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齐心协力建包钢
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举行出铁剪彩典礼大会。
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在这里,流出第一炉铁水,结束了草原上寸铁不产的历史。
周恩来总理:
“同志们,我这次是来庆祝包钢一号高炉提前生产的。在这样一个北方过去荒漠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快地建设,提前使一号高炉投入生产。全国的人民,各族的人民,更加平等,包头就是一个证明嘛。”
这炉铁水的背后是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运到包钢。鞍钢除发运钢材外,还支援干部、工人7000多人。
激昂的草原晨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电影《草原晨曲》家喻户晓。
影片讲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由翻身牧民变为钢铁工人,在美丽的草原上建设新兴城市的故事。
该影片同名插曲《草原晨曲》,如今不仅是包钢的厂歌,更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词作者玛拉沁夫:
“我的书房下面就是马路,马路上24小时机械喧腾,汽笛长鸣。就像最热闹的繁华街道一样,都是拉建材的车辆。我感到特别的甜蜜,这就是时代的声音。”
传承“红色基因”
六十余载风雨峥嵘,一代代包钢人用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包钢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百折不挠的发展史,敢于突破的创新史。
“红色基因”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包钢机电公司退休职工 孙家敏
“我父亲是1954年从鞍钢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建设包钢的。特别艰苦,我爸爸他们应该说是在荒沙上打下第一根柱桩之后开始建,才有了现在的高炉。”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产品提档升级、转换发展动能,冲破重重困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包钢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