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02|回复: 13

献给母亲的歌——谭士俊作品音乐会唱响包头大剧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08: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近日,“献给母亲的歌”——谭士俊作品音乐会在包头大剧院倾情上演。这场音乐会是由包头市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的文艺界专家、学者及各界观众观看了音乐会。



▲谭士俊作品音乐会精彩回放

《献给母亲的歌——谭士俊作品音乐会》展示了包头本土作曲家谭士俊从近年来创作的歌曲中,精选出来的16首作品,内容以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赞美家乡,讴歌新时代为主题,以“抒怀颂党恩”“盛赞家乡美”和“亲情爱情故乡情”为脉络,融汇深情、真情和豪情,热情歌颂了党的恩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十五位包头本土优秀歌手先后登台演唱,美声、民族、通俗唱法风格各异,竞相绽放。独唱、二重唱加伴舞、交响乐团伴奏、以及视频画面的有机组合,使演出形式丰富多彩、绚丽多姿。音乐会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一曲曲优美动人的歌曲,将观众带到了美好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作曲家的艺术底蕴和创作水平。


音乐会以一曲热情豪迈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拉开序幕,歌曲《党旗飘扬》旋律婉转而高亢,讴歌了党的光辉伟业,抒发了坚定跟党走、引领新时代的豪情壮志。《中国,中国》颂扬了中国甩掉贫穷,走进小康,阔步追梦的奋斗精神。《爱在身旁》歌颂了各条战线和医护人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抗疫精神。



《蒙古马赞》以激昂奔放的演唱,赞颂了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蒙古马精神。《九姑娘永远在心里》以优美婉转的旋律,表达了充满美酒般浓郁的思恋之情。《花好月圆》描绘了喜庆浪漫的婚恋情景,充满了幸福之感。《母爱永远在人间》《回家陪伴咱爸妈》这两首歌曲,歌颂了敬老孝亲的中华传统美德。《远方的游子回家乡》以高亢明亮的原生态唱法和欢快喜庆的旋律,倾诉了远离故土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蒙古酒歌》将蒙古族的敬酒礼节形象地诠释在优美的歌声之中。《大青山颂》歌颂了雄伟壮丽的大青山和其负载的浓厚人文内涵,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心愿。《我家住在黄河边》《我爱你,包克图》歌颂了母亲河和家乡包头的美丽画卷,抒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最后,全体演员齐唱包头人家喻户晓的歌曲《把情留在包头》,这首歌唱出了包头人的热情与豪放,台上台下激情高歌,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一首首歌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心灵激荡,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如潮。


谭士俊先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40余年,在多年的创作道路上笔耕不辍,与多位词曲作者密切合作,谱写出音乐作品200余首,许多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他的作品曲风多变、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观众听来非常亲切,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 精彩图集 —



















谭士俊:把情留在包头

图/文 包头日报  范思慧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记者一样,一看见“谭士俊”这个名字,思绪居然一下子会回到很久以前。有多久呢?也就是回到20世纪80年代吧。

那时候,包头有一份《包头广播电视报》,一些人对“谭士俊”这个名字的记忆最早就来自于这份报纸。日前,记者在谭士俊家里看到了一本厚厚的剪贴簿,里面有从《包头广播电视报》上剪下的手抄歌谱、摄影作品、报花还有小文章。再细看,歌谱的作曲是谭士俊,照片的摄影是谭士俊,报花的作者是谭士俊,文章的作者还是谭士俊。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当年他在报纸上发表那么多音乐、摄影、美术作品时,还是个大家眼中的“小哥哥”。

启  蒙

谭士俊1957年出生,两岁时和父母从山西代县雁门关脚下迁居包头。姐弟四人,父亲是普通工人,应该说,这是一个和艺术距离很远的家庭,但似乎全家人的艺术能量都给了他,琴棋书画文集于一身。然而,回顾谭士俊几十年走过的艺术之路,才知道有些人不能仅仅用天赋一词来形容。


▲在录音间工作

谭士俊是从1971年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学琴的缘由说起来还很有意思。谭士俊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习吹竹笛,上了初中因为这一文艺特长进了学校的文艺队。有一天,他偶然听见文艺队的董老师和另外一个同学说她的爱人是包头文工团乐队队长于庆贵,拉小提琴的,如果想学可以学。那个同学根本没有当回事儿,在旁边的谭士俊却上了心。

学琴得有琴,那时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哪有小提琴啊,谭士俊回家央求姐夫帮忙,姐夫费尽周折居然还真的给他借来了一把小提琴,谭士俊当时以为学小提琴就和学吹竹笛一样一个星期就能学会,说好了借一个星期,他就捧着这把借来的小提琴登门拜师。

“于老师一看我那琴,说缺零件啊,你先放下,我给你修修琴。”


▲指导歌手录音

琴还没修好,一个礼拜到了,谭士俊只好把琴还给人家。没过几天,谭士俊放学回家却发现家里墙上原来挂秤杆的地方挂了个小提琴盒子。

“我父亲轻描淡写地和我说,‘借的’。我打开一看,崭新的绿绒布衬底,扑鼻的木料香味和松香味道,然后发现一个折成小方块的发票,地址是青山区百货大楼,价格是38块8毛1角,开票人写着一个谭字。那可是1971年,38块钱是我们全家人一个月的收入啊。”

说起小时候学琴的故事,谭士俊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我父亲也没说你看给你买了这么贵的琴,你得如何如何好好学之类的话,就是轻描淡写地说,琴也有了,找老师学去吧!”于老师家在学校住,谭士俊都来不及从学校大门进,翻墙进了学校到于老师家,进门就是一句,“我有琴了!”

谭士俊跟随于庆贵老师学了5年小提琴。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于老师教琴不要学费,谭士俊学琴不用人督促。他给自己定了个学习练琴的时间表,贴在窗台下面。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练2个小时,然后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再练1个小时,下午放学练1个小时,吃饭写完作业再练1、2个小时,就这样天天练琴6、7个小时,坚持了5年。至今,他仍记得冬天练琴时那个手都冻僵了的感觉。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连啥是五线谱都不懂。于老师一边教我练琴一边教我乐理知识。我还自己从书店买了一本《怎样识五线谱》的小册子学习。”

“学小提琴都是西洋乐曲,那时很少有乐谱卖。老师有,但老师还要排练用,只能借来用一两天,就晚上抽时间赶紧抄谱子。”

“于老师教琴都不要学费,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炒一锅瓜子,我父亲就用报纸包上一大包让我给老师送过去。”

“我天天在家练琴,估计也挺吵的,父母亲从来不说什么。”

成 长

上高一的时候,谭士俊开始对作曲产生了兴趣。

“我在市二十五中上高中,那时的学校都在农村有个分校,我们的分校在包头西边的乌兰计,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劳动时同学们都喜欢唱歌,大家说要是有我们自己的歌多好啊。我就自己作词作曲写了我的第一首歌《乌拉山下把家安》,头两句是‘顶风雪,冒严寒,乌拉山下把家安’。我教同学们唱,大家学会了就每天唱。”



▲年轻时的谭士俊

第一次写歌就很成功,谭士俊很受鼓舞。从这首《乌拉山下把家安》开始,谭士俊开始尝试创作更多的歌曲。“一开始写的都是儿童歌曲,什么小蜻蜓、小鹿啊之类的。”


在他的珍藏里,有一本薄薄的油印小册子——《儿童歌曲》,封面上写着卢建设、谭士俊合编,日期是1984年5月,里面集合了谭士俊作曲的十几首儿童歌曲。那时,谭士俊已经是包头市歌舞团的中提琴演奏员。

谭士俊1976年高中毕业下乡劳动,那时他的梦想是参军当文艺兵,戴上“三点红”。为了实现这个艺术梦,他曾考过好多地方的文工团,终于在1978年考到包头市歌舞团(当时叫包头市文工团),他是拉小提琴的,可当时文工团小提琴演奏员已经满员,领导问他愿不愿意拉中提琴,“愿意啊!”

“两个的差别就是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大,小提琴看的是高音五线谱,中提琴看的是中音谱。”谭士俊就边拉琴边学谱,适应了中提琴的谱表。

后来,谭士俊在市歌舞团管弦乐队担任演奏员10年,除了拉中提琴,他还兼了团里的政工、摄影、摄像。

1988年,谭士俊调到市文化局,在艺术科从事业务管理工作,在这里呆了10年,后来又调到政工科工作。2001年,谭士俊任市博物馆副馆长和市书画院秘书长。2017年,谭士俊在市博物馆馆长的位置上退休。

这么多年,有的人熟悉他的摄影作品。他在歌舞团时就开始拍摄演出活动资料和剧照,1982年,一个月工资才36块钱,他就敢买七百八十多块钱的照相机。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管理工作,他熟悉舞台光影间的每一个瞬间,善于发现生活中不经意间的美好。他的摄影作品在各种报纸、外宣画册上发表过,得过很多奖,还被印成明信片发行,出版过一本《大地情深》摄影作品集。



▲博物馆馆长谭士俊

有的人熟悉他的书法。写字应该算是谭士俊的家学,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写得一手好字。谭士俊刚上小学就被父亲要求日日临帖。他也喜欢写字,学校的墙报板报、软笔硬笔、楷书行书,样样拿得起。从那本1984年手刻油印的《儿童歌曲》小册子到那时《包头广播电视报》上刊登的每周一歌歌谱,都是谭士俊亲手写的,一笔一划近似印刷体,舒展娟秀。他到市书画院任职后,经常组织很多书画笔会,又勾起他挥毫的热情。

更多的人认识谭士俊,还是因为他创作的音乐作品。

谭士俊曾经说过,“歌曲的创作过程是我最快乐的事情,我可以用歌曲来表达心声、抒发情感,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

热 爱

从创作儿歌开始,谭士俊40年笔耕不辍,不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都没有停止过音乐创作,反而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去各地采风,更增加了他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他创作的曲目有民族的、美声的、通俗的,却始终没有离开对这块土地的爱与深情。

“写歌需要灵感,也需要内心的情感,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突然哼出一句好听的旋律。”
谭士俊在谱写《把情留在包头》这首歌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灵感的迸发与情感的累积。

“词作者郑少如老师把这首歌词交给我时,我酝酿了一段时间,有天晚上十点多,我拿起这首歌词再看,突然旋律涌动而出,到凌晨三点四十,我就写完了。我把熟睡的妻子叫醒,并把这首歌唱给她,她听后连说写得好!”

2012年,这首一气呵成的《把情留在包头》经歌手天骏演唱后迅速传播开来,后来两次登上包头春晚,更唱遍大街小巷。这首歌因为满怀对包头的热爱、对朋友的真情,如今已经成为很多包头人送别远方朋友时依依不舍的告别和深情述说:

远方的朋友就要走
斟满这杯酒
多少心里的话儿
咱们还没说够
真诚的心
暖暖的意
都在这酒里头
没唱够动人的歌
没跳够欢乐的舞
没听够憨憨的包头话
还没喝够包头的美酒
朋友你就要走
带走青山
带走草原
带走白云
带走我们的心愿
把情留在包头
……



▲谭士俊搜集的自己的作品

2021年6月8日,《献给母亲的歌——谭士俊作品音乐会》在包头大剧院演出。这是谭士俊对自己40多年音乐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对家乡对亲人对师友的致敬。16首演出曲目是他从这么多年创作的200多首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既有他刚刚写就的《党旗飘扬》,也有如今家喻户晓的《把情留在包头》;有浪漫的《花好月圆》,也有大气磅礴的《蒙古马赞》。在他的笔下,大青山、黄河在乐谱上铺陈延伸,亲情、友情在琴弦上缠绕升华,对父母亲人的挚爱、对家乡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都凝结在一个个音符里。

谭士俊说:“能有一首作品流传开来就是对作曲家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如今,当音乐会的灯光亮起,琴弦触动振发出每一个音符,每一次掌声都是对谭士俊孜孜不倦的艺术人生的最佳赞赏。

— 关于谭士俊 —



谭士俊,研究馆员,政协包头市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57年出生于山西省代县,两岁时随父母定居包头。少年时期起学习小提琴,1978年考入包头市文工团(现包头市民族歌舞剧院),任乐队演奏员。后在包头市文化局、包头书画院、包头博物馆工作,历任科长、秘书长、馆长等职,现已退休。

曾兼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内蒙古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包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包头市政协书画院院士等职,被授予包头市首批“鹿城英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先进个人、包头市优秀政协委员等多项荣誉。个人传略入典《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中国音乐家辞典》。



谭士俊从事文化艺术工作40余载,策划组织过多项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书画笔会及博物馆各类展览,主编《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大地情深一谭士俊摄影作品集》、《把情留在包头一一谭士俊原创音乐作品集》CD专辑,与人合作编著《岩石上的呼麦——达茂草原岩画巡礼》,主持完成社科课题《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获内蒙古自治区奖励。



谭士俊集音乐、文学、书法、摄影等专业特长于一身,多年以来,创作出大量作品。音乐作品在央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包头广播电视台播出,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五个一工程”奖、包头市文艺振兴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歌曲《吹起控烟的号角》被选定为第七届亚太地区吸烟或健康大会会歌,《回草原、回故乡》被包头电台评为“听众最喜爱的本土歌曲”优秀作品奖,《把情留在包头》两度被包头电视春节文艺晚会选用,在民间广为传唱,深受群众喜爱。



谭士俊摄影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入选上海国际艺术节“今日内蒙古摄影展”、内蒙古第十九届、第二十届摄影艺术展并获奖,获全国群文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大展摄影铜奖、“小尾羊杯”陪你一起看草原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包头市摄影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17年成功举办个人影展,在包头博物馆、赤峰美术馆、丽江博物院、仪征市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展出,获得好评。

谭士俊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级书画展参展,在报刊登载。

来源:蒙古音乐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11-19 00:1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1-11-22 09:0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1-11-28 2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英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1 04:2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最近,成群的灰鹤和野鸭,在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停留觅食。它们整体的队列,冲破了凛冽的寒风,为冬日的旷野增添了无限生机。
发表于 2021-12-2 07: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2 16: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6 22:19 , Processed in 0.0500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