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徵寺(又被汉族称为包头召)坐落于包头市东河区北梁高地。寺庙北通固阳后草地,南下黄河去达旗,东往石拐走官道,西行百里进后套。距离庙宇几百米有一条汩汩不息的“博托河”,就是今天东河区的东河。该寺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当时包头村的第一座寺庙,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民国时期,绥远省实行旗县分治,凡属蒙古族事务,全部由旗管理。当时的包头隶属于土默特旗,作为包头象征的福徵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房屋多,土默特旗便把学校、生计会及旗政的基层机构设在这里。而福徵寺自建成便是巴氏家族的家庙。正因为如此,当时包头的军政官员对寺内的活动干涉较少。李裕智、乌兰夫等革命前辈认为福徵寺是开展地下工作的理想场所,于是,一大批革命者来到这里,在福徵寺和巴氏族人的掩护下,秘密开展革命工作。
1929年,乌兰夫等一大批热血青年从苏联回国,中共西蒙特委成立,福徵寺又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赴苏联与共产国际联系的中转站,一批又一批蒙汉进步青年通过福徵寺赴苏联学习。
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成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八路军转战萨拉齐、固阳、武川等地,先后与敌人进行了40多次殊死战斗,福徵寺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传递情报,开展活动,输送党的干部,功不可没。
福徵寺的贡献
福徵寺的历史是包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徵寺的革命斗争是包头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的革命斗争同样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徵寺不同时期对比图
如今,福徵寺己被中共包头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寺庙里不仅有它的风风雨雨,还有草原上一个家族的起起落落;不仅是一个古老家族的历程,还有草原上燃起的革命之火。这是福徵寺的光荣,也是包头人民的光荣!
来源:包头市党群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