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包头,又被称为“鹿城”,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连河套平原,东接土默川平原,交通优势明显,是蒙古草原上的一个交通枢纽,也是旅蒙商在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商业据点和商品集散地。包头由村而镇,由镇而县,由县而市,也只不过历经了短短200余年。其发展速度之快与包头商业的繁荣,与旅蒙商的努力密不可分。
包头村的形成时间与过程已经无从考证,据现有相关材料的推断,学界普遍认为应该是康熙朝晚期或者雍正年间。早期的包头村与其说是一个居民村落,不如说是一个旅蒙商的据点更为贴切,最早来包的主要是与内蒙古相邻的晋、陕、冀等地的商民,这些商民在昆都仑、西脑包、井儿坪等处搭建帐篷,用内地商货和手工产品同周边蒙民换取牲畜和皮毛,后久居成村,为定居方便,便改帐篷为庐舍,包头村便自发形成。
这些最早的旅蒙商贩不仅将商品带来包头,并将一些手工业技术也带来包头,进行简单的手工业加工活动。“包头最古老的商号,当推如月号(货店)、永和成(蒙古行)、复盛公(当铺)三家,均开业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如月号”是山西定襄铁匠梁如月在雍正年间所开设的一家商铺,在商铺开设之前,梁如月己在包头从事修理箭头、钉马掌、加工生产工具等手工业生产,换取牧民的皮张、鹿茸雕翎等物品,并将所换取之物,运回山西出售,积累了最初的资本。“如月号”商铺成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包头第一家经营生皮业的店铺,同时经营日用杂货。后来,“如月号”梁家与定襄智家合伙开设了“永合成号”,经营米面加工、粮食、布匹、砖茶,以货物换取蒙民皮毛、牲畜,足迹远至漠北,是包头第一家蒙古行。
来源:包头老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