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04|回复: 24

藏书过万家里堪比图书馆!包头一位爱书人的书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9 15: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包头发现者联盟·FINDER
发现包头的美好

640.jpeg

2016年7月28日,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我市爱书人冯传友光荣当选。其实一年前,冯传友就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书香之家”,二十六届书博会前又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但是他说:“读书是我自己的事,荣誉有没有都不会影响我。”

采访冯传友,他说:“我其实是从一个卖酱油、臭豆腐的售货员成长起来的。”但事实上,多才多艺的他不仅在青山商厦做到书记的岗位还曾兼职电台主持人。

贫苦童年求知欲

冯传友出生在胶东一个沿海的小村庄,当地朴实的世风铸就了他从小善良、认真有韧劲的性格。难忘的儿时记忆,为他日后的很多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第一次买书,第一本字典,第一次读的长篇小说……直到饮食文化散文《吃情岁月》的出现,都曾是淳朴童年时代的积累。

冯传友的第一本字典,是小学语文老师帮他买的。五年级的一天,县书店拉来了一车书,在学校的当院摊开来,供师生选购。冯传友在令人目不暇接的书丛中发现了一本《新华字典》。他想:“我要有一本字典该有多好啊,在校听老师讲课,放学以后可跟无声老师学习,看课外书遇到拦路虎,也不用东问西问了。”

640.jpeg

他蹲在那里翻呀读呀,忘记了身边的一切,直到书店工作人员提醒,他才抬头四顾,发现原本热闹的校园这时已安静下来,书摊周围也仅剩下几位老师和学生,工作人员在收摊了。工作人员说快点回家取钱,他说我不是这村的,家离这里很远。明天还来吗?对方说明天不来了,换学校。他恋恋不舍地放下又拿起来,仔细地看了定价:1元。他又对工作人员说,星期天我把钱送到县里行吗?工作人员很为难地摇了摇头。突然,一只熟悉的手把它拿了起来,递到了他的面前“传友同学,先拿上,钱我给你垫上。这字典就两本,现在不买,以后怕买不上了。”他的语文老师杜老师。那一刻,感激的泪水毫无遮拦地涌出,他叫了一声:“杜老师!”然后深深地向老师鞠了一躬。这本字典从此成了他阅读路上的良师益友。至今还在他的书柜里。

小学毕业时,冯传友从乡下来到包头读书。高中毕业待业一年后当了售货员。

无书就抄书

冯传友爱书成痴。他的中小学时代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那时买不到书,他就借书看,看到自己喜欢的,就用笔记本抄下来。他手抄过郭沫若的《女神》,戈壁舟的《我迎着阳光》,李瑛的《红柳集》,严阵的《琴泉》,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抄了一半,书就被人要回去了,让他懊恼不已。后来他利用手抄的诗歌写了一组六篇《诗人笔下的包头》,在《包头广播电视》报连载后,被《鹿鸣》杂志、《铁花》杂志、《五月风》杂志、《人民文学》(副刊)以及网络转载。冯传友在他的《我的几部手抄本》一文中写道“那时,图书园地一片荒芜,想得到一本书读谈何容易!一旦有所得,便如获至宝,不分昼夜,生吞活剥。我的几部手抄本,便是这时产生的。”一部近二十万字的诗集《我迎着阳光》,抄完后感动了书的主人,将这部诗集赠送给了他。而这仅仅是冯传友所有手抄本中的一本。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能静下心来完成这些手抄本?只有一个答案: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640.jpeg

迷恋工具书

冯传友喜欢买各类工具书,大凡自己认为有用的,财力又允许,就想方设法买来,至今已有数百部。冯传友在《四角号码情结》一文中写道:“这些工具书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可以说,它们使我受益无穷。”

640.jpeg

“南京大学徐雁先生主编了一部《中国读书大辞典》,由南大出版社出版发行。就是在这本书里,我初识了苏州的藏书家、书话作家王稼句先生。”这是冯传友在他的《辞书为媒结书友》一文中的几句话。他正是通过辞典,和王稼句先生有了书信往来,通过求书,结为书友。而且他的这篇文章还在包头市的一次读书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兼职文学与地方文化节目主持人

冯传友的工作经历有点传奇:商店售货员、公安侦察员、公司秘书、局秘书、商厦副老总、书记,而且在书记的岗位上兼职电台主持人,后来加盟包商银行编报。这样多变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妨碍他读书。

1992年,冯传友被任命为当时包头青山商厦副总经理,1999年4月被局党委任命为党总支书记兼副总经理。就在这之前,他和包头电台领导建议开设一个读书栏目,他允诺每周提供一篇稿件。结果电台不仅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且邀请他做兼职主持人。冯传友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年。前七年在新闻综合广播主持和主编《558文学网站》节目,后三年到新开办的生活娱乐广播创办介绍包头历史文化、古今人物、方言民俗的《魅力包头》节目,而且办成了广电局的品牌栏目。

640.jpeg

编辑地方文化节目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他读过《包头史话》,读过《包头史稿》,还有其他大量的包头史料。他说,仅仅读这些是不够的,还要读《史记》《汉书》《三国志》《魏书》《元史》里的相关部分。冯传友的书房叫“暖石斋”,里面藏有一书柜地方史料和边疆民族图书,还有成套的二十四史。

连续十四届参加全国民间读书年会

从2005年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至今,冯传友已经参加了十四届,其中十一届是自费参加。他说,参加全国读书年会,既开阔了视野,又结交了书友,联络了更为广泛的作者。

640.jpeg

在北京,他在会上结识了《人民日报》前文艺部主任、著名作家袁鹰先生,拜访了人民日报出版社前社长、著名藏书家、作家姜德明先生,利用大会组织参观老舍故居和布衣书局之机,陪同资深翻译家文洁若先生;在南昌,他利用会议组织参观古村落,陪同岳麓书社前总编辑、著名出版家钟 叔河先生;在淄博年会,他结识了南开大学著名教授来新夏先生;这些老专家学者,都为他后来办《包商书声》写过稿件。所以说,他每一次参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电台主持文学节目和文化节目时,他就得力于这些全国名家的助阵,在节目中介绍他们的作品,如果有人来包头,他就请到直播间,丰富他的节目。

创办《包商书声》

2009年,冯传友应邀加盟包商银行,编辑行报《包商时报》,同时创办了《包商书声》读书版。他充分利用全国的资源,发表知名专家学者、教授、藏书家、作家、读书人的原创文章,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和喜爱,读者和作者遍及除澳门、西藏之外的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特区)。

640.jpeg

甘肃省张掖图书馆馆长、学者黄岳年先生在《名家云集的〈包商时报〉》一文中写道:“一家企业报纸有四个文化副刊,这在全国企业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她对中国梦中全力弘扬文化的意义,是一个有益的贡献。”

推广读书

冯传友不仅仅自己读书用书,而且推广读书,经常受邀作读书演讲。近几年他做过读书演讲的大学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包头铁道职业学院。这样做好似在教育他人,其实是真正的自我教育,他受到的感动是无法言表的。一次他应邀到包钢某中学为还有一个月就高考的理科班讲读书,他和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可以听我讲,也可以复习功课,毕竟高考比听我讲重要。结果没有一位同学复习功课,而且原计划讲一节晚自习课,一节课讲完了,学生们竟然不干,他只得继续讲满了两节晚自习课。事后他说,那天晚上他好感动,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是缺乏合适的引导;理科生不是不爱好文学,也是缺乏合适的引导。


冯传友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包头市图书馆“尚书讲坛”的讲座。他不仅在学校讲,还应邀到一些诸如神华、包钢等企业,到内蒙古话剧院等单位演讲。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他还应邀赴赤峰阿鲁科尔沁旗为该旗中小学教师作读书演讲。

近几年,他还先后在河北《藏书报》开过介绍出版十年以上老书话作品集的专栏《十年沉酿》,在内蒙古《北方新报·包头版》开过《鹿野书话》《鹿城名流》专栏。正由于在读书方面成绩显著,他被聘为包头市图书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当选副理事长。

640.jpeg

冯传友不仅酷爱读书,推广读书,而且还非常关注文化方面的一些社会问题。某年南通图书馆研究员在网上呼吁新版《辞海》应取消四角号码查字法,冯传友认为极为不妥,他立即撰写反驳文章,投寄《中华读书报》,很快就被编辑部采用(见2008年9月10日《中华读书报》)。事实证明,之后出版的新版《辞海》果然保留了四角号码查字法。证明冯传友的观点是和编辑一致的。

深情暖石斋

冯传友的书房叫“暖石斋”。山东《新泰文史》主编、作家阿滢先生在一篇《造访暖石斋》的文章中写道:“那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其中书房占了两室一厅,两个朝阳的居室都被书侵占,客厅里也有一面书墙,靠北的一间做了卧室。书房外挂着原包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东生先生题写的“暖石斋”匾额,两个书房中间挂了一幅包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文奇先生书写的“书痴”二字。暖石斋的书橱都是放了里外两层书,沙发、茶几上也都摞满了书,伸手所触皆书也。

640.jpeg

暖石斋藏书万余册,以文史、经济、地方史料、杂史、饮食文化、工具书为主。其中有三个书柜是书话类书籍专柜,约千五百册。他说,他最珍爱的是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书话类和工具书,比如辽教社的“书趣文丛”前五辑五十册,购自全国六个城市:包头、烟台、武汉、鄂尔多斯、北京、沈阳。为此,曾写有专文《买“书趣文丛”记》。每本书都有不同的来历,每本书都有不同的故事。

签名本也是暖石斋的一大特色,姜德明先生的著作签名本就有三十本左右,韩石山先生的签名本也有三十余本,还有文洁若、沈昌文、牛汉、袁鹰、钟叔河、流沙河、陈子善、黄裳、铁凝等名家的签名本。”暖石斋成了许多爱书人造访的目标。《山西文学》前主编韩石山、十堰作家李传新、南京《开卷》主编董宁文、北京作家韩三洲、《芳草地》主编谭宗远、成都学者龚明德、甘肃学者黄岳年、山东《新泰文史》主编阿滢、山东《日记杂志》主编于晓明、深圳藏书家张洋,及已故长沙《书人》主编萧金鉴等专家学者、藏书家、作家都曾访问过暖石斋。

640.jpeg

201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他出版了饮食散文集《吃情岁月》;2018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为他出版了读书随笔集《暖石斋读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就在前不久,山东画报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包头笔记》,书中收了他历年写的关于包头的系列文章。

冯传友说,他的中小学适逢文革,没学到什么文化,所以,只能不断地学习,大量读书,活到老、学到老。

作者:夏 至 (发现者联盟签约作家)

夏至,资深媒体人,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字,笔耕不辍,有职业病,写字有瘾。
包头发现者联盟由“自由发”新媒体矩阵发起成立,聚合包头市在文学、互联网、生活、时尚、汽车、餐饮等领域具有创作能力、富有创造精神的达人们。搭建一个区域性内容创作、输出、传播平台,并实现内容与价值的良性交互,实现作者、读者、传播者间的无缝对接。

自由 · 开放 · 分享
640.jpeg
扫描二维码,加入发现者联盟
联系方式:18686119950  

发表于 2019-11-9 19:4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唱的书比我吃的盐都多
发表于 2019-11-9 19:5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厉害厉害呀
发表于 2019-11-9 21:1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这真的是因为热爱啊,这么多的书,得多少钱啊,不过有了这么多的书还是挺幸福的
发表于 2019-11-9 21:2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把我的家庭变成那种书香门第,从我自己这开始改变,
发表于 2019-11-9 21:2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真的厉害,为了兴趣爱好一直坚持
发表于 2019-11-9 21:3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我也很爱书,但是经济条件使我买不起书,只能看电子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19:38 , Processed in 0.0356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