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927年5月,由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瑞典人)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陆续汇合包头。短暂的修整之后,他们越过阴山山脉,进入茫茫草原。
蒙古高原长风浩荡,站在山顶的丁道衡又敲开了一块石头,仔细端详之后,他兴奋地呼喊起来。在他的脚下,一座沉睡了亿万年的大型铁矿——白云鄂博,开始向世人展露真容。这一年,丁道衡年仅28岁,他的发现被列为此次科学考察的重要成就之一。
包头,由于这座铁矿的发现,获得了一个从西北商业重镇变为国家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
1952年,百废待举,中共中央果断决策,要把这个泱泱数千年的农业大国建设成工业化国家,以实现工人阶级的绝对主导地位。
8月,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办公桌上,一份经过数次修改的文件最终确定。包头,名列八个重工业区域之一,将成为以钢铁和机器制造工业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同时,包头到兰州的铁路也被纳入建设计划。
1953年至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借助苏联强有力的援建,集中力量开展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内蒙古地区得到的五个项目,全部位于包头市。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时刻准备打仗的年代。打仗需要武器,制造武器需要钢铁,冶炼钢铁需要电力。
包头,有白云鄂博铁矿,有石拐煤矿,还有通往内地的京包铁路,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它获得了与此相适应的五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包头钢铁公司:年产钢300万吨,建设项目主要有白云鄂博铁矿、石灰石矿、粘土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初轧、轨梁、无缝钢管、氧气瓶(后未建)以及机械修理、耐火材料、供水、排水、供电、供热、制氧、铁路、通信等工程,在当时是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总投资概算21亿多元。
包头第一热电厂:一期工程发电装机11.2万千瓦。
包头第二热电厂:一期工程发电装机5万千瓦。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是新中国第一家制造坦克的国防工厂,建筑面积41.9万平方米,安装炼钢、锻造、铸造、加工装配等生产设备5500多台。
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是新中国第一家制造高射炮的国防工厂,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安装炼钢、锻造、加工、测试等生产设备7200多台。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人们真诚地拥护共产党、坚信着共产主义理想。环境再恶劣、生活再艰苦,都默默忍受着。许多人毫不怀疑,自己的苦与累,必将换来"红旗插遍世界"的日子,必将得到"土豆炖牛肉"的生活。
然而,如此规模宏大的集中建设,尽管有"人定胜天"的口号鼓劲,钢材、水泥、耐火材料、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以及施工人员都捉襟见肘,工程进度严重滞缓。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用特大字号提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响亮口号,并在这个口号下面发表了《保证重点 支援包钢》的社论。
于是,包钢建设引起全国瞩目,得到各地支援。从此,包头这个并不被众人熟知的地方,以"草原钢城"的称誉传扬全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名气甚至盖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
包钢经理杨维(右)、书记陈守中(左)与苏联专家马斯良也夫在宋家壕
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乘专机抵达包头,出席包钢第一号高炉出铁的剪彩典礼大会。下午四时整,一号高炉出铁,飞溅的钢水映红了半个天空,全场欢声雷动,不少工人眼角沁出晶莹的泪花。
这一时期,一机厂与二机厂的武器研制与生产,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1959年10月1日,在建国十周年阅兵式上,从包头进京的59式坦克队列、100毫米高射炮队列,雄纠纠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引起军民的一阵欢腾。
一机厂生产的69式主战坦克(陈列于包头北方兵器城)
二机厂生产的100毫米高射炮(陈列于包头北方兵器城)
包头的工厂,不仅在这些常规武器方面为国防做出了贡献,在核武器方面,也有特殊的功勋。
冷战时期,中国并不甘心蔽护在苏联"老大哥"的核保护伞下,积极谋求拥有核武器,以获得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大威慑力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更多话语权。
1958年,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核工业的首批主要工程项目包头202厂、兰州铀浓缩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基础工程和附属工程,陆续开工。
包头202厂,全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2厂,对外名称包头光华化学工业公司。这座略显神秘的工厂,是中国核工业最早创建的"五厂三矿"之一, 是中国第一个核燃料、核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曾为"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与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3年到1966年,是包头火热建设的时代,虽然有过挫折与失误,终究让许多人在追忆之时,心潮澎湃、情不自禁!
从此,在老包头(东河区)的西面,一片崭新的城区拔地而起。包头钢铁公司、包头第一热电厂所在的地方,被称为"昆都仑区";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包头第二热电厂所在的地方,被称为"青山区"。
那个红色的时代过去了,留在这座城市的印记越来越模糊。
2013年的初春,我走过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与202厂,寻找当年的苏联风格的老建筑,端详着、拍摄着,为那个时代保存几幅可供追忆的图像。在少先路26号街坊,竟有了意外的惊喜,"领袖的头像"和"革命的标语",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宣传画像与字迹,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残存下来许多。虽然,有些模糊,毕竟不虚此行。
在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列入了与红色时代相关的两座建筑、一处工业遗址及一处展览基地: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包头市青山宾馆一号楼、包钢一号高炉、包头市北方兵器城。
在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列入了与红色时代相关的一尊塑像与两座建筑:原二冶俱乐部毛泽东塑像、原包头宾馆、二○二厂中核宾馆(专家招待所)。
于是,我又踏上了寻找"毛主席塑像"的路线:包百大楼对面(原二冶俱乐部毛泽东塑像)——内蒙电建三公司——中国兵器一机集团——二O二——包头铝业集团——包头耐火材料厂,共有六尊大型户外塑像。其中,内蒙电建三公司的"毛主席塑像"底座,镶嵌着当年的语录与口号;二O二的"毛主席塑像"四周,保存当年的玉兰灯……
一路之上,在跑前跑后地寻找与拍摄过程,引起了一些居民的注意,有热情的解说,也有不解的讪笑。无论如何,在这个物质第一的社会里,总还需要一些特别的人,做着傻傻的事情,守着傻傻的信念。
那天,阳光明媚,我心里也有暖暖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