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行走在长城与古城,我常常为戍边将士杞人忧天。固阳秦长城沿线,人烟稀少,生产落后,交通粮饷运输不便,驻守将士的生活供应怎么解决。
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智慧远超出我辈的想象,固阳梅令山古城似乎让我找到了一些感觉。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古城,也是留下众多猜想的古城。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纷纷引经据典,按照《水经注》的描述,或《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试图解读这座古城。
我多次拜访梅令山古城,寻找古城的遗迹,探寻古城的故事。但古城已变为农田,消失在历史的风雨中了,只有仅存的一段残垣和遗址随处可见的古代陶器残片,以及被盗挖的古墓洞穴,使我感觉到曾经的历史信息。
就在我最近一次拜访梅令山古城时,看到几位年轻人正拿着探测仪在探测古墓,看到我后急匆匆驱车遁去。去年冬天看到一处塌陷的古墓遗迹已被盗挖了。
梅令山古城位于包固公路固阳收费站东南侧。其地理位置是阴山山脉南支大青山与北支色腾山之间的明安川东侧,昆都仑河东岸,梅令山西南麓。
梅令山古城北侧 古城北靠梅令山,南望大青山,由此北去 10 公里,即达秦长城,顺昆都仑河南下 5 公里便是都仑沟北口。梅令山古城正扼守在昆都仑河的这一冲要之处。
梅令山与昆都仑河西岸的黑达山隔河对峙,远远望去恰似一座山门。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云:石门水“水出石门山”。昆都仑河即古石门水,发源于今固阳县色腾山东端主峰春坤山,西南流经固阳县城,尔后稍偏西南方向穿大青山与乌拉山间的峡谷,经今包头市区西侧注入黄河。
梅令山古城除地理位置与古籍记载相符外,地表文物有“五铢”、“货泉”、 “大泉五十”等钱币和铜镞等汉代文物,在采集到的陶器残片中,印有“石门”字样的戳记。所以,有专家认为石门山即是固阳色腾山,梅令山古城遗址为汉石门障故址。
也有学者认为梅令山古城为汉光禄城。公元前 102 年汉武帝决定在五原郡以外的高原上兴筑长城,作为防御匈奴南下的前哨阵地。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外,近处几百里,远到千里以外,兴筑起长城,并筑有城、障、列亭。又命令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率兵驻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光禄塞。
光禄城系指光禄勋徐自为驻守的城。战国、秦、汉时代将长城统称为塞,但有固定专有名称的塞,是长城沿线上一处独立的军事防御设施,有时容易与总称长城为塞的塞相混淆,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汉书•地理志》在记载五原郡固阳县时,曾标明了光禄城与其他障城的方位关系: “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呼和城,又西北得宿虏城”。据此,专家推断,石门障是现昆都仑河沟内的一座古障城,因此有“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之说。
无论梅令山古城为郦道元记述的石门障,还是汉书记载的光禄城,这座古城在秦汉时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这里既是重要的边塞防御指挥部,也是秦汉北假屯田的一个指挥中心,具有屯聚结合的功能。
秦汉时期,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称为北假。秦始皇 33 年(公元前 214 年),蒙恬北逐匈奴,据阳山(今阴山)北假中,将此处官田假于无地贫民耕种,故此处为北假之地。
据专家考证,在今固阳县域内符合时地事准确的北假地域是:东起固阳县下湿壕镇后脑包村西至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北至色腾山秦长城,南至大青山乌拉山。蒙恬北逐匈奴据“阳山”的“北假中”地域是其中石门水(昆都仑河)流域,以梅令山古城为中心的固阳明灯至乌拉特前旗明安一带土地肥沃的河滩。
梅令山古城残墙 梅令山古城既是军事指挥机关,也是北假屯田的指挥部,承担着守护秦汉长城,筹备粮草的重要职能。据史料记载,北假之地有管理屯田的“田官”,也有“戍田卒”供应假田者所需的器具。北假居民采取半军事半民事的管理模式,具有地方与军事组织的双重特点。为了鼓励移民定居,汉政府还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如免除赋税,提供种子、耕牛等,甚至移民的房舍也是政府先为修建的。
秦汉军队在北郡边防线开展农业生产,就地筹粮,减省传输之费,从而增强了边防战备的经济力量。秦汉军屯作为战区后勤支援制度,兴了边、富了民,解决了边防部队急需的粮食等物资,促进了北边经济发展,成为强边固防、抵御外侵、维护稳定的重要威慑力量。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北方边郡的安定,汉政府陆续迁徙和招募内地人员实边,开发边疆,屯兵驻守,巩固了军事成果,汉政府基本掌握了北方的主动权。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已经基本结束了武装冲突,恢复了和亲的友好关系,出现了《汉书•匈奴传》记载的“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繁荣景象。到公元 90 年前后,五原郡已有 20 多万人口,形成了汉匈杂居、农牧兼有的包头汉代经济和文化。
秦汉王朝采取军屯等制度措施屯田以助军粮,精心经营百十余年,梅令山古城功不可没。这块肥沃的土地养育了这一方子民已两千多年,现在依然农田茂盛,牛羊布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