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858|回复: 13

老包头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几枚日军侵华时期发行的彩色明信片带你穿越时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2 1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也算读过几本包头史料,文字很精彩,却缺少图像印证,常常引以为憾。

近些年,网络之上出现了不少包头老照片,我陆续下载了不少,一来用作向老人询问旧事的"引子",一来用在叙述老包头的文章里作为"点晴"。

渐渐地,有几张图片很是吸引我的关注。

640.jpeg

图片源自:“正北方”网站的《包头老照片绝对罕见:记录那些过往岁月》

640.jpeg
图片源自:"7788收藏"网站的"往事印象"店铺

640.jpeg
这张图片,还曾作为史料的封面

偶有一天,与徐道长闲谈,提及这张图片。他含笑点头,吩咐侍者取来一个大信封,从里面取出数枚明信片,在茶案之上逐一摆开。

其中的一张,瞬间让我眼睛发亮——就是它!

640.jpeg

原来,这张图片竟是出自日军侵华时期发行的"包头风情"明信片,全套八枚。

历经岁月变迁,这套明信片已不多见,供人自由参观的,可能仅有"包头英烈祠"玻璃展柜中珍藏的两枚而已。

640.jpeg
徐道长收藏的这张明信片背面,有着驻包日军寄往家乡的字迹,也是一份日军侵华的印迹

640.jpeg
这套明信片的背面及封装

徐道长早已留心于此,立意收集全套。然而,这套明信片散乱于全国各地,想要凑齐甚是不易,半年过去了,还有两枚尚未收入囊中。

不过,也有意外发现:在这套八枚明信片之外,同一时期,还发行过一张"包头龙泉寺"的彩色明信片。

这九张明信片,可能是老包头地区最早的、唯一的、彩色的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明信片,确是比较罕见。

徐道长亲自选了一罐好茶赠我,不过,不能白喝——要为这九枚明信片各写一段简介,并要找出当年拍摄的角度。

这倒不难,我虽然不能胜任,"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藏龙卧虎,应该有人可以完成这一委托的。况且,先应承下来,把好茶拿到手再说吧!

那罐茶,很不错,是我个人得到的小惠。这套明信片,很珍贵,徐道长却并未私藏箧笥,居然重印了五百套,是包头文化爱好者的大惠。

640.jpeg

640.jpeg

图片为老包头繁华的商业街——前大街。

老包头因有南海子码头的水路便利,又有平绥铁路(今为京包铁路)的陆运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皮毛集散地,商贾云集,贸易兴旺,被誉为"西北商业重镇"。

前大街,是这座商业重镇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各大商号,鳞次栉比。

图片左侧的那家商号为德铭号、紧邻商号为德华兴,皆为当时有名的京货庄。老包头俗语"德华兴的帽子,大德成的鞋",均在前大街选购。

前大街的繁华,一直持续至20世代80年代,就是摩肩接踵的胜利路与解放路。后因街道狭窄,商业中心才逐渐移至商贸、环西一带。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胜利路与和平路交叉路口西南50米处。

640.jpeg

图片中的主要建筑为西阁,左侧为马王庙戏台。

西阁,大约建于清代同治十年(1871),整体略呈正方形,下为东西向的门洞,上面建有一座斗拱挑角、门窗雕花的楼阁,为老包头的标志性建筑。民国年间,设立"民众教育馆",为包头最早的公共图书室。阁上曾经悬挂铁戟,相传为马升旧物,1934年冰心(谢婉莹)游历包头时所亲见。

马王庙,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正殿8间,耳房各1间,东西禅房各6间,主塑马神,俗称"马王爷"。马王庙对面有戏台,戏台南侧为西阁。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马王庙址设立高级小学,为包头最早的新式学校。随之,马王庙正殿神像迁往南龙王庙供奉。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包头市第四十中学西南侧。

640.jpeg

图片为包头境内的黄河。

黄河,在如今的包头境内,蜿蜒流经214公里。

清代中后期,内蒙境内的黄河沿岸曾设有两处官渡——湖滩河溯和毛岱,先后被洪水冲毁,各路客商纷纷寻找适宜依靠的码头,以便卸货与交易。老包头南侧的南海子渡口,水深港阔,又近临镇内诸多商铺,无疑是新址的首选。不久,这里竟成为一座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兴盛码头。由此,老包头拥有了"水旱码头"的交通优势,终于发展成为"西北商业重镇"。

图片之中的景致,应在黄河大转弯处,远处山峰为风光秀丽的莲花山(沙尔沁山)。此处向东不远,便是包头境内黄河与阴山最为接近的地段。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东河区磴口村西南1公里处。

640.jpeg

图片为老包头的东城墙。

老包头的城墙,由驻扎于此的大同总兵马升于同治七年(1868)开始修筑,先修北城墙,后又继续筑城,同治十二年(1873)竣工。

老包头城垣,整体为砂土夯筑,周长7公里,城墙高约5米,底部厚度为 6米,顶部厚度为3米。城上筑堞(也称作雉墙或女儿墙),便于守城兵士遮身射击,高2米、厚0.5米,每雉间隔约0.7米。整座城垣设有五处城门,城门高 5米。城门之上,没有气派的敌楼,也没有廊庑门。

南门,正对繁华的南海子码头,商家和货物络绎不绝;东门,通向归化、大同、张家口等地;西门,经西脑包进入河套平原,远达银川、兰州;东北门,便于到石拐等地拉运煤炭、薪柴;西北门,则是"旅蒙商"的骆驼队前往后山、外蒙的必经之地。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转龙藏的望河亭。

640.jpeg

图片为旅蒙商驼队行走于东河槽(旧称博托河)。

清代康熙年间,漠西蒙古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之下发动叛乱,横行蒙古高原,甚至一度兵锋指向京城。康熙皇帝极为震怒,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大军云集,所有采运粮饷以及购办军需之事均需借助民间力量,因此招募熟悉蒙古风情的山西等地商人随军出征。同时,由理藩院另设一营,随军商人即在营中与牧民进行贸易。

迨后军事逐渐平息,清军退回内地,这些商人却难舍草原之上以物易物的重大商机,继续活跃于蒙古地区,从而出现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旅蒙商,并发展成为晋商中的一支生力军。

由于蒙古高原之上大漠与戈壁纵横,骆驼是最为适宜的骑乘与驮运的牲畜,所以牵着长长驼队的旅蒙商,成为了蒙古地区常见的景致。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转龙藏喷水龙头西南侧。

640.jpeg

图片为老包头的蒙古族妇女及少年。

1632年,女真族的铁骑席卷蒙古高原,阿勒坦汗五世孙俄木布率领土默特部归顺。崇德元年(1636),清政府分土默特壮丁3370名为十队,后又编土默特部为左右翼两旗,托博克授三等参领、台吉,隶右翼。

据荣祥《土默特沿革》叙述,托博克为阿勒坦汗后裔,姓巴拉格特(即博尔济锦氏),为巴家之祖。顺治四年(1647),托博克任右翼副都统。

按照清朝政策,向蒙人分配"户口地",作为"养赡之资"。老包头,属于土默特右旗六甲之辖地,"地主"为巴氏家族。

如今,六甲佐领的章盖衙门旧址仍存(位于沙尔沁村)、巴氏家族的家庙——福徵寺也仍存(位于东河北梁)。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因缺少明显的地理参照物,无法判断。

640.jpeg

图片为郊外牧羊。

近景为一名儿童,手持简易木叉,看护着羊群,衣服有些褴褛,神情憨态可掬。远景为一群骆驼,再远为绿树与低矮山丘。

此处为包头老城东北郊的东河槽(旧博托河),虽然光阴变幻,地貌依稀可辨。河槽左侧(西)的陡坡、右侧(东)的缓坡,仍保留原状;那丛绿树已颇为粗壮,树荫之下泉水潺潺,至今仍有许多人前往汲饮。远景的低矮土丘,如今已经修建为留宝窑子水库的堤坝。

每逢春季,到此郊游,泉水清澈、嫩草吐绿、村内村外桃花处处。虽是紧邻闹市,却别有一番清幽。
缘此,这处景致名列老包头八景之"山村胜景"。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东河区南龙王庙向北2公里。

640.jpeg

图片为转龙藏及龙泉寺。

转龙藏,为老城东门外的一座小山阜,风景秀丽,名列老包头八景之首。民国时期的地理大师张相文先生写道"其地以清泉著称,泉出山坡龙王庙中,前为方池,以潴之,池侧穿孔,下流如注,居民皆汲饮焉。池之四周,丛柳含青,翠黛如画,东南有小山,名玉皇顶,登高而望,南控黄河,东北则峰峦突兀,高矗云天,皆阴山之脉也。"

龙泉寺,清代雍正四年(1726)兴建,初称小龙王庙,位于转龙藏的小阜之上,俯临东河槽(旧称博托河),寺隐绿丛,清幽而肃穆。龙泉寺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砖雕与木雕亦颇为精美。图片可见,踞于转龙藏清泉之侧的望河亭、凉殿及山门。该址现为包头市革命烈士陵园。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如今转龙藏喷水龙头西侧。

640.jpeg

图片为俯望龙泉寺。

龙泉寺,清代雍正四年(1726)兴建,据包头文物考古丛书《包头老城》记载:当初南龙王庙住持选得此址,建此小龙王庙作为属庙。龙泉寺建筑风格与南龙王庙非常相似,只是用地范围更广,建筑多,内容丰富,子庙规模超过了母庙。

庙内存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所立《转龙藏碑记》,叙述了龙泉寺的重建之事:阖镇募资,计获四千余金,所建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十间、钟鼓楼两座、乐楼(戏台)一座、山门一所,山冈上又有玉皇阁一座,所塑龙王、山神、土地、河神、风神、药王孙祖师,凡兹诸作,不数月而人工告竣。

2006年9月,龙泉寺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这张图片的拍摄角度,约为龙泉寺东侧的山阜之上。

640.jpeg
重印明信片之封装

九张明信片的重印,激起了人们对于家乡的记忆与思恋……

这番善举,是道家风范,抑或,是文人情怀……

此文由“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推荐

发表于 2021-9-16 23:1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转龙藏 龙泉寺勾起我50多年前玩耍的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03 , Processed in 0.0391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