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鸡蛋除了吃,还能被作为一种绘画的媒介剂。是不是很新奇?其实,这种以混合蛋液为媒介剂的坦培拉技法,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只不过伴随着现代油画的兴起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此油画非彼油画
满柜子透明玻璃瓶内的色粉,冰箱里冷藏的蛋液,满地的胶、水,多幅大小不等的画板……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坦培拉技法工作室,似乎和想象中的几只管状颜料、一幅画框的油画创作现场不太一样,显得神秘而繁杂。包头师院美术学院教授、坦培拉技法工作室负责人刘咏梅说:“为了坦培拉古典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完整地还原了坦培拉古典技法的制作过程,整个过程非常地复杂。”
油画对我国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油画就不能不了解坦培拉。作为盛行于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坦培拉绘画是欧洲绘画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温润、典雅、深邃、悠远的特质。
蛋液的神奇
坦培拉是Tempera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国内有“蛋彩画”“丹培拉”等多种译音。“意思就是主要用蛋液来做媒介剂的一种古典技法。”
坦培拉与油画、水彩等绘画方式的最大不同,体现在自身制作程序、绘画方法、材料运用都自成一格。画底是刷上12层石膏图层的木板;而颜料则是用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蛋黄液、水作为调和剂和色粉混合;画法则是层层罩染、反复提白,最后在洁白光滑的画底上形成特殊的光泽。经过时间的考验,坦培拉作品仍然精美如初、光泽不减,这是现代油画无法企及的。
瓶颈期的烦恼
刘咏梅老师回忆,最早接触坦培拉是1998年在首师大上研究生的时候。但当时除了新奇,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体会,只是了解到西方的油画有这么一个演变史而已。直到2013年,刘咏梅去中央美院访学的时候,再次接触到坦培拉,心境、领悟和认识已然和十几年前截然不同。
这一年,刘咏梅恰逢创作的瓶颈期,“十几年的油画创作,让我走到了一种极致,很难突破自己。而2013年,中央美院综合材料工作室开设的这门坦培拉古典技法的课程,让我突然开始反观,应该从传统艺术里面寻找突破。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研究坦培拉古典技法,极少再用现代油画颜料,多用古典技法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讲真的,坦培拉古典技法对我影响非常大。2013年以后,我的创作风格完全改变,投入到一个全新的绘画领域。这让我充满欣喜和希望。”
古典品质的传承
刘咏梅说:“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坦培拉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涌现出达·芬奇、菲立波·利比、弗朗西斯卡、马尔蒂尼、波提切利、曼特尼亚约等众多让我们今天仍仰之弥高的坦培拉绘画大师。”
15世纪初,尼德兰画家凡·艾克等人总结前人经验,研制发明了溶入树脂的新型媒介剂,真正意义的纯粹的油画诞生了。“但坦培拉始终是一种经典,原因不只是创作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古典品质、古典精神,这是当代作品仍然需要探索的。”
2017年,刘咏梅赴意大利佛罗伦萨访学,亲眼观赏到了中世纪的圣像壁画原作。在刘咏梅的手机相册里,每一张拍摄的坦培拉作品,她都做了很详细的笔记。“我尽可能地非常近距离地观赏那些作品,拍摄下了他们制作细节。我看到了起稿时明显的打孔痕迹,看到了清晰的雕凿图案,看到了油性坦培拉使用的小笔触……当时我的脑海中完全浮现出当时那些大师们创作圣像画时的景象,非常地感动和震撼。”
剖析当今的油画市场,刘咏梅说:“其实很多画家在创作上都会遇到瓶颈期或者饱和状态,所以,再返回去发掘古典的东西,学习、领悟并且借鉴,运用到现在的创作中。古为今用,就是一种传承和创新,也是向经典致敬的一种方式。”
成立工作室
2017年,刘咏梅从欧洲访学回来后,包头师院美术学院成立了坦培拉古典技法工作室。“工作室的设立,是为了更加系统地对西方古典艺术进行研究,使师生们在对西方古老的传统技法的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这不但对教学,同时也是对古典和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坦培拉技法非常繁琐,作为研究古典技法的课程,刘咏梅在教学中进行了完整的还原复制,但在拓展性教学中和另一位老师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制作程序、工具材料的简化,现代绘画和坦培拉技法交替使用等。她认为开设工作室的初衷,第一是对欧洲古典技法的传承;第二是在传承中创新。
“坦培拉古典技法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创作思维,并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文/王 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