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91|回复: 0

包头作家王炬、肖宁撰写的长篇小说《诺言》引发广泛赞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8: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包头作家王炬、肖宁撰写的长篇小说《诺言》引发广泛赞誉
    由包头市青山区融媒体记者豆豆、白兆刚报道的军工题材长篇小说《诺言》发布会在东达山艺术区举行之后。有关包头作家王炬、肖宁撰写的长篇小说《诺言》受到普遍关注,引发各界广泛赞誉。

    据报道:《诺言》是由包头籍作家王炬、肖宁历经3年时间创作完成的军工题材长篇小说,全书50余万字,生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包头兵工企业建造共和国第一门“100高炮”和研制U2导弹发射架的历史故事,
    小说内容新颖、题材独特,是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该作品入选《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路远和《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为其作序。

    据作者介绍,《诺言》创作的初衷就是想写一部反映兵工人艰苦奋斗,为国家发展壮大做出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小说。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可读性,又把个人际遇、情感生活融合起来。这部小说对讲好兵工故事、红色故事具有较大启迪意义,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我们国家的兵工事业是怎样从无到有,从一穷二白到如今强大的过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上一辈甚至是上上一辈兵工人是怎样努力奋斗,才有今天兵工事业的强大,对老一辈兵工人的精神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青山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持续擦亮红色军工文化特色品牌。《诺言》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反映了一代军工人对军工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事业、生命价值的不断求索,诠释了“祖国的需求就是我的目标”“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精神。
    据了解,包头市青山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度挖掘青山区辉煌的军工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建区的鲜明特色,促使文学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广大文学艺术创作者笔耕不辍,创作了电影《吴运铎》、广播剧《筑梦军工》、纪实文学《军工城访谈录》、“建党百年”主题歌曲《好一个新时代》、创意短片《板子上的舞蹈家》、纪实文学《黄河好人》《军工城之恋》、轻科幻文艺片《阿福》等一批文艺精品,在全国全自治区屡获大奖。
    下一步,青山区将持续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的支持力度,团结凝聚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和新时代文化高地,弘扬红色军工文化,稳步做大军工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有故事、有创意的“印象青山”文化名片。
王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包头工作多年,其小说多次被各类选刊选载。著有长篇小说《牛栏山大酒坊》《北京大爷》《蝶翅》,小说集 《突围》《冷眼》《红唇》等多部,幼儿教育丛书6卷。曾获 《当代》文学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 “索龙嘎” 奖,《小说选刊》最受欢迎奖。

肖宁,原名李肖宁,中共党员,内蒙古作协会员,原包头市青山区作协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获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有关文学奖项。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情结》。

信仰的力量
——读长篇小说《诺言》
作者:张常胜
国庆假日,收到肖宁从北京快递来的50余万字长篇小说《诺言》杀青本,不禁欣喜。这是凝聚着王炬、肖宁两位作家构思一年,写作近两年,刚刚搁笔的一部军工题材的大作。
这也是一部被包头市青山区委宣传部申报进入“包头市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的作品。更为开心的是笔者有幸见证了这部长篇作品的写作过程与诞生,并全程参与了作品申报。
50万字的作品5日就通读了一遍。掩卷沉思,不禁感叹“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作”啊。
当下经济转型、思想多元、价值观裂变,《诺言》可谓一股清流,再次把我们引领到了思想的高地,引发出对初心与信仰的思考。小说以梁、孙、贾、范三代人的社会生活变迁,以梁佳礼军工事业及个人感情生活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抗战、解放、新中国建设、新时期几个阶段的感人故事。书写了以梁佳礼、林玉影老一辈知识分子勇立时代潮头,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敢于斗争,敢于实践,对待军工事业热忱无比的豪情与雄健精神;也书写了那一代人高尚、无私、守望相助的友谊与爱情。
《诺言》文字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以精准的笔墨勾勒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特别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梁佳礼日记,虽然内容言简意赅,却是故事展开的神奇之笔。既作为篇章的导引词,又保留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触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让故事的蔓延有了抑制的堤岸。同时,也是作者对主题内容的有效把控,显现出作者对小说结构、故事框架极佳的驾驭能力。
小说由主人公对待军工事业的虔诚,延伸出理想、事业、家庭、生命的价值和启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人仍然可以选择不计个人得失,相信组织,热爱祖国。
《诺言》虽是一部反映主旋律的军工题材作品,却没有陈词滥调的说教。其内容来的真,真的情,情的真。爱岗敬业,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永不过时。
“清洗百年屈辱,复兴中华民族”“齐绘同心园,共圆中国梦”。这不是口号式的快意,它需要每一个国人为之努力。希望和目标的灯盏,永远闪烁在旅途的前方。目标向前延伸的速度远比脚步来的快,但我们不能永远被拒在成功的门外;我们要永不停歇地追赶,一代又一代地走下去。
伟大与渺小,短暂与永恒,是有可能统一的;永恒与不朽,绝不是一个故事的终结。
小说中,梁佳礼从一名商家的少爷、大学生,到成为一名爱国的热血青年、共产党员;从发誓为党造枪炮,到成长为一名新中国的兵工产业工作者,其身上的闪光点熠熠生辉。为了建设打鬼子的兵工厂,梁佳礼献出自家投资3000块大洋占股一半的德国进口机床不说,还答应另一个股东娶其大自己七八岁的女儿范美菊,把另一半股份的聘礼一同献给党。尽管是一时的权宜之策,最终为了践行那个诺言,不得不含泪娶了神神道道的范美菊。
梁佳礼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尽管与范美菊感情基础差,却依然履行着一个男人的诺言,尽全力照顾着妻子儿女。当与失散的恋人林玉影再度相遇,为了不伤害妻子,不伤害曾经的恋人,梁佳礼过起苦行僧般的生活。他把个人的小爱化作对事业的追求,他再次承诺要全身心地投入100高射炮建造工程,要为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要造出新中国的第一门高炮。梁佳礼呕心沥血,受尽生活的折磨,依然痴心不改,再一次兑现了心中的诺言。
林玉影这个形象刻画地非常细腻,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很早就投身革命,又留学苏联,精通英、俄、德等外语,是党的高级知识分子、工程师。抗战时期,同梁佳礼在八路军兵工厂相识相恋,后被组织派往苏联学习,遭遇意外事故被疑遇难。回国后到兵器部工作,援助包头兵工厂建造第一高炮时到厂部专家组工作。再次见到了曾经的老领导,原梁佳礼的师傅、现任包头兵工厂厂长武翔。武翔做通了林玉影、梁佳礼的思想工作,让林玉影配合梁佳礼翻译建造高炮急需的设备外文资料。两人抛开私情杂念,相互配合。梁佳礼更是焕发出更大的激情,全力投入高炮的建造上。期间,范美菊受人挑唆与二人为难。弄出一幕幕戏剧般的情节,令梁、林二人尴尬不已。
范美菊是一个为了爱不顾一切的农村妇女形象。她对梁佳礼的爱如火焰般的炽烈,不惜燃掉自己。范、梁之父是习武的师兄弟,也是商业上的合伙人。小说没有交代范美菊为何选定小自己七八岁的梁佳礼为婿,但可以想象范、梁两家交往时期,双方必定有过见面。作为一个乡村姑娘范美菊敢于拒绝媒妁,施展自己的心机,主动追求认定的心上人,绝对令人佩服。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呼之欲出。虽然,她的爱给梁佳礼带来了不少困惑与无奈,但她的付出与真情也得到了梁佳礼的回应,为其生下两儿一女,得到了周边人的认可与理解。范美菊的“疯病”表现在对丈夫自由的限制和对丈夫身边其他女性的防范。虽有些过火,但在她的世界里,梁佳礼就是她的天,是她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任何女性的接近都会令她不安,促使她走向崩溃的边缘。范美菊的爱是病态的,但她的爱是真诚的,不容忽视的。她的爱以悲剧终结,留给人的却是永恒的思考。爱不是一厢情愿,如果没有两颗心的碰触,那绝不是爱,而是人生一笔巨大的损耗。
范美菊的每一次犯病都与梁佳礼相关,她疯癫的《断桥》《三娘教子》唱词令人潸然泪下。一个为爱而痴的女人,总会得到世人的同情。这个可怜女人最终犯病时走失在茫茫的雪夜,留给了梁佳礼和亲人们难言的苦痛。范美菊走了,也给表妹孟春花(孙大锤之妻)留下对梁佳礼、林玉影的憎恨。孟对梁、林婚姻的干涉,依然显示着范美菊的存在,范美菊成为梁、林之间一道天然的鸿沟。尽管,二人最终在老年时冲破世俗的藩篱结合了,却是在林玉影的生命弥留之际。这个悲怆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弄巧。这又似乎再次证实,美好的爱情总是波折的,而悲剧给人的震憾远超欢天喜地的团圆之局。
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尽管,生活是残酷的,可一代又一代人依然憧憬着爱情,依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这是人性,亦是生活。
梁佳礼对生活和对事业不懈的追求,恰是那代兵工人真实的写照。他们在艰难中忍受着无限的惆怅,但他们没有虚掷岁月,他们那种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目标,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将永放光芒。
小说中孙大锤(孙铁旺)参加革命资格老,从事军工生产早,为人仗义、心直口快、乐于助人,但文化水平低。在抗战时期,破坏日本人交通线时是勇扒铁轨的英雄。但在新技术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产生了吃老本的思想。但在梁佳礼的带动和感召下,成为一名担当、负责、积极学习新技术的基层军工人,后成长为锻工车间的工段长。为100高射炮建造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大锤的形象正是广大军工人的画像,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军工人。
贾连义出生于焗锅匠家庭,从梁佳礼、孙大锤的小跟班到成长为一名军工人。贾连义头脑活泛,有着经商的天赋,在改变自身生活条件方面颇有作为。作为梁佳礼的徒弟在制造100高炮中,加班加点,毫不含糊,成为梁佳礼得力干将。贾连义知恩图报,待人以诚。而贾连义的妻子郝兰凤,绰号小苹果,爱慕虚荣、喜欢享受,把贾连义对她的爱当做自己作威作福的资本。不珍惜贾连义的一片真心,与王庆安勾搭成奸,把贾连义在牧区做小生意赚得钱都用在情夫身上。还为王庆安买了一辆昂贵的永久牌自行车。为了与王庆安在一起,竟然做出了告发贾连义在牧区投机倒把的行为。成功与贾连义离婚后,却遭到王庆安无情的抛弃。最终,沦为娼妓后跟着一个赶大车的人走了。期间,贾见其可怜还偷偷救助了几次钱。贾连义的善良品质获得了同门师妹荆秀梅的认可,两个没有爱情的人在同情中结了婚,生下三儿一女,一举破除了贾连义不能生育的传闻。
这就是生活,有时谁也说不清楚。
小说中荆春梅这个女性的塑造较为有趣,青工荆春梅钦佩师傅梁佳礼的人品、技术,曾对梁佳礼产生过一种特别的情愫。这源于年轻女性对英雄的崇拜,是女性美好纯情的流露;丝毫不损其人格与品质,反倒烘托出梁佳礼难得的人格魅力。贾连义、荆春梅男女双方,作为师兄妹虽然十分稔熟,却交集不多。贾连义与小苹果离异后,小苹果被情人王庆安丢弃,当小苹果终于嗅出贾连义的好,试图再次走入贾连义的生活时。荆秀梅再也看不惯小苹果对师兄的盘剥与纠缠。在替贾连义伸张正义之时,两人却成就了一段始料未及的婚姻。这是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一幕喜剧,让沉重的天空有了一丝亮色。
小说中还塑造了兵器部副部长卢雷、厂长武翔几个领导人物,他们曾经都是梁佳礼根据地兵工厂的老领导,而武翔还是梁佳礼的师傅。两位领导千方百计为100高射炮的建造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梁佳礼的工作,最终为100高炮的如期完成做出了完备的组织保障。而梁佳礼团队亦不负众望不仅建造出新中国第一高炮,还制造出u2导弹发射架,为导弹增加了射程,成功地击落美蒋军高空侦察机,捍卫了祖国的领空。
车间主任魏怀恩这个形象,也比较典型。年龄大、技术也不错,但存在老好人思想,还有些帮派思想。开始在主任助理王庆安的挑拨下与分管生产的车间副主任梁佳礼有了矛盾,到后来被梁佳礼忘我的工作与担当感化,成为梁佳礼团队建造100高炮坚定的支持者。
对英雄人物的景仰,是人所共有的。《诺言》在表现这个宏大的主题时,没有说教式的做派,而是让故事中的每一滴浪花,汇聚为激情澎湃的海洋。
面对生活中的负能量者,作者并未放过。且写得生动、逼真,象煞有介事。这并非作者的杜撰,恰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与反映。王庆安这个人物刻画的极好,让其自私、钻营、扇风点火、不顾一切向上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暴露无疑。这既是对投机分子无情的鞭挞,又是对“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梁佳礼式人物的礼赞。
一部好的作品总能使人产生快感,扩大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或砥砺我们对理想目标的坚守。《诺言》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真诚脱俗,以情化人,真实而生动的冲突,给人以丰富、深邃之感,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与开掘。文艺作品不仅是人类的精神之花,也是社会生活影像忠实的记录。正是《诺言》把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忘我的奋斗,永恒地定格,历史的剪影才显现出理想和生活的美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更要拥有爱;不仅要有个人的小爱,还要拥有热爱祖国的大爱。朝起暮落,日夜兼程。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有守护好内心的火焰,不和生活纠缠,步履不停,方能永葆初心,走向未来。最终才不惧岁月苍凉,春华秋实心无愧,生活处处皆风采。岁月缱绻,葳蕤生香;这便是《诺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之,《诺言》这部长篇比较成功。当然这也得意于肖宁一家三代兵工人的经历,且肖宁曾做过6年的车工,以及他大脑里储存着无数个精彩的故事;而王炬亦在包钢工厂里做过2年的车工组长,其妙笔生花的能力更能给人以不断的惊喜。
其实,写军工题材作品不易,不仅要熟悉军工厂的工作流程,还不得泄密,可以说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但两位作者做到了,文中所涉及的军工细节均为网络公开资料,在此我们要为他们点赞。

作者简介:张常胜,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有散文集《流年》《烛火》,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作品散见报刊、媒体平台。




《诺言》,一部震撼人心之作
●路远
近来疫情严重,闭门在家读书,感觉好久没有读到什么好小说了。然而当王炬把他和肖宁刚刚完成的新作——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诺言》送给我,让我先睹为快,我几乎是不抱什么希望接过了这部小说——军工题材,绝对的正能量主旋律,类似这样的作品,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大多不会有多少文学含量。


抱着这种态度,翻阅了小说的前几页。说实话,开始并没有吸引住我。(可能与我漫不经心的心态也有关系。)由于天天要在外面运动走路,就戴上耳机,用手机上的WORD来听。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听书的习惯,因为用眼睛阅读越来越感觉视力不行了,听书反而能身临其境。


连着听了几天,感觉发生了变化——心灵开始震颤!热泪多次从眼眶里涌出,内心深处的激情被激发起来,犹如大海的潮汐般使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多年的小说创作经验告诉我:这是一部好小说,能把我吸引住的作品,绝非等闲之辈。


当听完了全部小说之后,我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无论是题材的独特、故事的起伏迭宕、人物命运的曲曲折折、爱情线的牵肠挂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及军工生产中那些细节的陌生化、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无一不被作者纳入其中,我相信作者调动了他全部的生活体验及他的创作才华,展示了他宝刀未老的创作实力。


这绝非溢美之辞,能打动我的作品并不多!


当年,我在《草原》编辑部当小说编辑时,就发现作者王炬的创作潜力。他对生活观察细腻而深刻,对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关系捕捉得非常准确到位。所以当年他的几部中短篇小说才会在国内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小说《告别马群》、《冷眼》《大酒坊》《正义迷踪》、《今夏无祸事》《摇荡》《你死我活》《突围》《民间行为》等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国内顶级期刊和选载。近年来他的创作热情被再次唤醒,接连创作出几部长篇小说,又开始了一个新的“井喷期”。另一位作者肖宁曾多年在包头的兵工厂工作,对于军工企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无独有偶,当年肖宁的发在《草原》的小说《村口那条路》也是我的责编,所以对他也比较熟悉,他曾发表过反映工厂题材的中短篇小说《情结》《妊娠期》《越喝越明白》《要账》《辞职风波》等多篇。此次二人配合,取长补短,正所谓“强强联手”,才使这部作品获得了成功。我在电话里激动地对作者说:你们写出了一部军工题材的《人世间》啊!


心潮渐渐平静,我开始思索这部作品的成功奥秘在哪里?


当然,独一无二的军工题材是这部作品的天然优势。建国以来,似乎很少见到军工题材的小说。记得年轻时曾读过《把一切献给党》,那是写吴运铎身残志坚的纪实文学。可以说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那层神秘面纱后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神奇的故事——我们的坦克大炮是怎样造出来的?我们的军工企业是从何年何月何地开始起步发展的?在那戒备森严的大院里厂房内,那些默默工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是和我们一样也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正常人吗?


文学的陌生化在这里起到了调动读者阅读欲望的作用。


主题当然更是不用说了:就是他们,这样一些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炮火连天的后方悄悄地生产着步枪、手榴弹、地雷,榴弹枪、直到后来的坦克大炮。建国后还是他们在依然没有多少先进设备的情况下,默默地研制生产着那些重型武器,这武器不但在建国大典上展露出它的雄风,后来甚至打下了美国的U2侦察机,更是展示了它的威力。这些工人兄弟和知识分子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用他们血汗而奋斗着,在那种不可想象的艰难的环境下,他们终于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使命,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


我最想强调的这部小说的文学性。前不久,一位资深记者与我探讨,说为什么最近国内的小说都不好看?读不下去?我说,那是因为一方面是写那些作品的作者文学的才情不够,生活的积累不足,所以他们写出的所谓“主旋律”作品是苍白无力的,别说打动读者,就是硬着头皮读下来都很难。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主旋律也得要好看,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我们知道,一部好小说,小说里的几大要素几乎是缺一不可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当然了,还有作者自己风格化的语言。


故事肯定是引人入胜的,小说用两条线紧紧地抓着读者。


一条是爱情线,即男主梁佳礼与女主林玉影几乎延续了漫长一生的爱情。这爱情来时如知时节的“好雨”润物细无声,可随着故事的发展,她渐渐轰轰烈烈起来,到后面简直就是一部交响乐进入了高潮部,让你听得不仅震撼,而且会有种撕心裂肺的痛感。这是一部爱情悲剧,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男女主人公相恋了一辈子,却没能结合,女主终撒手人寰。经过一生的磨难和演练,这爱情终于升华,升华到一个无比高尚的境界,她已经不是简单的男女之爱,更没有肉体之欢,而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爱恋。读者一直期望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落空了,而那些燃烧信件(爱情的见证)的火焰却在随着风儿在黄河边上飘飞远去。“它们像黑色的蝴蝶,盘旋着飞向空中……”这个时候,读者的感情也升华了,一种庄严的情感会从我们心底升腾起来。而我们的心灵其实得到了另一种满足。这是一种超越肉体之上的伟大的爱情啊!


另一条线是事业线——即造枪造炮。枪炮是怎样造出来的?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也是读者渴望了解的。小说中不厌其烦地讲叙了军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车工、电工、锻工、钳工、焊工……以及复杂的生产流程,都有着涉及与细致的描写。我做为一名从工厂起出来的“老工人”也不得不对作者对这些复杂的技术流程详细而准确的描绘啧啧而叹,挑不出什么毛病。这当然是因为两位作者都曾长期在生产车间工作过,生产环节及过程的熟悉使他们写起来轻车熟路,这是他们的优势。让我惊讶的是这种枯燥的生产流程让他们写得活灵活现,那是因为作者把故事的进程以及人物的个性,都与生产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许多有关生产的情节是为故事服务的,它们在推动故事的进程中起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两条线索犹如两条坚韧的钢缆互相扭在一起,支撑起这部作品坚实的骨架结构。


再说人物。


我最欣赏的就是这部作品中对几位人物有血有肉的塑造。我们知道,一部小说如果能给读者留下几个鲜明人物的印象,以至于我们过了许多年还会想起这个人物来,对他(或她)念念不忘,那正是小说存在于世的价值所在。


男主梁佳礼,可以说是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之家。他本来在北平读着大学,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抗日爱国心切,非得想上前线去杀敌。父亲让人把他紧急接回故乡。他接管了家族传下来的铁厂。正是这个铁厂,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与军工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梁佳礼是一位知识型的军工人才,他在革命的这座大熔炉里不断地粹炼,最终炉火纯青,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他不是那种毫无瑕疵的完美的形象,譬如,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是与范美菊的婚姻,为了一台车床而而做了一个轻率的决定,许下了一个违心的诺言。虽然犯他这个错误大家都能原谅,但从此却造就了他一生不幸的婚姻。与其说,他是为了远大的革命理想而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爱情,不如说,是他性格的某些软弱才酿出了这出悲剧。事业上的百折不弯的坚韧与家庭上的软弱迁就,二者所建构的这种矛盾冲突,始终紧紧地抓着读者的心。而主人公梁佳礼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在这种矛盾体中非常真实自然的凸现出来,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是的,他不完美,但他是真实的;他不是英雄,但他却体现着那一代人的英雄特质。


女主林玉影,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她是那一代走过来的知识女性,温柔而优雅,知书达理,美丽善良,但她显然不是冬妮娅,而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她对梁佳礼的爱是内在的、含蓄的,深沉的,执着的,但由于梁佳礼陷入不幸婚姻的泥淖不能自拔,她也只能在无奈中屈服于不公的命运。当一生的执着化成一缕轻烟飘飞而去时,哪一位读者又不扼腕而叹呢?


范美菊对梁佳礼的爱无疑是真诚的,但这爱是一个无法醒来的梦魇,纠缠了她一生,毁掉了她一生。这个人物塑造得如此丰满而鲜明:她的走火入魔、她的泼妇般小女人可笑的疑心、她得到梁佳礼之后的得意之情,全部都写在她的脸上,体现于她的形体动作。我们有时候会厌恶她,可是却发现她是那么卑微可怜,居然对她恨不起来!当我们听到她突如其来的夜半歌声又会禁不住毛骨悚然。她最后的失踪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她真的消失了吗?她那哀怨的戏曲吟唱似乎一直萦绕于字里行间……


反派人物是与正面人物构成矛盾冲突不可或缺的存在,一部作品中如果没有一个或几个小人上窜下跳故事就不会好看。其实,这些人物并非是坏人,他们是这片土壤中的另一种色彩,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满足妒嫉心而诋毁他人,他们有时候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有时候则是一种看不见的势力,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搅得社会不得安宁。小说中,王庆安、常忠,焦长明……这些人物亦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坏人,但他们却成为梁佳礼等人的阻力,使梁佳礼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得不应付他们,有时候被他们挖的坑陷进去。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看成是主人公的对立面,但作者并没有将他们脸谱化,他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内在合理的逻辑性。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矛盾有了冲突,故事对环环相扣,好看起来。


可以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很成功,丰满而有血有肉。当你掩卷之后,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还会浮现在你眼前——性格火爆刚直不阿的孙大锤,朴实而善良的女工荆秀梅、一对冤家贾连义与小苹果、正气凛然说一不二的领导武翔,都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我边看小说边想:倘若这部作品将来搬上屏幕拍摄成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话,那么,这几个鲜活的人物不亚于《人世间》里的那些人物,会成为广大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罢。


这部小说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叙事风格——这是一部严格写实的作品,年代、日期、地点,全部都是实录,再加上梁佳礼的日记贯穿始终,将读者引入真实的历史长河中去徜徉,但是作者有时故意把读者从遥远的时空中拉回到现实,再以另外一个叙述者“我——梁佳礼的儿子”回忆过去,这不但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同时也打破了叙述往事的呆板与单调,并时时提醒读者要关注作品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与历史的跳跃使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价值意义:那就是,告诉我们的读者,曾经,在祖国的军工事业发展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始终恪守自己的诺言,激情、忘我、坚持、苦守、无私,成为我们民族真正的脊梁,正因为有了他们,才会有了祖国如今的如此辉煌。


每个读者心中或许都有一根由软肋建构的隐秘之门,那是平时不易被觉察到的,只有文学这把特殊的钥匙才能打开这扇隐秘之门,让我们心底情感的潮水喷涌而出。这是文学特殊的功效,亦是小说永远不会死的原因。


文学是万花筒,里面有许多迷人的故事。
而这部小说是一个有关诺言的故事——它一诺千金!


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于京


作者简介
路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硕士。北京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内蒙古作协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内蒙古通俗研究会顾问
曾任: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兼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青年文学奖、萌芽奖、草原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索龙嘎奖等。




责任编辑:崔顺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0-23 05:37 , Processed in 0.0286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