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82|回复: 32

一锤一凿,刻出老包头的匠人精神...>>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3 1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每次走进美岱召、五当召,看着雄伟壮丽的宫殿、精美绝伦的壁画、巧夺天工的佛像、妙趣横生的砖雕、铿锵有力的石刻,无不为包头老工匠的精湛技艺折服。正是他们的聪明才智造就了老包头凝固的历史,树立起老包头文化不朽的丰碑。美岱召泰和门正中镶嵌一块久负盛名的石碑,上面除了记载泰和门修建的时间、人物、意义外,石匠郭江、木作温伸的名字也刻于碑上,可见工匠也很受尊敬。

640.jpeg

庙湾七圣庙石狮

鬼斧神工打造凝固历史
今年夏天,笔者在磴口村、黑麻板村、庙湾村、板申气村、沙兵崖、萨拉齐发现了六对珍贵的清代石狮。这些石狮,风格各异、古朴简洁,让人百看不厌,可以想象当年雕刻师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都奉献给了自己刀斧下的艺术品。公狮满身豪气、霸气,母狮无微不至呵护幼狮,体现出了人世间伟大母爱。母狮口中石球光滑玲珑,滚动自如,如敲玲叩玉,堪称一绝。石狮身上的一刀一錾皆注入了雕刻师的智慧,座座石狮都堪称艺术精品。这些石狮虽历经百年,依然雄姿英发,对于研究老包头文化,特别是老包头工匠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包头的石匠也有自己的组织,在包头留存众多的石碑上,都留有石匠的名字和单位名称。他们和泥瓦匠、制作铁木轮车的车铺及制作犁耧等农具的木匠联合组成鲁班社。当时承担小规模民房建筑以及维修工作的泥瓦匠,多数来自山西五台、怀仁、偏关等地,以五台人最多,他们除承揽民房建筑、维修工作外,还承揽寺庙召院商家店铺门面的修建工程,赚钱很多。最初他们多是春来秋回,后来有的发了财,在包头娶妻生子定居下来,有的把家眷从山西迁来包头定居,以后包头商业逐渐发达,人口增多,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数最多时光技工即有五百多人。

东河区妙法禅寺罗汉堂前的一口八卦铁钟,钟身铸文:“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唵伽罗帝朋娑婆河,声闻于天”,落款是:“定邑南蓝口皈依三宝弟子贺恒熙,法名觉明,永盛炉,金火匠贺润月、贾万亨造,光绪五年闰三月铸成”。铸造单位和匠人都写得明明白白。

老包头的九行十六社中,有一社名曰“金炉社”,它是由铁匠炉、银匠炉、铸匠炉、铜匠炉四种手工业联合组成。铁匠炉以制作铁制用具、农具和家庭用具、大车铁瓦、牛掌马掌为主,民国时期大小铁匠炉共有三十多家。铜匠炉用熟铜制作水壶、茶壶、铜锅、铜勺、铜铲、铜瓢、奶筒等用具,产品多销售本地及后套、固阳、伊盟、蒙古牧区等地。银匠炉专门制作蒙汉人民的首饰,如银手锡、银耳环、银戒指、小儿长命锁、各种玉石玛瑙、珊瑚首饰以及蒙族妇女的头戴,铸匠炉专门铸造香炉、佛像等。每年六月初在金龙王庙过会,供太上老君为祖师。山西定襄人梁如月创办的如月号是包头最古老的商号,持续约250余年,梁如月刚来包头开设的就是铁匠铺,专门为蒙古族打马掌、刀具、打猎用的箭头等。

640.jpeg

龙泉寺木雕

独具匠心雕就梅艳华芳
东河区龙泉寺重修是清道光廿九年,大殿精美的木雕依然历经百年依然震撼人,大殿抱厦立柱间的喜鹊登梅镂空雀替和层层叠叠的斗拱以及盘龙的莲花垂柱,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龙泉寺的建筑特别是木雕是现存包头古代建筑的精品,充分体现了老包头工匠的高超技艺。

老包头木匠的联合组织叫六合社,以木店、木匠铺和个体木匠联合组成。他们除制作嫁妆、棺木、箱柜、农具外,规模比较大的也承揽房屋建筑,有资本的还在每年秋季购买由黄河运来的贺兰山木筏,把圆木加工成板材出售。当时比较有名的木店有永合木店、崇义森、万福森、积义森、通和森、公义成、新生、永生等十多家,每年在马王庙过社(不定期的活日会),供公输子为祖师。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忻州人侯子符的祖父在包头长胜街开了崇义森木匠铺。其父侯福田将生意愈做愈大,生产水桶、驮架等“七十二架”,还购置一处大院。

民国二年(1912年)包头清真大寺殿外有三间卷棚,想拆了重建到里面去,但苦于经费不足难以实现,如不拆有碍于整体使用。这件事叫大伙皱眉头,谁也没办法。就在这个时候,当地有个被人称作“活鲁班”的木匠叫郭三锁的,放话说他能把此事解决,而且花不了多少钱。许多人半信半疑,最后还是同意让郭三锁试试。郭三锁拿来粗绳和一架自制的滑车搭在院内两棵大树上,便开始操作,很快就将三间卷棚从殿外向前移了7米,看得人们都目瞪口呆。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时隔20多年后,清真寺在改造上又采用类似办法,将大殿内穹顶左右后墙向西移了5.5米,扩大了五间大殿,使大殿总面积达到了536平方米。

1924年,郭三锁用滑车将火神庙的山门原封未动往前移出3丈。1928年,菅挠狮和赵三红等将关帝庙的戏台原地不动整体提高2尺。大德森承揽西北剧影院,在没有任何机电设备的情况下盖成楼上楼下两层观众席,可见当时包头木匠手艺之高。清光绪年间,老葛师傅承建的三官庙棚子,完全是用木料做成,而且能拆能装可以搬动,每年正月十五搭起。三官棚仿照宫殿的样式,做工精细,有五檩四椽、画栋雕梁。

妙笔丹青描绘佛界神国
包头的地名里画匠营子和画匠渠,说明当地有过画匠居住,沙尔沁的王家祖上就是从山西忻州走西口来到包头,为修建召庙画壁画,后来召庙划出一块土地,以地顶薪水,故名画匠渠。老包头的画匠人才济济,他们组成了绘仙社,以油漆、彩画、泥塑、粉刷、裱糊和制作各种迷信用品者联合组成,有设作坊铺面的叫画匠铺,技术全面的艺人,裱糊、彩画、塑像全都精通。他们不仅承做本地寺庙、商家、住户的生意。还到外地召庙寺院承揽彩画殿堂、壁画、神龛、塑造神像等活计。美岱召有壁画博物馆之美誉,壁画和彩绘达1500多平方米,绘制时代为明代晚期和清代早、中期。美岱召壁画气势恢宏、画幅宽广,这些无不凝聚着老工匠的心血。

在众多的工匠中,山西代州人值得大书一笔,代州人开设的毡房有富恒永、巨和成、永和成、巨和泉、瑞义公、德义永、四盛成等。道光年间开设的染房源亨泉,用复盛园生产的蓝靛染布,名扬塞外。1915年,代州人王书开设的木匠铺同心长,亦是包头著名的漆铺,油漆的家具别具一格。在义盛泉巷代州人开设了包头最早的铜铺,生产各种黄铜佛像和五大供器(2个香桶、2个蜡钎子、1个香炉)等。代州人开设的白皮房主要加工老羊皮、七月皮、山羊皮、狗皮,有富圣成、元圣魁、宋皮房等。鞋靴业方面,马秀山曾开设福庆成、福星成、福星聚,马秀山还当过鞋靴业集义社的社长。各行各业的代州人举不胜举。

这些不同经营范围不同性质的行、社组织,都有自己的行约社规,各家都得共同遵守,否则即给予处罚。各个组织,都有公选的会首,主持行社组织的一切事务,有定期的过会日期,还在过会时演戏或领牲酬神,所有花销均由各商家按厘股分担。各行社的行约社规,也起到约束自己,减少纠纷的作用。

如今包头老工匠的各种社团组织早已不存在了,他们创造的商业文明和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包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当我们看着包头遗存的古建筑和精美的器物,我们就会对老包头工匠肃然起敬,同时也激励后人要传承和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建设包头贡献力量。

来源:包头晚报


发表于 2021-8-13 12:4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古人的手艺真的是不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06 , Processed in 0.0404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