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几乎人人都知道北京的“798”,它从一个废旧的厂区变成了名扬海外的艺术圣地,成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在包头,也有一个和它类似的艺术场所,十年前是一个凋敝荒零的山村,如今,它成了包头乃至内蒙古都闻名的艺术区,这就是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
而帮它完成华丽转身的牵头人,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艺术家——刘占强。
1一个偶然邂逅,荒山变绿了
东达山艺术村创始人刘占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大学主修版画。艺无止境,多年来,他涉足油画、雕塑、瓷画、陶艺、壁画等,还多次获奖;他在呼和浩特创建红帝设计公司,做过很多知名设计;他策划的很多园林景观方案,被包头市政府采纳……
多年的人生经历,历练了“多能型人才”刘占强不屈不挠的创新意识,把生活、艺术、事业有机结合,奋斗出自己的精彩。
说起和东达沟的缘分,这要追溯到2007年。那时,做工程项目的刘占强因为需要找个库房,经人介绍便来到了东达沟,谁也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邂逅,竟然彻底改变了东达沟,也对包头市的艺术格局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东达沟村,背倚大青山,没有发达的交通,更没有发达的产业,当地村民们主要靠开山采石谋生。刘占强租了几十亩地后,产生了绿化荒山的想法。从2007年到2014年,刘占强买树、挖坑、栽种、浇水,将前些年做生意的100多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其中。几年下来,东达沟周边的树荫多了起来,刘占强心中的蓝图渐渐有了颜色,看着赭黄的土地有了苍翠和青绿的映衬,他的内心得到了莫大的欣慰和满足。
2从采石场变身艺术区
作为包头市和自治区美协会员,在城市里寻找一个理想的艺术空间,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一直是刘占强的一个梦想,自己亲手改变的东达沟村变成了他的选择。这个想法得到了好友雕塑家郭其鹏、美术家王红川、版画家王海燕的支持,四人开始投建工作室,并于2016年集体入驻。
2015年,在包头市青山区政府的扶持下,东达沟举办了三届艺术节,对艺术区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随后,艺术大讲堂、艺术体验中心、民俗博物馆等建筑先后落成,东达沟艺术区渐入规模。
相比于北京798和宋庄,这里的人文环境不会嘈杂,也没有过多商业化干扰,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安心创作,保持了创作的“真空状态”;从生态环境上,这里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环境宜人、民风淳朴。
在这里,刘占强和朋友们以“鹿” 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让东达沟村艺术范十足,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和普通市民来此写生、游玩,各种艺术盛事先后在这里举行,小山村一天天热闹起来。
3让艺术的火种星火燎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东达沟名气渐长,许多外地的画家和艺术家也来这里租赁了民房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东达沟,开始慢慢成为包头的“798”艺术区。
因为艺术家和游客的涌入,东达沟的文旅产业逐渐兴盛,村民们不仅依靠旅游、餐饮等增加了收入,也都个个浸染了艺术的气息,从事起文创产业,做灯笼、捏面塑、学剪纸等一个个手工艺代替了从前的麻将、纸片,成了当地村民们闲暇时的主要活动,改变了从前的不良风气,还为自己增加了额外的收入。
但刘占强却并不止于此,他要让艺术的薪火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承。他开始举办艺术沙龙、开辟艺术讲座,并深入包头各高校,为学生讲课,为包头设计城市雕塑等,推广传播鹿文化。“唯有这样,才能助推包头艺术和艺术产品走向全国。这是我和许多艺术家的努力方向。”
4鹿文化折射出城市的艺术基因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音译,意思就是“有鹿的地方”,鹿文化也成为包头的艺术基因中不可缺失的一块。
如今,在东达沟艺术区的布局中,除四位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体验中心外,坐落在这里的鹿文化研究院也汇集了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作品以及如岩画般绘制在陶瓷瓶上的各种作品,鹿文化艺术馆和鹿文化民间美术馆里,用不同的作品彰显着这座城市对鹿的喜爱。
如今的东达沟,早已不复当年沙土飞扬的景象,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的举办,让这里成为包头市又一个旅游景区。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参观熏陶,东达沟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喜爱艺术的人,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见证了包头城市艺术的崛起、兴盛, 也见证了刘占强等艺术家们的努力。
文/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