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生在北梁,长在北梁。小时候,家住北梁东北门里2号。那时,我只知道包头召的存在,经常到包头召院里玩耍,但并不知道这座寺庙对巴家、对包头市的意义。直到1981年,我16岁时,国家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将包头召归还回巴氏家族管理,我才开始对这座寺庙感兴趣。通过跟家族里的老人询问、看史料,了解了这座寺庙的由来和历史。
包头召的历史
史书上记载,包头从明朝中叶开始就是土默特部落蒙古族的游牧地。清朝雍正、乾隆两朝,内地汉族逃荒前来租种巴氏家族的土地,有的人逐渐定居下来。包头的回族也是同时期而来,与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北梁,使这一地区逐步由牧转农,变为半农半牧地带。
随着历史的推移,包头由村发展为镇,继而为县为市,一些官办或民办的机关单位,如土默特旗参领驻包头办事处、蒙民生计会、南海官渡办事处、蒙古族小学校都曾设在这里。清末民初,包头召一度成为包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走进包头召,你就会发现两尊蒙古族共产党员的塑像,他们分别是革命烈士李裕智同志和抗日英雄巴增秀同志。
巴增秀,蒙古名为阿拉更,曾化名李彤从事革命工作。1916年,巴增秀出生在包头北梁的巴氏家族,是包头市第一位女蒙古族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1920年,巴文峻和周恩来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了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巴文峻曾掩护周恩来脱险,并为周恩来的革命活动筹款。1933年,巴增秀被叔叔巴文峻接到包头召土默特第五小学堂读书。
1939年,巴增秀在表哥勇夫和哥哥巴增华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她毅然奔赴延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1940年,巴增秀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延安与战友共同开荒种地,纺线搓绳。巴增秀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春节时,还曾与同学们一起到杨家岭为中央首长演出。1941年,巴增秀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奉中共西北局的派遣,返回大青山抗日前线,任武川县建设科科员,分管文化和民族工作。当时正值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时期,日寇轮番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作为县政府唯一的女同志,她跋山涉水,吃糠咽菜,风餐露宿,组织群众挖土窑、搭窝棚、组建合作社,运送盐、碱、火柴等必需品。巴增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解决了诸多困难。巴增秀经常教战士们学文化,读报纸,讲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介绍全国的斗争形势。为鼓舞士气,她还自编了《懂不懂》等革命歌曲,教战士们演唱。1942年春,巴增秀在带领群众向山上转移的途中跌落山崖,不幸牺牲,年仅二十六岁。
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本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包头召,几乎被破坏殆尽,只有包头召的主殿作为包头市国营皮毛厂的厂房幸存下来。1986年,我接了父亲的班,到包头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也是那一年,我成为福徵寺管委会成员。工作之余,我也参与包头召的工作。
包头召是包头第一个党组织诞生的地方,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之一。如何更好地把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展现出来,让人们了解包头召,了解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我开始了自己的规划。然而,当时包头召的资金非常紧张,我不抛弃不放弃,我暗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坚持下去。
2015年,包头召完成了李克强北梁棚改座谈会旧址改造工程,恢复重建了中共包头工委旧址,维修了大雄宝殿和大殿彩画工程,翻建了包头召山门,新建办公用房500多平方米,新建民俗馆200多平方米。
此外,在党的生日、建军节、民族团结月和国庆节期间,包头召还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2013年国庆期间,举办了“中国梦·包头召”书画展;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拍摄了纪录片《包头召》;2017年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包头召传奇》,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包头召的革命活动。
做民族团结的先锋
如今,中央及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来包,常到包头召参观;每当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生也纷纷来包头召革命纪念馆参观,了解包头的革命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包头召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共党史宣传教育基地、包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也是内蒙古和包头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我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将包头召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不辜负领导和家族的期望。
新时代的包头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包头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永远做民族团结的先锋。
◎人物小传 巴建和,福徵寺的第九任管委会主任,是巴氏家族第十代传承人。 巴建和出生于1965年,生在祖上留下的东北门里2号,紧挨着福徵寺。家中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五。
来源:包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