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包头 美食虽然多 但你别光想着吃 那些背后带有传说的 你知道多少
烧麦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 另有一种说法是:烧麦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内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市。 明末清初时,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 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现在旧城人称它为稍美。 烤全羊
烤全羊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据考古资料证实:“河套人”即“鄂尔多斯人”已经使用火在沙地上挖坑烧食猎获的野曾。” 《元史》记载12世纪时期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13世纪即元朝时期,肉食方法和饮膳都已有了极大改进。 《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箅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了专门的烤炉。至清代各地蒙古族王府几乎都以烤全羊待上宾,其名贵列入礼节。 康熙、乾隆年间,北京的“罗王府”(罗卜藏多尔济)中的烤全羊,遐迩京师,名气很大,甚至连厨师嘎如迪(蒙古族)也很出名。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各地王府中还有烤全羊。
内蒙奶茶 蒙古族嗜茶,且视茶为“仙草灵丹”,过去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牧民日常饮用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这种奶茶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入鲜奶制成。 在蒙古族牧民家中做客,也肴一定的规矩。首先,主客的坐位要按男左女右排列。贵客、长辈要按主人的指点,在主位上就座。然后,主人用茶碗斟上飘香的奶茶,放少许炒米,双手恭敬地捧起,由贵客长辈开始,每人各敬一碗、客人则用右手接碗。否则为不懂礼节。 如果你少要奶茶或不想喝奶茶,可用碗边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奶茶、炒米是蒙古族茶俗中的一大特色。
风干牛肉
追溯牛肉干历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蒙古骑兵与牛肉干有着不解之缘, "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 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一头牛宰杀后,百十公斤重牛肉晾干后捻成沫后,只有十几斤肉沫,装袋后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冲饮。即使一时缺乏,还可以射猎作为补充。 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牛肉干在远征作战中起着很重要作用。 草原牧民自古就有凉晒牛肉干习俗,是招待贵客的食品。只有尊贵的客人来时才肯拿出烹制。 固阳莜面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固阳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 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五十年代,-总司令两次来内蒙古视察,都主动要求吃固阳莜面。 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固阳三件宝”之一的传说。
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 刀切酥
最初的刀切是做为茶点出现的。过去蒙族牧民喝茶总要摆上点心边喝边吃,“刀切”作为茶点就成了茶桌、茶馆常备之物了。 据传说:慈禧太后在未入宫前,曾随其父惠征在呼和浩特居住过,惠征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曾任归绥兵备道台。那时还是贵族小姐的慈禧就很喜欢吃这种“刀切”。 进宫后做了皇妃的慈禧,每当回顾起这段往事,还亲点御膳房做些吃的,但都不顺口味,不如原来吃过的“刀切”好。
成吉思汗铁板烧
说起这道菜,还得从成吉思汗时代说起。相传,成吉思汗在一次围猎宿营时,看见士兵们的架在篝火上的肉被熏得焦黑。 他忽然灵机一动,取一个士兵的铁盔放到篝火上,拔出腰刀,把猎来的黄羊肉片切成薄片,贴在“锅上”烤成外焦内嫩的炙肉片,然后食用,士兵们如法炮制,果然醇香味美。 这就是“成吉思汗铁板烧”的雏形。以后在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这种食法随军传到了欧洲、东南亚和日本,一时间风靡世界。可惜,国内却没有流行起来,不久就失传了。 直到近几年,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在国内才日益流行起来。
铁锅焖面
相传,秦时为修长城,春坤山驻守过蒙恬的10万大军。蒙恬巡查周边村庄时获得启发,让将士们将饭菜一锅烩起来吃。
“一锅烩”均衡了营养搭配,增强了将士们的体力。后来,从各地征用的民夫、将士又将这一简捷、美味的吃法带回故里,到了宋朝时“一锅烩”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 岁月更迭中,而聪明的包头东河人将这一美食经过不断的改良,创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铁锅焖面。
包头茶汤
“茶汤”相传源于明代,据说是由北京、天津传入包头的,最早传入萨拉齐一带,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说的就是小吃“茶汤”。 做茶汤的龙嘴大铜壶也是一大特色。壶嘴和壶把的上方镶嵌着一条龙,有的铜壶壶嘴饰一大龙头,壶把由一条龙构成。龙须、龙爪、龙鳞清晰可辨。龙嘴上伸出两根龙须尖端有两个红绒球,随着冲水的过程而不停颤动。
看了这么多美食的传说,
你记住了多少? 有没有觉得包头美食博大精深? 有没有觉得特别自豪! 知传说 吃美食 在底下留言 跟小编分享你知道的美食传说 源于:吃喝玩乐在包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