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阴山山脉,东西横亘千余公里。在地理意义上,它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历史意义上,它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征战与交融的最前沿。
包头地区,辉映过秦时明月、屹立过汉时关塞,还有比秦月、比汉关更为古老的、由“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下令修筑的战国长城。
在包头境内,战国赵北长城、秦始皇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及金长城(金界壕),跨越阴山南北,相望着、交错着,在荒草间孤寂着。其中,年代最近的金长城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如果把包头长城比作满脸沧桑的汉子,那么,北京八达岭的明长城就是尚显稚气的小鲜肉。
这片土地,随着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势力盛衰,时而成为农田,时而成为牧场。历经三千余年的风云变幻,见识过多少铁血,易手过多少民族,在清朝初期才再度归于沉寂。
由中原文人写成的“二十四史”,惜墨如金,对于北疆的这片区域,更是淡淡地掠过。而出生于此地的,多是吕布、赵破奴等武将,虽然也有司马迁、班固、蔡邕等文人踏访过这里,却来去匆匆,仅仅留下只言片语。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包头的历史模糊在风烟之中。
甚至,有些人提起包头,认为这是一座因移民而兴起的新城,始于清代康熙及乾隆年间的“走西口”,盛于建国初期包钢等重工业基地建设的招工浪潮。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这样的误解,对于包头来说是一种缺憾,对于学者来说应该还有一种惭愧。
我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学道于江西龙虎山,求学于南昌大学,攻读的是宗教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期间,整理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史料,对于频繁出现的五原郡(郡治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的麻池古城),颇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2016年,我回到包头,托福政府的宗教政策,重新修缮了老包头城内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南龙王庙。在悟道传教之余,总喜欢约请几位本土文化学者,燃香烹茶,一起探究包头的历史脉络及文化底蕴。
伴随袅袅青烟、朗朗经声,我翻阅着《史记》、《汉书》、《后汉书》,偶然涌起一个念头:既然包头缺乏历史名人,不妨将战国至东汉曾经过往包头的那些名人,逐一梳理出来,通过他们来铺展当时的社会背景,讲述包头的历史片段。
俗话说,知易而行难。
过往包头的那些名人,在史书之中,竟然如此散落,寻找出来已属不易。而他们精彩的事迹,与包头有关的并不算多,如果仅仅摘录那些文字,岂不成了“包头历史大事记”?
因此,我为每位过往包头的历史名人写了一篇小传,通过他们或悲或喜的人生传奇、通过波谲云诡的历史事件,把包头地区带入更为辽阔的境界。由此,增加了些许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也更加明晰了包头的历史地位。
凡是与包头沾了边的历史人物,统统被拉了进来,似乎有些“攀附”的嫌疑。然而,载入史籍的包头本土人物实在少得可怜,却又想把包头历史讲得透彻一些,只好如此了。
或许,也是缘于我的私心——哪个人不想把自己的家乡讲得美丽而又传奇?
这些文章,基本以正史为依据,不做演绎、戏说,尽量远离胡说。
涉及史料,总会有地名争议、人物争议、事件争议等,我虽学识浅薄,却也经过一番谨慎考证,然后,再以自己的观点来完成文章。对于存疑问题,文中没有展开大篇幅的辩述,毕竟这是历史小传,而不是学术论文。
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识之士多多指教!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即使不做这样的高腔调,多读些与包头有关的历史文章,在茶余饭后,也能多些话题,多些引人关注的资本,或者引发对于家乡的恋恋之情。
幸甚,善哉。
徐麦涵揖手
二0一八年正月十六
作者简介:
徐麦涵道长,字梓铭,又名嘉骏,号亦铎山人。出生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内蒙古包头人士。南昌大学宗教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著名曲艺家、作家、青年歌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东大鼓、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
内蒙古道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包头市道教协会会长、包头南龙王庙中兴住持,同时担任包头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包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包头市政协委员、包头市东河区人大常委等社会职务。
在京东大鼓艺术上,为京东大鼓泰斗董湘崑先生再传弟子、国家级京东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倪万珠先生亲传弟子。
在二人台表演艺术上,为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王占新亲传弟子、内蒙古第一笑星武利平再传弟子。
在书法艺术上,为著名书法家崔琦亲传弟子、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再传弟子。
来源:黄翔的视界一一阴山小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