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65|回复: 1

商贾会馆、包镇大行、包镇公行:看看那时商人自治下的包头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0 2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这一天,是清朝雍正末年的一个晴朗冬日。

  太阳已经升起很高,老包头村照常熙熙攘攘,商家们打理着各自的店铺。几个闲人,披着破袄,从东街逛到西街,又从南街逛到北街。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热闹。那排临街店铺前,两个商人正隔着一堆垃圾对峙,面红耳赤地互相指责着、谩骂着。人群慢慢聚拢,围起了数层,吵嚷的声音越来越高,而两位当事人却还没有动手互殴的迹象,闲人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开始阴阳怪气地进行挑拨。

  忽然,另一条街上喧嚷起来,哭声、骂声、咆哮声混成一片。几个闲人互相对了一个眼神,忙不迭地向纷乱之处跑去。

  原来,两个小偷在一家杂货铺内行窃,被老板发现之后,不但没有慌张逃窜,反而抽出杀猪刀,威逼老板交出现洋。恰在此时,老板娘抱着三岁的女儿,从后院来到前店,情急之下,想挺身救助自己的男人。还没等她靠近,一个小偷冲她小腹一脚踹去,蹬倒在地上,小孩儿重重磕到柜台,哇哇大哭,老板娘也抱着肚子,痛得满地翻滚。老板急红了眼,趁小偷愣神之际,夺过一把杀猪刀,砍伤一人,却不提防,被另一把杀猪刀刺中后背。

  看到店门口已被围得水泄不通,两个小偷也不敢久留,挥舞着带血的刀子,吓得看热闹的人群一哄而散。"等着,老子还会再来收拾你的!"撂下这句狠话,一个小偷手里掂着杀猪刀,扶持着受伤的同伙,扬长而去。

  人群又聚拢过来,一番嘈杂与议论之后,渐渐散去。这样的事情,几乎每月总要发生数起,一盘散沙的商人与村民,只有摇头,只有叹息。


老包头村,属几百里外的归化城遥遥管辖,没有常驻的官吏与兵丁。每隔一段时间,才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差役来巡视一圈,收取上缴官府的钱粮。偶然一次,恰逢几个强盗明火执仗地闯进村中,本已醉酒的差役,激凌一下爬了起来,顾头不顾腚地钻进了院内的狗窝。


  "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一个办法。"在杂货铺老板的病榻前,一位曾在京城闯荡过商人开口说道:"我们得齐心,得组织起来,推举一个管事的,好好整治一下村中的恶俗,再招些义勇,保护大家不受欺侮。"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天后,在村中的空地上,商人与住户乱哄哄地推举着自己中意的管事。"如月号"的掌柜、"永合成"的掌柜,有头脸、有实力,最终角逐起这份"差事"。那时候,革命的思想还未萌芽,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一举动,就是"民主自治",就是"直接选举"。

  众人公议,这个组织就叫做"商贾会馆",赋予"管事的"绝对权威——统一摊派官府的钱粮,不能再由那个差役随意勒索;招募二十名精壮男子,每日操练,抵御盗匪;雇用专职人员,打更巡夜、清理垃圾、修桥补路;制定一个商家共同遵守的章程,严惩恶意降价抢夺客户、背后造谣诋毁同行、掺假欺诈、伤风败俗等行为,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逐出包头村……

  真正民选的组织,是要受到众人监督与评议的,办事自然相当得力。从此,盗匪很少光顾、商家之间的纠纷与吵闹也少了许多,虽然谈不上"夜不闭户",但是人心确实安定下来了。只是,村中的野狗们心存不满,由于"商贾会馆"对于在街上倾倒垃圾者要处以罚款,导致它们现在觅食着实不易。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朝廷设置萨拉齐理事厅。这一时期,萨拉齐厅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巴彦淖尔市东部、鄂尔多斯市北部以及包头市的大部,跨越黄河两岸、阴山南北,因此,留下一句民颜"萨拉齐的官管得宽"。

  面对如此宽广的地域,萨拉齐的官还真是有些管不过来。

  这样的情形,非常有必要树立一个典型,以便引导民心与民风。萨拉齐厅官员在全境进行了一番巡视,对"商贾会馆"颇为满意,回去之后四处宣讲:"鄙人治下之包头村,民众懂理守法,又颇善自治,物产丰饶,更兼商业繁盛,实在是漠南第一村也"。

  自治之下的包头村,焕发着许多的自由与活力。少了官府肆意加收的苛捐杂税,少了官府朝令夕改的粗暴干涉,也就少了经营之中的最大负担与麻烦。与萨拉齐相比,包头村的商业成本更低,商业氛围更浓,商人发挥才智的空间更大。短短数年,包头已不再是商道之侧的小小村落,开始有了商业中心的雏形,繁荣之势直逼萨拉齐。在这里,"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只有勤勉敬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脱颖而出。"广盛公"、"义盛昌"、"大义长"等商铺,资金雄厚、货物齐全、经营活络,慕名而来贸易的四方客户几乎踏穿了门槛。

  嘉庆十四年(1809年),包头村改置为镇。

  萨拉齐厅在包头镇设立巡检衙门,管理行政事务。今天,在东河区看守所附近有一条小街,叫做衙门口街,就是由此得名的。同时,在包头镇设置把总一人负责治安,手下有步兵11名、马2匹。

  巡检,官阶为从九品,芥粒大的小官,带着寥寥无几的随从,如何管理得了近万人口的包头镇?

  上任伊始,"商贾会馆"的头领便前来拜见,一番寒喧之后,又盛情邀请巡检老爷赏光赴宴。一声"上菜",珍馐美味罗列席间,纵是巡检老爷见过几分场面,对许多菜肴还是叫不来名称。酒,是从京城某王爷管家手中高价买来的御赐之物,一杯入喉,真有些琼浆玉液的感觉。

  清官,自古难得。像包头镇巡检这样,接过"商贾会馆"厚厚的红包,从此不过问街市之事,每日只是品茶清谈,并不挖空心思地贪污公款与勒索商人,也算是"高薪养廉"的成功典范了。巡检老爷也是饱读史书的人,他知道汉朝"文景之治"的富庶,是要归功于"无为而治"的。

  而包头镇的把总也是一个明白之人,经常接受着"商贾会馆"肥酒大肉的款待,又与会馆头领结拜为兄弟。操练兵马之余,酷爱到野地里围场打猎,哪里有心思过问那么多闲事呢?

  同治年间,"商贾会馆"改称为"大行",头领也改叫"总领"。办公场所,设在关帝庙后面,紧挨清真大寺。

  现在,东河区仍然有一条"马号巷"。据说,"大行"迁来此处之后,修起了议事大厅与南、北厢房,那时,来往的官员与商人大都骑马,所以特意建了一长溜拴马的马棚,"马号巷"由此而得名。

  此时的"大行",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寥寥数人的简单机构了,办事人员日渐臃肿冗杂。总领下设会计、文牍、庶务和许多办差人员,又有文、武甲头各一人,总计25人。另外,在街上跑杂差的有十三人、内部服杂差的五人、传达二人、上街收款的四人、街头查办维修工程的二人,共计26名。

  总领也不再由商人公选,几乎由几个大商号的掌柜包揽了,作风也日益蛮横粗暴。摊派款项、支应差徭,以及大行办公经费,全由总领说了算,哪个小商人多嘴妄言,必要遭受一番磨难。据说,每年光是在大行院内栽种奇花异草、喂养百灵鸽子,就要花费近八百两白银。

  可见,缺乏监督的权力,是很容易滋生专横与腐败的,自古至今,屡试不爽。

  大行之下分设"九行十六社"。九行,是商业的行会组织;十六社,是手工业的行会组织。既然这篇文章沾了一些史料性质,我也只得多罗嗦几笔,使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中窥探当年的商业格局与气息。如果嫌它无趣,不妨跳过这几段,后面的一个故事,还是比较不错的。

  九行为:陆陈行、蒙古行、皮毛行、货店行、钱行、当行、牲畜行、杂货行、粮行。陆陈行,加工粮食的行业,包括缸房、油房、碾房、磨房、糖粉房、醋铺及酱园;蒙古行,由专做蒙古买卖的商人组成;皮毛行,由绒毛店、皮庄组成;货店行,是代客存放货物,供给客商食宿,介绍交易,从中抽取佣金的行业,由货栈、客栈及货店经纪人组成;钱行,经营汇兑、借贷、存放款项的行业,由钱庄组成;当行,收取质押物品,放债生息的行业,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10 , Processed in 0.0313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