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到了包头有多迷人
竟让这么多文豪纷纷“种草”
1961年,著名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包头,便被这座钢铁新城的惊人建设速度所震撼。彼时,包头的发展犹如黄河奔流一日千里。而今,一甲子过去,城市繁华日盛,仍然回响着火红年代的欢歌。
老舍的惊鸿一瞥,难以阅尽九曲黄河的迤逦。就如钱穆、冰心笔下,念念不忘的,也仅是那一盘春冰初泮时的鱼味。
观城必观河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黄河
在河套平原拉开了一把形如几字的长弓
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交通要冲
到联接水陆的“塞上水旱码头”
从为国铸器的草原钢城
到追光逐绿的“绿色硅都”
处于这几字顶端的包头
一路飞奔如箭
观河先观凌
几千年来
包头人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
积淀了深厚的黄河文化
在包头
凌汛不仅是水文现象
亦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往昔,凌为患
包头人防之、治之、胜之
惟愿大河安澜
如今,凌为景
包头人迎之、观之、庆之
渐成开春盛典
河开之时,壮凌激越,万人争睹
趁晴日
携亲朋好友
赏奇观、看美景、观民俗、品佳肴
心随凌动,豪气顿生,岂不快哉
诚然,一刻观凌,看不完黄河四季,几日走马,阅不尽一城古今。但从一片片凌花中,可窥包头依河发展、以文塑旅的底气,可见这座城市开拓进取、“引弓射雕”的锐气。这背后,是包头人百折不挠的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源自黄河、积淀千年的文化基因。
春归黄河
带来的不只是奇观美景
还有奋楫争先的蓬勃生机
来源:包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