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84|回复: 56

“我们都是内蒙古人”!8万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中的上海身影...>>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4 18: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那时,从北京开到包头的火车,几乎每天都会载来参加包钢建设的人。

640.png

1957年7月25日,包钢在昆都仑河西岸,举行厂区建设工程开工典礼。

包钢建成后,8万多名建设者在那里扎根。在这些数字背后,也有很多上海人的身影。

640.jpeg

△人民日报刊登社论《包钢为全国 全国为包钢》

我们都是“内蒙古人”

1956年,正在赶往内蒙古包头市的上海姑娘邵月娥,或许不曾想到,半个多世纪后,像她这样的建设者依然被大家铭记着。

上海姑娘邵月娥抵达包头后,去包钢设计院做了一位描图员。

640.jpeg

△1958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4版刊登文章《上海女儿志在四方》中,报道了邵月娥等上海姑娘在包钢的工作和生活。

她曾这样描述过初到包头时的感受:“最初包头还是一片荒地。人烟稀少……包钢工地原先只有一根柱子,但随着支援的增多,厂房、烟囱纷纷竖立起来……”

640.gif

第一代包头援建者刘志祥这样回忆道:“包钢那时候有啥?啥也没有,马路也没有,没有树都是沙子,一天尽刮风……”

640.gif

包头钢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企业。然而,包头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要建设一个大工业基地谈何容易!邵月娥所在的包钢设计院最初承担了较重的任务。

从1955年以来,国家从鞍山、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调来上万名建筑职工,进行厂外工程的建设。一批被人们称为“服务性的工厂”先建设起来。到1956年第一季度,包头已新建砖瓦等十一个国营工厂,新建和扩建耐火器材厂、汽车修配厂、机械厂、印刷厂等一批地方国营工厂。

640.gif

1957年2月7日晚上,上海市34名年轻人满怀热情地乘上火车,参加包钢的基本建设。这批年轻人是上海为包头建筑工程总公司培训的140多名工艺学徒中的一部分。

1957年11月23日,上海永久橡胶厂的女工汪爱香也远赴包头。她的丈夫支援重点建设到包头去后已两三年。

1952年,解放日报摄影记者赵立群拍摄了一张上海中学戏剧小组的照片,他在1959年回访这些学生时,得知学生之一郑天锡从上中毕业后,考进了电机制造学校,彼时已在包头第一机械工业学校担任教师。

在当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包钢工地上,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人。但是,你要问他们是哪儿人,他们都不会说自己是天津人或者上海人的,他们会骄傲地回答说:“内蒙古人!”

640.gif

高炉燃烧的激情岁月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640.gif

为解决包钢的难题,中央发出了全国支援包钢的号召。为实现这一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无数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640.jpeg

86岁的葛桂林,19岁入厂,一干就是一辈子,包钢人亲切地称他“葛老”。提起当年“拓荒”的那批“老黄牛”这样说道:“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640.gif

1959年3月11日,上海铁路局打破常规,将一台55千瓦的立式电动机不经中途转运,从上海直接运往包头,支援包钢建设的急迫需要。这台规格特殊的电动机,是上海电机厂专门抽调工人为包钢突击生产的。当时上海许多工厂都像上海电机厂一样,集中力量为包钢、武钢赶制大批辅机和零件。

为了满足两大钢铁基地的急需,上海钢铁、机械、电机工业部门,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把他们需用的辅机和零件,列为各厂的首要任务,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上海市有色金属工业公司、钢铁加工公司一接到武钢的订货,就立刻布置给所属工厂生产。只要是包钢需用的电线电缆,上海电缆厂总是优先调运。

上海有关工业部门还采取大小工厂一齐干的办法,加工制造半成品和零件。当时包钢急需一批电动机,担任这项制造任务的一家电机厂,由于缺少冲模,无法冲制矽钢片。华生电机厂和五一电机厂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主动地安排厂里生产,优先加工包钢需要的矽钢片。华丰钢铁厂还特地为包钢生产了两万多件架空电线上用的线夹等小零件。

640.png

△1960年5月1日下午,包头钢铁公司提前一年出钢——一号巨型平炉流出了第一炉钢水(袁汝逊摄)。

上海的交通运输部门对于运往武钢、包钢的器材,都给予特殊的照顾,做到要船有船,要车有车。为了及时运出材料,龙华机场连续发送了七架次飞机,满载了钢材和电缆,赶运到包头钢铁公司去。

在全国支援的热潮下,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平均每天有十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这些材料和设备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

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包钢。亲自为一号高炉提前出铁剪彩。从此,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结束。

640.jpeg

1959年周恩来来到包钢亲自为一号高炉提前出铁剪彩

640.jpeg

1960年,负责内蒙古包钢一号大平炉开炉生产的炼钢工人们在观察炉温上升情况(崔晓华摄)。

如今,包钢相继拆除老旧设备但一号高炉依然矗立,她已成为包钢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一代又一代的包钢人,紧紧跟上国家和时代的脉搏发光发热,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振兴民族工业、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

640.jpeg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解放日报、新华网、包头广播电视台等
发表于 2021-8-24 19:2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昔日的艰苦奋斗,造就今日的辉煌战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12 , Processed in 0.0416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