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草原长城(一)
长城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明长城,时下所看到的,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嘉峪关。在明长城的北面,有比它更早的长城,这就是战国秦汉长城。这道长城的北面还有一道俗称“成吉思汗边墙”,实为金代所修筑的长城金界壕。
包头至固阳公路24公里里程碑处,路旁一道土埂横在面前。粗看上去有“平行层理”,仔细观察又不是自然堆积。在断面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夯土痕迹。登上这道不高的土埂,沿着土埂延伸方向望去,若隐若现、时断时续,有一堵低而浑圆的土坡。把它和“万里长城”联系起来,和八达岭、穆田峪、山海关、嘉峪关相比,简直难以令人置信这是万里长城。不错,这是实实在在的万里长城汉长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使得当年的雄关变得如此这般。汉长城的历史和战国长城大有渊源。《史记·匈奴列传》中有:
“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这道长城做了这样的描述:
这段长城西端的高阙:
“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
草原长城(二)
赵武灵王所筑长城,西自代郡(今河北蔚县),经山西雁北入内蒙古,傍阴山山系的东段大青山南麓,迤逦向西,西北至阴山山系西段的狼山,止于临河县东北的两狼山口。这两狼山口就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绘声绘色描写的高阙。秦统一六国,“使蒙恬将三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史记·匈奴列传》)河指北河,即今乌加河,河南地指今河套及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山地中的长城可能由秦代拓充增筑。这些长城或石头堆砌,或黄土夯筑,多因地制宜,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匈奴南下牧马阴山,经河套南犯。秦末汉初,中原大乱,匈奴乘势夺回阴山及河南地。迨至汉武帝时重新夺回河南地,并将长城修筑到阴山以北千里之遥的草原上。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史记·匈奴列传》)在阴山山脉北西修筑的长城叫“外城”。阴山山脉中和阴山北麓所筑长城叫“中城”。原来赵武灵王沿阴山南麓所修长城叫“内城”。
草原长城(三)
金代,为镇压北方属部的叛服不定以及安顿后方,在北方边境上修筑军事防御工程金界壕。后被讹称成吉思汗边墙。金界壕纯属军事防御工程,与汉长城略有不同,挖一条宽、深的壕以阻止骑兵,用壕中的土堆墙,附近也有驻兵,但不具有农牧分野的界限。金长城或金界壕共有南北两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境内,少部分延伸至蒙古国、俄罗斯。北线东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南岸,西经额尔古纳河南岸,穿越俄罗斯境内,止于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全长700余公里。南线全长6500公里。沿线修筑马面、烽火台。烽火台多建于山顶或谷口,便于通军情消息。沿边的边堡关隘有戍堡,是居住戍卒的地方。边堡多建在河谷交汇处,墙上有马面,城中有台基及柱础,或是官吏所居,傍有驻兵。
来源:内蒙古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