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287|回复: 18

包头晋商:牛邦良与广恒西,“内蒙商界首富”大盛魁的取代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5 0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提起老包头的商业,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乔家的"复盛公",接下来,便很茫然了。

当年,在包头镇,还有一家可以与"复盛公"相提并论的商号——"广恒西"。

如果说,乔贵发开创的"复盛公"是晋商成功的典范,那么,牛邦良主持的"广恒西"就是老包头商业沉浮的缩影。

牛邦良,山西定襄人,自幼学商,凭着精明与勤勉,日后成为中国西北的"皮毛大亨"。

640.jpeg


山西省定襄县的关王庙(黄翔摄于2019年7月)

老包头的商业贸易,始终以皮毛为最大宗。

包头有着“水旱码头”的交通优势,乌拉特东、西、中三公旗、茂明安、达尔罕、四子王等旗,河西(今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达拉特、杭锦、郡王、札萨克、乌审、鄂托克等旗,都将所产皮毛、牲畜、药材、土特产品用骆驼运到包头贸易。大量汇集的皮毛,则吸引着北京、天津、武汉等内地商家纷纷前来选购。

大约道光十二年(1832年),有山西陈姓在包头草市街川行店路北口开设了一家“公义店”。据说,这是包头最早的皮毛店。不久,又有山西河曲人开设了一家“中义西”皮庄。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包头约有皮毛店15家,皮庄也达16家。

光绪六年(1880年),包头最早的皮毛店“公义店”宣布歇业。随后,一分为三,析出“明远堂”、“天源店”、“恒义德”三家皮毛店。其中,以“明远堂”人员最多,能量最大,活动范围最广。

光绪十九年(1893年)年末,牛邦良所在的"明远堂"召开三年一度的结账大会。一番核算之后,这家包头镇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皮毛商号,经过三年颇为兴旺的经营,竟然只是略有盈余。随着业绩的公布,安静的会场顿时喧嚷起来,股东、掌柜及店伙们都流露出惊诧而失望的神情,纷纷陈说着、质疑着。

在大厅的一角,有四个伙计沉默不语,却频频传递着眼神,彼此心领神会地暗暗点头。

一个月后,由于内部失和,"明远堂"正式歇业,从中析出多家店铺。四个伙计没有应邀加入任何一家新店,他们看好包头镇的商业前景,也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足够的信心,决定组合在一起,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四个伙计,是牛邦良、邱才山、郭堆玉与李学庆。凑起来的微薄本钱,根本无力承租店铺,然而,他们还是很用心地为这个组合起了一个店铺的名称——"广恒西"。

640.jpeg

西北"皮毛大亨"——牛邦良

很快,包头镇的市面上活跃着四个身影,从南海子码头或从包头各个城门进出的商贩们,只要是驮着皮毛、牵着牲畜,就会迎上这四张谦恭的笑脸。他们用周到的应答、殷勤的帮办,博得商贩的好感,寻找着"跑合生意"的机会。

"跑合生意",就是为买方与卖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之后,从中提取些许佣金,当年叫做"牙纪",现在叫做"经纪人"。

做一个好"牙纪"并不简单,除了嘴巴甜、腿脚勤,更重要的是对经手货物的精通、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对买卖双方的揣摩、对成交时机的把握,当然,收取佣金也不能忽高忽低,让老客户心存疑忌。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把本钱、希冀及个人名誉全部押在"广恒西"上的四个人,始终谨慎地把持着这个"尺度"。

到了年终,四人核算,居然获得纯利白银八百三十两!

不知为何,在第二天,这个消息就插翅一般地传遍了整个包头镇。商家们都议论纷纷,有点头咋舌的,也有羡慕叹服的,不少掌柜召集手下的伙计,要他们多学学那四个人的勤奋与苦干。

四个伙计赚大钱的消息,也传到了山西忻县的几个大财东邢保恒(德润荣)、张英士(诚敬堂)、丁锡珍(锦兴恒)等人的耳朵里。几人经过反复计议,在东前街上鼎鼎有名的"复成元"饭馆摆下了酒席,宴请牛邦良四人。酒酣耳热之际,几位财东提出,愿意出资白银五千八百五十两,托付四人将"广恒西"做强。

"咱们要把'广恒西'的名气,传扬到整个绥远,传扬到整个西北!"邢财东的手重重拍在了牛邦良的肩膀上。

几位财东商议:牛邦良为经理,邱才山为副理,扩招店伙,主营牲畜、皮毛业务。

牛邦良委婉推辞,力荐比自己年长四岁的邱才山担任经理,自己愿当副理。听罢牛邦良的一番陈述,邢财东等人交换着眼神,随后,笑咪咪地端起茶盅,点头应允。

这年元月,“广恒西”正式开业,店铺坐落于前街(今东河区胜利路)路北,雇有店伙30余人。

640.png

老包头繁华的前大街

接下来,是兢兢业业的三年,也是克勤克俭的三年。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广恒西"的第一个结账期到了。低沉的报账声与清脆的算盘声混响了几个时辰,终于,三年的业绩清晰地呈现出来——纯利五万两白银!

这样的数额,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广恒西"店铺内一片欢腾,邱才山兴奋地吩咐大厨房:"去买一只羊、半扇猪肉,还有两大坛好酒,今晚要给大家庆功!"

喜出望外的财东们商定,此次并不按股分红,而是把本金与红利全部留存"广恒西",扩大经营。

跻身商界,如同行船于大海,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广恒西"也经历过多次的磨难与凶险,但在邱才山、牛邦良等人的合力经营之下,顽强地发展与壮大起来。

此时,广恒西的店铺之中来往着各地的商户,宁夏、肃州、凉州、阿拉善、外蒙古等地130余家商号输出的皮毛、牲畜,都与这里有着密切联系。

据《包头史料荟要》(第一辑)之中的《皮毛首户广恒西的六十年》记述:

1916年3月,广恒西南院火起,延及库房一部分,除烧毁本店物品外,还有客人货物和寄存物品。牛邦良便责令管理人员依照薄册逐宗详查,不论客商在包与否,一律照价赔偿。他说:"千里出门靠店家,我们不能让客人受损失,一定得实现'宝店不漏针'的诺言。"经过此事,各处客商相互传说,广恒西信誉反而大增,所有客商不仅人住在广恒西,采办之皮毛、药材也愿意尽数卸入。广恒西经过这次火灾,名义上损失七、八千元,实际获得的利益竟直逾万,这又是显露牛邦良会办事业的突出一例。

出于扩大影响与抵御风险的考虑,"广恒西"兼营起了绒毛、牲畜及药材,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为了接待远道而来的客商,办起了客店;为了方便客商贮存货物,办起了货栈;为了让投宿的客商吃喝得舒心惬意,办起了饭馆;为了保障饭馆所用粮油的高质与低价,办起了碾房、油坊;甚至为了给客商提供制衣与缝补的便利,专门聘请了缝纫工匠……

经营范围扩大,人才也要招募。董五三、白映奎(萨拉齐人)、李茂(包头人)、张辅德(归化人)等三十多名得力助手加入了广恒西,全店人员增至70多人。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了适应营业需要,又招聘张连涧等二十多人,全店从业人员达百人之多,并买进涌泉巷附近空地四十余亩,大兴土木,修筑房舍院落。

"广恒西"的生意越做越大,周转资金也越来越频繁,为了不受乔家复字号的掣肘,牛邦良又拨款一万两白银,开设了广恒源钱庄。

光绪二十六年结账期起首不久,邱才山、郭堆玉相继病殁。牛邦良亲自到家安葬,优抚家属,每年应支取用一如邱、郭生时。

640.png

老包头的广恒西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时局动荡不安,包头镇的商业也先后受到几轮冲击。然而,大致趋势,还是商家不断增多、商业持续繁荣。

民国三年(1914年),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先生游历老包头,不禁感慨:城内有商店,凡三百余家,洋行亦多行栈,以收买蒙地皮毛,邮电银行机关完备,其商务殷盛,且将驾归化城而上之。

这里的归化城,指的是归绥,也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市。当年,声名远播的"旅蒙商"大盛魁总号就设在归化城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1918年,广恒西资金达50万两白银,取代了大盛魁的垄断地位。

据资料记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西北地区、内蒙西部及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集散于包头的皮毛、药材、粮食、白麻、盐碱、水烟等土特产货物,总数约5000万斤,其中羊毛2100万斤、羊绒430万斤、驼毛800万斤,羊皮、旱獭皮、灰鼠皮等各类皮张244600张,待期外运。

民国十二年(1923年),平绥铁路(即今天的京包铁路)修至包头。长长的铁路,把包头与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天津连接起来,西北地区的皮毛、畜产、药材等土特产品翻倍涌入包头,然后通过轰鸣的火车转运到天津,再由远洋货轮行销欧美各国。

640.jpeg

老包头的火车站

640.png

老包头的南海子码头

这一年,长期隶属于萨拉齐厅的包头镇,开始改置为设治局,预备成立县政府。

相对于老包头在中国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商业地位,其行政级别低得出奇。作为一个镇级行政机构,想要管理偌大的商业城市,官员们显得力不从心。

于是,商人们自发组织起一个商业行会——包镇公行(后来改称包头商会),用大把的银子将官员们供养起来,然后自告奋勇地为他们"分忧解难",大包大揽征税催 粮、修缮设施、赈灾扶困、排解纠纷、治安巡逻,甚至管理着监狱。

在很大程度之上,老包头就是一个由商人自治管理的城市,没有官员们的胡乱插手与荒唐指令,自由竞争、良性发展的商业氛围造就"复盛公"、"广恒西"的辉煌,甚至在民权方面,也远比其他城市有着更多的平等与民主。

翻看包镇公行的档案,一眼便会发现,在历任行首(会长)之中,"复盛公"、"广恒西"的经理们占了绝大多数。这个位置,曾给了他们许多荣耀,还有某些特权。但是,每当遭遇横暴政权之时,他们又成了倍受欺诈的对象。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1日,包头正式改置为县。新任县长带来了几名幕僚,一番考察之后,决意强化行政机构,逐步收回包头商会的权力。

接过某家商号掌柜奉上的"贺礼",县长微笑送客。转过身来,却向幕僚发话:"商人嘛,做做生意还行,混官场还是不够老辣的。嗯,这样吧,就给他一个县参议的虚衔吧。"

商人的自治权力,终于被政客取消,老包头商业的鼎盛也定格在了这一年。

然而,更遭糕的事情接踵而至,比县长还要强势百倍的大人物就要来了。

不久,"基督将军"冯玉祥率领国民军陆续撤至包头,先后逗留了一年多时间。驻扎军队的粮秣薪饷全部向包头商会摊派,临行前又强借480万元巨款,直接钱货达损失3000多万元。

对于这个商业重镇,最大的打击,还是军阀混战带来的贸易萧条,商路受阻、货源流失、合作伙伴也断了消息,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经过这场劫难,乔家"复盛公"元气大伤,开始走向衰落。

当时,牛邦良身任包头商会会长,因商务繁忙,由李学庆代表办公。打算西撤的国民军缺粮缺饷,急红了眼,派出大刀队紧紧跟在李学庆身后,逼迫他各处摊派索款。在军人的呵斥下与商人的白眼中,李学庆苦苦支撑了三天,竟一命呜呼了。

想当初,四位伙伴携手创业,如今陆续凋零。邱才山、郭堆玉已于光绪年间病殁,李学庆又被民国军阀吓死,只留牛邦良一人苦苦支撑着。

此际,牛邦良也已是心力交瘁,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运筹帷幄了。孤灯之下,辗转反侧。1930年,牛邦良放下执念,退居养老。

随后,董世昌(董五三)接任了广恒西经理。

然而,董世昌殚精竭虑数年,刚刚使广恒西从"基督将军"冯玉祥的强索之下缓过劲来,又遭到"东陵大盗"孙殿英的盘剥,真是苦不堪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曾经炸开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陵寝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率领四十一军开赴青海。7月,途经包头,年末还未离去。虽然只有短短数月,却也祸害包头商民不浅。临行之前,孙殿英唤来包头商会会长董世昌,强令提前收缴1934年的各项税款,并强征汽车、驼队与人夫随军同行。

财大气粗的商人,享受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奢华与气派,但在强权者的眼中,也不过是屠案上待宰的羔羊。秀才遇到兵,只是有理说不清;商人遇到兵,常要被剥得只剩内裤。

然而,商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两场兵灾,并未让他们消沉。不过数年,包头商业奇迹般地开始复苏,街市上依旧车水马龙,酒楼里依旧欢声笑语。

640.jpeg

广恒西院内运羊毛

董世昌放下手中的账簿,满意地点点头,他在屋内踱着方步,开始构想如何再造"广恒西"的荣光。

窗外,夜色迷离,董世昌没有料到,侵华日军的铁蹄即将踏破中华大地、踏碎他的事业之梦。

1937年10月17日,包头沦陷。

占领包头的日军,并未继续向西挺进。包头,成为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交锋与相持的前沿,西北商路从此被阻断,曾经的"水旱码头"变得萧条冷落。

包头成立了伪市政府,大权牢牢把持在日本人的手中。为了支持"大东亚圣战",日本人在经济领域实行严苛的管制与掠夺。"复盛公"与"广恒西"的大量货物被低价强购,不少店铺也被强行吞并,只留下一副空架子,在漫长的八年时光之中,苟延残喘。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傅作义部队连续发动了包头、绥西、五原三大战役,使侵华日军遭受惨重伤亡。战后,日军展开大规模搜捕"奸细"行动,包头商会会长董世昌、副会长郗相国等人被认为有"暗通中国军队"的嫌疑,身陷囹圄。不久,董世昌等人被杀害于张家口东山坡刑场,为沦为亡国奴的中国商人描下了一笔悲情。

640.png

广恒西院内搬毛皮

终于,日本投降了,寒冬总算熬了过去。

在举国欢腾之中,"广恒西"经理覃锡树奋笔疾书,一封封快信发给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的供货商,也发给北平、天津等华北地区的收购商。

书信之中:他先是振奋于倭寇纳降,以为中华强国的机缘已经来临;接着,又兴奋于平绥铁路复通、黄河水运也再无阻碍;最后,殷切叮嘱曾经的合作伙伴再续商贸往来,大展鸿图于新时代。

覃锡树的信件,很快得到了回应,西北与华北的商人们并没有忘记这座曾让他们发迹与生财的小城。1946年,"广恒西"经手交易的皮毛,竟远远超过抗战前的数量。

商业中兴的希望,在覃锡树心中,在每个老包头商人心中,熊熊燃烧。

可惜,这一切,不过是老包头商业濒临绝境的回光返照。

国共双方开战了,隆隆炮声再次阻断了商路,喧闹的街市再度陷入寥落。一个孩子走过曾经诱人口水的糕点铺,隔着紧闭的门板嗅了一嗅,"呀,还有些点心的香味呢!"他仰起脸,期待的目光却碰到了母亲憔悴的眼神。

那样的糕点,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未能尝到……

解放了,"广恒西"复业了。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用纯粹商人眼光所无法理解与看透的时代,街上的店铺一天天地稀少下去,覃锡树迷茫了。身后,一群年轻人正雄纠纠地走过,"打倒剥削者,清算资本家"的口号飘荡在街头。

1953年,"复盛公"正式歇业;1956年,"广恒西"在公私合营的大潮中,变身为新华毛织厂。

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成为绝对主导,自由竞争被排斥了,曾经孕育出众多商界精英的土壤也变得贫瘠了。——老包头从此蛰伏,等待着复苏。

多年之后,当改革开放刚刚飘出第一缕春风,就被老包头人(东河人)毫不犹豫地抓住。在包头,第一批摆地摊的是东河人,第一批搞批发的是东河人,第一批集资建商城的还是东河人。

这片土地,商业精神从未泯灭!

然而,事过境迁。老包头,还能再涌出乔贵发或牛邦良那样的商界奇才吗,还能再拥有复盛公与广恒西那样的知名财团吗?

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家乡的记忆
发表于 2021-7-5 10:2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晋商从这里走开,包头对于晋商的意义巨大
发表于 2021-7-6 06:2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真是历经磨难啊。
发表于 2021-7-6 16:3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听一段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36 , Processed in 0.0370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