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86|回复: 38

包头史话:土默特部的来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5 09: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土默特部探源

包头地区在明代是土默特部蒙古的西境,土默特部是明代蒙古六个万户之一,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年~1572年)曾极盛一时。她的首领阿勒坦汗纵横驰骋於大漠南北,远至今新疆、青海,南下到明长城九边与京城北京。阿勒坦汗在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方面都有一系列举措,在蒙古民族历史发展上,甚至对当时中国北疆的历史,都有卓越的独特的贡献。然而,对於土默特部的源流,史籍记载却很少,因此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观点。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土默特部即秃马惕。豁里•秃马惕在成吉思汗以前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西的古老部落。从对音的角度来看,《元朝秘史》、《蒙古源流》等书中,都将秃马惕译为土默特。

二是,蒙古史料《黄册》中,有对蒙古六万户的赞歌,其中赞土默特万户的颂词是:"羁马之至木,狙击之俘虏,蹑踪之食物,阿勒泰山十二通道之守护,山巅之敖包,平原丰碑,此为十二土默特"。根据这一史料,十二土默特属于早期卫拉特联盟(清代对西部蒙古各部的总称。早期称斡亦刺,明代称瓦刺),曾"守护阿勒泰山十二通道"。但是《黄册》是赞扬东蒙古而谴责卫拉特的书,怎能歌颂后者呢?所以还值得深入研究。

三是,土默特即秃别干。有的学者认为,秃别干即秃马兀惕。它的读音与土默特相近。但是有的学者经过考证后认为,两者读音其实相差很大,不可能是土默特部的族源。

四是,认为土默特表示"万"的意思。这就是说不存在族源,只是由一万户组成。

五是,土默特源於汪古部。汪古部,辽、金、元时期居住在阴山地区。(日本冈田英弘"达延汗六万户的起源")①

六是,土默特部形成於明代蒙古社会的动乱过程中,由许多部落组成,很难考证清楚它们的族源。

此外,也有不同意土默特源於秃马惕,或者是源於卫拉特成员观点的。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卡尔梅克史评注》中就是这个观点。

总之,上述种种说法,虽然引证了许多史籍,仍然没有找到土默特部历史演变的踪迹。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靠对音的方式,对土默特部来源进行探讨②。

河套内外的权力斗争

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明的北方边境到达了阴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在这里设置了东胜五卫,一个卫有5600人,以屯田戍边。下属五花所(五个千户所,在今伊克昭盟东北部)。又设大边、二边,以捍卫北疆。后来又将这一带的居民迁到安徽凤阳,把黄河的水运驿站增加到二十站③。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东蒙古各部频繁出入河套,这些州和卫、所逐渐废弃。

元顺帝等蒙古贵族退回蒙古草原后,仍然希望重返中原,明朝则准备乘胜消灭北元,双方展开长期激烈的斗争,北元终于被消灭。此后蒙古各部封建主贵族实行封建割据,拥立蒙古大汗当傀儡,专横跋扈,不断进行战争,人口大量迁徙转移,逐渐形成东部蒙古(鞑靼,住在蒙古高原东部和内蒙古地区),西部蒙古(瓦刺,住新疆北部、蒙古高原西部)和兀良哈三卫。三卫原来都是蒙古属部,住在大兴安岭南麓,明朝征服他们后,设三卫以羁縻之。以后鞑靼、瓦剌和明朝三方面,又开展了错综复杂的斗争。

先是鞑靼太师阿鲁台拥立本雅失里•阿寨为可汗,公元1434年(宣德九年),他被瓦剌太师脱欢袭杀於母纳山(今乌拉山)。脱欢立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可汗(阿寨台吉子),率领阿鲁台部落,自己当丞相。脱欢死,子也先继任,称太师淮王。他与脱脱不花不和,杀死了脱脱不花,又杀死了他的弟弟阿噶巴尔济。他还击败察合台后王,控制了明朝西北诸卫所(今甘肃沙州、新疆哈密等地)降服了东部兀良哈三卫,统一了蒙古。他又南下漠南,於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一战,俘虏了明英宗,进而包围了北京城,并自称为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

也先统一蒙古不久,便遭到西部、东部各部领主(赛特)的反对,公元1454年,被西部阿剌知院击败自杀。西部瓦剌衰落,东部鞑靼又起来了。先是喀喇沁部领主孛来击败阿剌丞相,进入河套,拥立马可古儿吉思为乌珂克图汗(脱脱不花次子),恃势专权,后来杀死乌珂克图可汗。进入河套的翁牛特部领主毛里孩又攻杀孛来,立摩伦为可汗(脱脱不花长子),后来他又杀死摩伦可汗。

这时野乜克力部出身的永谢布(在今张家口以北)领主癿加思兰,立脱脱不花幼子满都鲁为可汗,自己做太师。满都鲁命其兄阿噶巴尔济遗腹孙巴延蒙克(明人称他为孛罗忽),为博勒呼济农(副王)。二人联合起来,为摩伦可汗报仇,出征毛里孩,毛里孩兵败身亡。癿加思兰有众数万,仗势擅权,他的族弟亦思马因和满都鲁手下大头目脱罗干(驻阴山南北)密谋,杀死了癿加思兰。亦思马因收揽了大权。他因妒忌满都鲁和巴延蒙克和好,便挑拨离间他们,巴延蒙克出走,被杀。不久满都鲁去世,无子,汗位便落到巴延蒙克的遗孤巴图蒙克身上。

巴图蒙克由满都鲁夫人满都海抚养成人,并立他为汗(即达延汗)。满都海辅助达延汗,率兵征讨瓦剌,打击各部封建领主。先是征讨亦思马因太师,亦思马因兵败后逃到青海。公元1508年,又击败蒙郭勒津部火筛(火筛是脱罗干之子,蒙古名诰赛•塔布囊)。公元1510年又击败鄂尔多斯部领主满都赍•阿固勒呼与永谢布领主亦不剌等右翼三万户。因为他们抵制达延汗任命他的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济农(副王,统领右翼三万户),并将他杀死。双方大青山北的达兰特哩滚(意为70个山头)大战,经过殊死的战斗,达延汗取得了胜利,亦不剌逃到青海。达延汗收复了右翼三万户,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成为蒙古大汗。达延汗驻察哈尔万户,统率左翼三万户;任命他的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统治右翼三万户。巴尔斯博罗特又将右翼三万户进行了一次调整,任命长子滚必里克•墨尔根为济农,驻鄂尔多斯万户,次子阿勒坦汗为十二土默特万户首领,三子拉布克台吉占据土默特之乌古新,四子巴雅思哈勒,占据永谢布之七鄂托克,五子巴延达喇占据察哈尔之塔塔尔,六子博迪达喇占据阿苏特、永谢布④。

以上一系列事件和战争,由於大都发生在河套内外,即今鄂尔多斯和土默川地区。所以《明史》上统称之为套虏⑤。

土默特万户的出现

土默特部落之名,大体上是在公元1460~1466年间(即明天顺、成化年间)出现的,名多伦土默特。而蒙郭勒津之名,则早在1408-1434年间,阿鲁台时期(明永乐、宣德年间)就出现了⑥(下文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土默特部又称十二土默特。即十二个部落。它的驻地,明人魏焕《皇明九边考》和贡布扎布《恒河之流》都有记载:

魏焕说:满官嗔部下为营八,旧属火筛,今则大酋俺答阿不害(即阿勒坦汗)领之,为营六,曰多罗土闷,曰畏吾儿,曰兀甚,曰叭要,曰兀鲁,日王吉喇"⑦。

640.jpeg

《恒河之流》一书中的记载除与上面相同的以外,还有一些补充。下面逐个介绍这些部落:

1、多罗土闷(即多伦土默特),在今达茂旗东北部,向西南延伸,至乌拉山一带。原是达延汗四子阿尔斯博罗特的封地。

2、畏吾儿,原是达延汗七子阿勒布古喇之子不克台吉的封地。畏吾儿部原属永谢布万户,达延汗时调整封地,归阿勒布古喇。阿勒坦汗时又一次调整,成了其孙扯力克和四子丙兔台吉的封地。驻地在今四子王旗中部到大青山北麓。

其他兀慎、叭要、兀鲁、王吉喇、把林、打喇、毛明暗、布喀勒斯、杭锦等部,都驻牧在今察哈尔右翼中旗和凉城县下水海(岱海)以东到河北独石口以西地区。按说张家口以北地区本属永谢布万户,但后来都并入了阿勒坦汗十二土默特的势力范围。各部领主,除兀
慎属阿勒坦汗三弟拉布克台吉以外,其余各部都是阿勒坦汗子孙。所以我们说阿勒坦汗时,各部封地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

还有一个特殊的部落,即满官嗔部。满官嗔原来隶属火筛八个营(即八个部落),归阿勒坦汗后并成六个,但这六个中却没有满官嗔。满官嗔部是阿勒坦汗第三子铁背台吉之子把汉那吉的封地。铁背台吉早死,把汉那吉一直养育在阿勒坦汗家,所以最受阿勒坦汗的钟爱。满官嗔部的辖地,在今大青山以南,呼和浩特市的西南,黄河以北,西面包括包头市在内。阿勒坦的牙账设在这里(今麦达召),这里本是土默特部的腹地,也即火筛的直接领地,可能不包括在上述八部、六部之内。

从上述各部驻牧地方位可知,与包头有关的是两个部,一是多罗土蛮,一是满官嗔。

多罗土蛮,又名多伦•土默特,多伦是七,所以又称七土默特。这个部人口多,力量较强,有一支上万人的军队,他的酋长叫多郭朗台吉,是一个瘸子。按照蒙古的谱系,多郭朗祖先为翁牛特部领主,在明朝天顺、成化年间(1460年~1466年),他依附于喀喇沁部领主孛来,亲自去杀死小王子乌珂克图汗。所以,那时他虽然是满官嗔部落集团中的一个部,但地位较显著,因此便时隐时现地出现在史籍上。在满都鲁称汗后(1475~1479年),为了给乌珂克图汗报仇,便与巴延蒙克合作,出兵击败多郭朗,杀死了他,收复了七土默特地。巴延蒙克儿子达延汗继位后,封他的第四个儿子为这个部的领主。在整个土默特部落集团中,就只有这个部落名"土默特",后来"蒙郭勒津"改成为土默特部落集团中的一员,可能与他有关。

关于满官嗔,蒙文称蒙郭勒津部,从史籍来看,可以追溯到阿鲁台时代,即明成祖永乐年间。阿鲁台是东部鞑靼的太师。他的弟弟蒙拜克就是蒙郭勒津部人。后来阿鲁台败死在母那山(乌拉山),是否有的部落留在这一带,就不得而知了。前面讲到的阿寨台吉有三个儿子,长子脱脱不花,次子阿噶巴尔济,都被也先杀害了。三子满都鲁被封在伊苏特山梁,不在瓦剌也先跟前,所以也先杀脱脱不花和阿噶巴尔济时,才未被害。永谢布领主癿加思兰掌权后,他率部众迁到河套,时间在公元1473年前,后被拥立为汗。他手下的大头目脱罗干就是蒙郭勒津部首领。满官嗔,蒙文称"蒙郭勒津土默特"或称"土默特蒙郭勒津"。首领脱罗干与永谢布亦思马因,不满癿加思兰,二人於公元1479年杀了癿加思兰。脱罗干死后,他的儿子火筛,蒙古名浩赛·塔布囊,继续掌握蒙郭勒津部大权。他骁勇善战,屡寇明边,又进入河套驻牧,明朝曾派十万大军来防御他。他后来与达延汗发生矛盾,公元1508年达延汗进攻他时,明说是攻蒙郭勒津的浩赛·塔布囊。这次战役,蒙郭勒津部大概受到打击最大,因为这时多罗土默特部早已隶属於达延汗了,达延汗四子被封为这个部领主,达延汗不可能去进攻他。这次战役后,蒙郭勒津之名从此便出现得少了,而土默特之名便突出出来了。当公元1510年,达延汗征右翼三万户时,便明确提到右翼三万户是永谢布、鄂尔多斯和十二土默特,而不提蒙郭勒津了⑧。

上面介绍了明代中期蒙古各部的迁徙、斗争、合并情况,以及蒙古各部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具体分析土默特川的各个部落,目的是想从中多发现一些部落变化的痕迹。所以,除了从对音的角度来考察土默特部的来历外,是不是还应多从当时的具体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各部的发展变化。譬如永谢布的发展变化就是个典型,这个部的首领癿加思兰,原是西部蒙古的一个小部,名"野乜克力"的首领,部众仅有三四百人,住牧在土鲁番地面,天顺间(145~1464年)移到哈密城外巴里坤地方,成化初(1465年),进入河套地区。在迁徙过程中,部落就不断壮大发展,成化十一年,立满都鲁为可汗,部众增至数万。他死后,部里的亦思马因、亦不剌相继为太师,继续控制着永谢布大权、东蒙古的大权⑨。野乜克力部的发展如此迅速,土默特部是否也这样呢?不能死死扣着一点,不见其发展变化。七土默特部是哪里来的?蒙郭勒津部是怎样来的?还有兀甚、杭锦等也都是古老的蒙古部落之一,都值得深入研究探讨,才有可能最终解决土默特部的来源问题。


来源:家乡的记忆
发表于 2021-8-25 10:1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悠久的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26 , Processed in 0.0422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