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40|回复: 10

董建勇|百年诺奖与中国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2 2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产(3122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百多年来,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们。截止至2019年,诺奖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次获得诺奖,故总计923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
timg (2).jpeg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是诺奖其中之一,迄今共颁奖102次,有106位获奖者.一百多年来的历届获奖者中,2000年10月12日,旅法中国作家高行健和他的作品《灵山》获奖,当然,其时高已加入法国国籍,成为法籍中国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多乎哉?不多也.在此,笔者就一百多年来,中国作家与诺奖有关的一些文化轶闻,与大家一起回眸。
Img354771445.jpg
莫言


    最早获诺奖提名的中国人当属辜鸿铭,辜先生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末年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通九国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一生创作甚巨。是中国向西方翻译《论语》、《中庸》和《大学》的第一人,他的英文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的牛津运动》,积极向西方宣传东方文化且影响颇深。1913年他和泰戈尔一起获得诺奖提名,结果,泰氏胜出。但辜对泰获奖不以为然,以致1924年泰戈尔访华,学人踊跃迎迓,唯辜闭门谢客。他认为泰氏不懂《易经》,因此也就无从懂得东方文化的精微之论。


c75c10385343fbf26fb26f12e583ff8664388f6d.jpeg
辜鸿铭


    梁启超、鲁迅当年曾经同时被诺奖评委考虑提名。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曾与刘半农相商,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诺奖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刘半农以为不妥,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人选,便托鲁迅的弟子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鲁迅表示不必理会,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还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斗转星移,2012年10月23日,诺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确实讨论过鲁迅,当时瑞典著名的地理学家斯文·赫定是后面的推动人”。埃斯普马克称,鲁迅不是被提名的,是诺奖评审委员会主动找人去问他的。
timg (4).jpeg

梁启超

timg (3).jpeg

鲁迅

    刘半农,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大教授。一生创作、著作、译著成果丰硕,其中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了“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诺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于2012年10月23日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刘半农先生曾经被提名诺奖,并称刘是一个很好的中国学者,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将他看成一个作家”。
timg (7).jpeg
刘半农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1939年由诺奖评委之一的斯文·赫定提名诺奖候选人。委员会给瑞典文学院的报告中,肯定了胡适发起的白话文运动,认为其创作“力求描述人的意义,也许进而描述世界历史的意义”。但严格来说,胡并不属于诺奖要求的“作家”范畴。
1128495h5h1hfcuhqozadq.jpg
胡适

    2001年.老舍之子舒乙透露,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诺奖,在入围的最后5名候选人的“短名单”里仍有他,且秘密投票的第一名就是老舍,但当得悉老舍已辞世两年,而诺奖规定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当年,瑞典文学院只好把奖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res01_attpic_brief.jpg
老舍

    被誉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先生,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在北大等名校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作颇丰。他是第一位以英文写作且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其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出版后,被海外誉为“中国现代的《红楼梦》”,仅在美国就卖了十多万部。他的《生活的艺术》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因为直接用英文写作,国际影响大。因此,林先生曾有过四次诺奖提名。第一次是1944年,此后于1972年、1973年、1975年连续被国际笔会荐为诺奖候选人,但那几年的诺奖最终获奖者却花落别家。
u=2759526672,4180867095&fm=26&gp=0.jpg
林语堂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湘西乡土文学代表人物。据诺奖终身评委、汉学家马悦然说,在1987、1988年诺奖最后的候选人名单中,沈入选且最有机会获奖,不巧的是,离颁奖时间仅有数月,沈先生辞世。2012年10月23日诺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沈确实被提名过,而且“差一点就得奖了”,他说:“最后的5人名单上,他是评委最喜欢的一个”。

u=719889871,676915101&fm=26&gp=0.jpg
沈从文

    提及小说《围城》,我们自然想起钱钟书。钱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选》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他在文学、国故、文化批评及比较文学等领域的成就被冠以“钱学”。但是,他对诺奖在语言选择上的不足特别不能容忍,对诺奖也表露出不屑。诺奖评委之一、汉学家马悦然曾登门拜访钱老,却遭到钱老的讥讽和质问:“作为汉学家,你做了些什么工作?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评奖,别的国家的作品为什么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曾有一种说法,中国作家中如有人能获诺奖的话,那就是钱钟书。

timg (5).jpeg
钱钟书

    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嬉笑怒骂皆能成文的自由主义大师李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前后共有96本书被禁,创下了历史记录,也被西方传媒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2000年时,中青报爆出新闻,说李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小组通知,被提名为该年度的诺奖候选人,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是提名的重要依据。最后,此事虽然不了了之,但《北京法源寺》一书却因此洛阳纸贵。
timg (6).jpeg
李敖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我国现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曾被“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推选角逐2001年诺奖,该委员会称赞巴金“为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享誉世界崇高声望和国际文化界尊崇的优异基础,他对人性和人类尊严的执着探讨和神圣理解,已经被载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史册”。但最终结果是,巴老委婉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4a971237151.jpg
巴金

    2001年,有媒体称,金庸获诺奖提名,媒体因之炒得火热,称他的武侠小说是全体中国人的文化大餐,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一种说法是当时北大召开的2000年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为给他造势。但金庸本人对此低调,认为诺奖的颁授旨趣与自己风格不合,“大可不必”为之角逐。

301df7d8c71146bf9ba33f936b370261.jpeg
金庸

    一曲《乡愁》,令无数游子掩卷唏嘘。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他的诗歌可谓超越了文学的概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有报道称,余老曾多次获得诺奖提名,但他自己却认为,诺奖是主要颁奖给西方语系的,与东方文学之间有着极大的隔阂。余认为东方文学应该建立自己的评奖标准和文学大奖,“不一定要靠18个瑞典老头在那里指指点点”,还说,诺奖是死亡之吻,很多作家在得奖之后江郎才尽,川端康成和海明威更是干脆选择了自杀。

u=1934550203,872270103&fm=26&gp=0.jpg
余光中

    此外,另一位台湾著名的国际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洛夫先生,于2001年凭借三千行长诗《漂木》(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获得过诺奖的提名。

    王蒙,中国当代文坛上创作颇丰,始终保持着创作活力的著名作家、学者。2003年7月,“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宣布将正式提名他参加2003年诺奖评选,称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这也是该会连续第四年度提名王蒙参评诺奖,但那四年当中的获奖者却另为他人。
timg (8).jpeg
王蒙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白崇禧之子),一生钟情昆曲。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赞誉他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2006年,他获15名专家教授推荐,成为该年度诺奖候选人。当时人们认为白氏是离诺奖最近的一位华人作家,但当白听到这一消息后,却认为这并不是重要的事情,他觉得“得不得诺奖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将昆剧发扬光大”。
u=3551008016,300954128&fm=26&gp=0.jpg
白先勇

    北岛,中国当代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获瑞典笔会文学奖。他的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有评论说,其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2006年北岛角逐诺奖,据说十年中他曾获三次提名。
u=2279215288,1372528252&fm=26&gp=0.jpg
北岛

    山西作家李锐的《厚土》和《旧址》早已有瑞典文的译本,他是被诺奖评委中惟一懂中文的马悦然看中的,马称李锐是“中国当代在世作家中最接近诺奖的那一位”。对此,李锐却认为,马悦然翻译了自己的四部作品,虽然他是诺奖评委中的汉学家,但这并不能与诺奖画等号。还说:“有文学奖这件事才一百年,有文学这件事已经好几千年了,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495b73e7gbb2a8831be15&690.jpeg
李锐

    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其代表作《在细雨中呐喊》、《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已经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他也是马悦然目光聚焦的人物,而且一直都没有离去。
timg (9).jpeg
余华

    2009年的诺奖,颁给了德国一个冷门女作家赫塔·穆勒。对此,中国文学界、批评界认为:赫塔·穆勒(包括莱辛等女作家)都能获奖,那么,就意味着中国女作家中,“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王安忆、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第九个寡妇》的作者,华人女作家严歌苓以及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虹影(代表作有《孔雀的呐喊》、《饥饿的女儿》、《女人有行》等),更能获奖。
timg (12).jpeg

王安忆



    很长时间以来,贾平凹和陈忠实都被评论界认为是夺诺奖希望最大的中国作家。对此,贾“鬼才”却说:“没有想过”,自己连它的具体程序都一无所知,觉得意义不大,认为,不光是作品好不好的问题,还有一个翻译的问题,还说,一个作品的命运,能写到什么程度,能获多少奖,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也有定数、宿命,造化,该是你的逃不脱,不是你的怎么追求也追不上,就像谈恋爱一样。陈忠实也曾坦言:“想了也没用”,世界上有那么多作家,而每年只有一位获奖,这只能说这些作家的作品比较适合瑞典皇家学院评委们的胃口,并不能说明其他作家不优秀。并说,作家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写作就行了,瞅着奖去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没甚意思。
timg (10).jpeg
贾平凹
timg (11).jpeg
陈忠实

    自1901年设立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期间的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界可谓是精英辈出,但是,正如上所述,由于种种机缘和原因,却一一与之擦肩而过了。

    留给人们的是那么多的耐人寻味的遐思。


董建勇 先生 于 2020年8月13日


作者介绍:
董建勇内蒙包头人,汉族,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发行师。1987--1996年在国家某厂所合一的原子弹基地工作近十年,1996年10月至外交部所属世界知识出版社任图书中心发行总监及联合国教科文世遗中心《世界遗产》(中文版)杂志执行编委,协助时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高树茂大使(曾为中国驻蒙古国大使)和总编辑沈国放大使(曾任中国驻联合国总代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开展国际时政、国际关系、世界遗产等方面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参与策划编辑、引进版权、出版发行的各类出版物有三千六百余种。2012年5月始,兼任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秘书长、文化旅游商会执行会长。  


发表于 2020-8-13 13: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好文章,作者辛苦了,让我们很好的了解了中国文学历史风云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2-4 01:36 , Processed in 0.0387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