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286|回复: 26

徒步东河槽(01):魏君坝与包石铁路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0 09: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是的,就是这里!

东经110.17103°,北纬40.69804°,海拔1372m。

我,已经站在了这条阴山峡谷的制高点——魏君坝!

640.jpeg

阴山深处的魏君坝

魏君坝,是条分水岭,每逢暴雨过后,水分为两支,顺着坡势漫流而下。一支向着旧石拐奔流,一支向着转龙藏奔流,最终汇入黄河。

向南汇入黄河的这支,称为东河槽,也就是史料之上的“博托河”。

640.jpeg

转龙藏的东河槽(城墙、驼队与流水)

塞外寒冬,北风凛冽,阴山的树木低矮而稀疏,无法大量伐薪烧炭。蒙古人的火盆与热茶,是靠平时积下的干牛粪;汉人的热炕与炊烟,则要靠埋藏在地下的黑色煤块。

阴山深处,有一个叫做"石拐"的地方,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清朝后期,随着煤炭的采掘与出售,渐渐热闹起来。

从老包头到石拐,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并不宜于车马通行。于是,驮着煤筐的毛驴,就成了峡谷之中络绎不绝的景象。

如今,这条山路铺着铁轨、通着公路,早已改变了容颜,就连旧时名称也消失无踪了。现在,人们都把它叫作"东河槽"。

然而,缘于那段维系着热炕与炊烟的久远记忆,我更愿把它称为"乌金古道"。

魏君坝的坡底,是包石铁路(包头东站——石拐)。

640.jpeg

魏君坝坡底的铁路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

1937年10月17日,侵华日军进占包头。

短短几个月,日军横扫中华大地,攻城掠地,战绩骄人,极大的宽慰了皇那颗忐忑的心。然而,中国实在广袤,日本所能动员的人力、物力日益捉襟见肘,于是,大力推行"以战养战"的策略。

石拐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自然被这些入侵者所青睐。

1939年11月,沿着这条阴山峡谷,一条铁路由包头东站向石拐渐渐铺展。这条铁路,主要用来抢夺石拐的煤炭资源,全长43.19公里,计划费用7亿日元。

640.png

正在修建的包石铁路


640.jpeg

火车通过魏君坝坡底

修筑铁路,工程巨大,需要大量劳工。当时,包头作为"西北商业重镇",人口密集,本应是日军大肆抓捕劳工的好地方。不过,侵华日军将包头视为重要的挺进基地,希望保持某种程度的稳定,多少要有些"中日友好携进"、"大东亚共荣"的气象。因此,修筑铁路的劳工,一部分从高丽(朝鲜)抓捕而来,一部分以"高薪招工"的名义从山西雁北、内蒙丰镇与凉城等地骗来。

那一年,日军从高丽抓来不少面黄肌瘦的朝鲜人,充当建铁路、采煤矿的苦役,大多圈禁于石拐矿警大队,也就是后来的旧石拐小学。吃惯了大米的朝鲜人,在这里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发霉的高粱窝头。被抓时天气尚热,只穿着单衣,到这里时天气已冷,却没有任何御寒衣物,只得捡拾那些装过水泥的牛皮纸袋,紧紧地裹在身上。

包头与石拐的居民侥幸逃脱了劳工恶运,乌金古道附近的松、柏、榆、柳却遭野蛮采伐,做了铁轨枕木、做了矿井支柱。原本郁郁葱葱的大青山,变得光秃秃,不但野狼远遁,就连野兔、野鸡也难觅栖身之处。



来源:家乡的记忆
发表于 2021-7-20 12:3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老照片有意义
发表于 2021-7-20 15:5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了解了一下历史
发表于 2021-7-20 19:3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01 , Processed in 0.0401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