌。探索乡村内部及乡村之间错位发展与互补发展路径,拉长旅游产业链,使村民在全产业链中找准定位、获得收益。对特色村寨的民居建筑、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构建“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培育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休闲业态,推动传统农产品向现代旅游商品转化。通过招商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电商企业开设特色优质农产品、地方文化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以手机为“新农具”、直播带货为“新农活”,使民族地区乡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当地各族群众。

要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特派员等在县域内就业创业。聚焦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分类型分层次结合市场和农户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创建“党支部+培训基地+致富能人”授课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实现技能提升,促进创业致富,实现技能互学、产业互助、成果共享。

在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上做长功,让乡村内蕴和美之“魂”

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发挥教育实践基地、乡村宣传栏、群众文化活动、农民丰收节、传统节庆活动以及融媒体等载体作用,采取线上线下互动形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发展与宣传推介,支持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相关项目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村务联管、生产联营、文艺联演、治安联防、品牌联创,促进各族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凝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要践行“两山”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积极挖掘与利用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增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意识。强化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鼓励环保社团、企业、村民、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大格局。培养村干部和村民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保护环境、管理公共卫生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市场化补偿制度、环保资金投入制度,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制度保障。设立乡村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天蓝、地绿、山青、水净,实现生态良好、乡村振兴、村民幸福的“大美”目标。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3-8-10 05:4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
发表于 2023-8-11 12: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推进民族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2-4 16:44 , Processed in 0.0250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