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28|回复: 10

秦代包头,秦始皇置边郡、筑长城、修直道、尸游九原,每件事都关乎秦帝国安危存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3 15: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秦代,由于包头区域位于秦帝都咸阳北门户,其战略地位陡然上升。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在包头区域设九原郡,又在今固阳色儿腾山新筑长城,并修直道。

研究认为,秦始皇时期,包头地区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多方面看,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是秦王朝的军政重镇,交通枢纽,边境守护的核心区域。  九原郡,秦帝国北边守护的核心区域 秦设九原郡的历史背景:战国末年,匈奴在头曼单于统治下崛起于北方,乘秦兼并六国之机,击败和吞并少数族各部,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的骑兵。头曼单于以阴山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草原游牧政权,史称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为匈奴之“苑囿”,直接威胁着秦王朝。

为了摆脱这一战略被动局面,秦于公元前 214 年命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即今天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的后套地区) ,迫使头曼单于率部北迁。蒙恬“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以充之”。在靠近河岸的地带修建了几十座县城,有说三十四座,有说四十四座,作为戍卫黄河防线的桥头堡,并将本应受到责罚的罪犯迁来作边防戍卒,驻防守卫。这条北部防线,利用了黄河河道,所以说“因河为塞”。其后,蒙恬取高阙、阳山、北假,筑亭障,修长城,并在这一地区设置九原郡,号为新秦中,统辖其占领的河南地。

能证明秦设九原郡有明确记载是《汉书·地理志》云:“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并以标注的形式开列的秦三十六郡名单即有九原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河水)又东,迳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汉武帝元朔二年 (前127年)更名五原也”。之后众多学者都认可秦置九原郡无疑。

秦设九原郡的具体时间:关于九原置郡始于何时,史界已争论数十年,史念海、辛德勇、唐晓峰等认为战国时赵国已在九原置郡,张文平等则认为赵国时九原没有置郡,为云中郡管辖之军事城塞。

秦始皇时期,九原置郡,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秦九原郡置于何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秦统一六国,置36郡,即有九原郡。史念海先生在《论秦九原郡始置的年代》中说:秦承赵规,故始皇二十六年所分的三十六郡中就应已有九原郡,不待三十三年蒙恬北征始行设置。其后署名为陈仓的学者作《战国赵九原郡补说》,肯定了史念海的意见。

另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三十三年置九原郡。公元前214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即秦一统天下的第八个年头,“蒙恬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三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以充之”,并在这一地区设置九原郡,号为新秦中,统辖其占领的河南地。清代全祖望考其始置时间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北逐匈奴,取河套三十四县置九原郡。之后得到王国维、钱穆、谭其骧等人的赞同,几成定论。王国维《秦郡考》亦认为“九原郡亦三十三年置”。谭其骧认为:秦始皇新置南海、桂林、象郡、九原四郡。
我分析认为,秦设九原郡时间应为秦始皇三十三年,既是新秦,始设新郡,应情理之中。

640.jpeg

(麻池古城东南角城墙)

秦九原郡的辖域范围。秦九原郡既是秦的最西北边郡,也是秦与匈奴边境,其辖域范围历来受史学界关注。清初学者如陈芳绩、顾祖禹、戴震,道光初年的杨丕復等对九原郡辖域进行了研究,认为秦九原郡为汉五原郡全部,今榆林西北七百余里废丰州一帶是其地。《史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或说四十四县)。清人全祖望考订此三十四县即秦置九原郡。王国维肯定了全祖望的这一说法,认为,此三十四县,足以置一大郡,以地理准之,实即九原郡之地。

乔振林《秦汉时期九原郡与五原郡的设置变迁》研究认为:秦王朝时期九原郡所辖范围,包括河套及其以南、以东邻近地区,东至今包头市区东侧,南至今杭锦后旗南侧,涵盖阴山西段山南山北一些地方。西汉时九原、西安阳、曼柏、河阴、武都诸县,都位于原秦九原郡的范围之内。这一观点几成共识。

秦九原郡的郡治所在。九原郡郡治所在,历来有多种看法,即便是在总的看法一致的基础上,也会因对具体某座古城的看法产生歧义。曾经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三顶帐房古城说、孟家梁古城说和麻池古城说。

三顶帐房古城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行政村下城壕村西南。孟家梁古城位于包头市昆都仑河西岸孟家梁村西,现该古城已经被包钢废钢厂占据。麻池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政府所在地西北方。经过数十年众多学者包括魏坚、张海斌等论证,现在基本确定九原区麻池古城为秦九原郡郡治所在。

麻池城址是秦汉时包头地区最大的、保存最好的古城郭遗址。古城占地约90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城,相互连接,南城南北660米,东西640米;北城南北690米,东西720米。土筑城垣,城内多残砖碎瓦类建筑材料及陶片等。据专家考证,北城为战国时期赵九原遗址,南城为秦九原郡郡治和汉五原郡郡治遗址。2006年该城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附近墓葬甚多,曾出土“单于和亲”“单于天降”等瓦当,现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城内有布局相同的三个夯土台基,与秦直道南端点云阳宫的夯土台基形制相同,专家推断是秦直道起讫点的呼应建筑,是蒙恬修直道的誓师台。

麻池古城在军事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据守在秦直道的端点和昆都仑古道南口的交通要道。在这座古城里发生了众多的影响中国历史的事件,留下了众多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人物的身影。如赵武灵王从此出发,诈自为使者入秦窥探情报;秦始皇暴毙沙丘尸游九原 ;司马迁随汉武帝以此为行宫考察北边;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在此共度良宵。还有秦大将蒙恬、一心为民的郡太守崔寔等等人物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座古城还是东汉时期卢芳割据十二年的都城。也是三国时名将吕布的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成长地。从公元前三百年赵武灵王建立九原城至汉代结束这里有过至少560年的辉煌历史。这在包头以及周边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40.jpeg

(麻池古城城墙)

秦九原郡的重要意义。设置九原郡对巩固秦王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统兵几十万,在秦王朝的北部开疆拓土,“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拒匈奴于长城之外、大漠之中。桓宽在《盐铁论·伐攻》中称: “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

二是以九原为核心构筑了完整的秦北边军防体系。在构筑长城抵御匈奴的同时,秦王朝修筑了通往北方的战略通道秦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给北部战略中心九原郡以交通上的巨大支撑,依托这一中心,就可以机动灵活地调整对内对外战略部署。

三是确立了秦的疆界。秦朝通过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措施,建立起一个可供以后国家发展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疆域,对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固阳秦长城,秦帝国北边守护的历史院墙 固阳秦长城在汉武帝时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秦长城绵延万里,其中最精华、保存最完整的段落在固阳县境内。这段长城被称作中国早期长城的典型代表。秦长城修筑就地取材,“因地形,用险制塞”,墙体大多建在山梁上,而且内侧为缓坡,易守难攻。在长城穿越山谷要道的地方修建障城。

固阳秦长城,中国早期长城的典型代表。固阳秦长城横穿固阳县中部,位于县城正北 7公里处的色腾山坡上,东起银号镇长发城村东北的陈家村,西至西斗铺镇王如地村,总计长85公里。这是一条宛若游龙蜿蜒于群山之中的石墙,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一道历经沧桑,疮痍满目,千年恒久挺拔的不朽古墙,是秦万里长城波澜壮阔的历史浓缩。站在秦长城眺望,群山巍峨,城障壮观。遥想秦皇当年,烽火狼烟,号角连天,一统天下,气度非凡。

在这段不足百公里的北疆边墙防线上,秦汉王朝修筑了157座烽燧,几乎每隔0.5公里就有一座;修建了19座坞,约每隔2.5里一座;修建了7座障城,约每隔10公里一座。如此密集的防御工事在秦长城遗迹中是绝无仅有的,向世人展示了这段长城曾经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这7座障城由东向西分别是,长发城障城、坝根底障城、草地沟障城、碾坊障城、三份子障城、账房湾障城、赵碾坊障城。这是以长城墙体为主脉,烽燧亭障城塞为前哨,郡县布防为后盾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640.jpeg

(保存完好的固阳秦长城)

固阳段秦长城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垒砌,建于山峦的阴面半坡上,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固阳秦长城基本包括了秦长城所有建筑类型,专家称之为“秦长城博物馆”。

固阳秦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有:银号镇天盛城长城、金山镇康图沟长城、西斗铺段长城。长城墙体雄伟,烽燧高大,气势磅礴。其中,康图沟秦长城城墙外侧5米高,内侧2米高,顶宽2.8米,底宽3.1米。

史料没有记载在秦长城上是否发生过战争,但在长城墙体随手拾起一块散落的砌墙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个或几个方形的孔,俗称“箭穿石”。相传是当年匈奴军队猛烈攻城的时候,万箭齐发留下的。但现在这种石头被人们捡拾的所剩不多了。

站在秦长城南北眺望,长城内侧是固阳已被开垦千年北假屯田富庶良田,长城外侧是达茂苍茫草原,长城成为古代农耕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上,冲突、战争只是一个侧面,另一侧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而且战争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互补、民族融合的激烈形态。农耕人与游牧人相往来,往往发生互摄性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也大体延着长城一线展开,进而向更广阔的地域和领域延伸。包括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都发生历史性飞跃。

有专家考证,秦代万里长城修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共达12年之久。

第一阶段,自秦始皇26年至32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5年)。这时的秦帝国刚刚平灭六国,国内正紧张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推行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对匈奴采取的是战略防御方针。在这一阶段中,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和为下一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做准备,重点维修了原秦、赵、燕三国的边地长城,并新筑若干部分,以使其互相连接。这一阶段主要是维修旧长城,新筑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主要是由蒙恬所率部队和延边郡县军民完成的,没有大规模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阶段,自秦始皇33年至37年(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0年)。这时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秦始皇巩固内部工作已经完成,对匈奴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皆已就绪,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取得重大胜利阶段。秦始皇32年,蒙恬打败匈奴军,一举收复河南地;次年又渡过黄河,攻占高阙,控制了阳山、北假一带。为了巩固新占领的的地区,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修建长城的工作。

640.png

(原生态固阳秦长城)

固阳秦长城是蒙恬新筑长城吗。现在不少专家对秦新筑长城存疑,史学界也颇有争议,有众多专家参与研究。认为现横亘于包头市固阳县境内色尔腾山和巴彦淖尔市境内狼山的长城不是秦代所筑,其理由为秦王朝国祚短暂,不可能在万里长城基础上,在崇山峻岭中再新筑如此规模宏大的长城;在长城调查中也没有发现秦代所遗存的物证。对此,我从史料记载和动用劳动力规模上来分析其新筑长城的可能性。

从史料方面来看,能证明秦新筑了固阳秦长城。我们能收集到的最原始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和秦朝修筑长城的主要文献有《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汉书·匈奴传》《水经注》等,现列如下:

1、秦昭王时,《史记 ·匈奴列传》:“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2、秦始皇二十六年,《史记·秦始皇本纪》:“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3、秦始皇二十六年,《史记·蒙恬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 至辽东,延袤万余里”。4、秦始皇三十二年,《史记·秦始皇本纪》:“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及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5、秦始皇三十三年,《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 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西谪实之初县”。

6、秦始皇三十三年,《汉书·匈奴列传》:“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7、秦始皇三十四年,《史记·秦始皇本纪》:“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8、汉武帝元朔二年,《汉书·匈奴传》: “汉武帝遣车骑将军卫青 “出云中以西……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而为固”。

从以上8条最原始的史料来看,秦国以及秦朝共三次修筑长城,后来汉武帝时期重新修缮。

一是秦昭王时在陇西、北地、上郡一带修筑了长城,这是战国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今内蒙古托克托附近的黄河之滨,这是秦国的西北外边,后秦朝因边境的开拓,遂转为内边;

二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后修筑的万里长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万里长城,即“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 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条长城主要修复并连接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

三是秦始皇三十三至三十四年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后新筑的长城,“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这就是横亘于巴彦淖尔市境内狼山和包头市固阳县境内色尔腾山的长城。

这里的“亭障”即代指长城,已为史界共识,不再赘叙。



640.png

(固阳秦长城天盛城遗址)

从动用劳动力来,秦完全有修筑这段长城的可能。阴山北长城,地形复杂,且多行于崇山峻岭,因而任务十分艰巨,据《秦代军事史》作者统计,当时修建长城的军队大约有50万,从内地征发的民夫也大约有五十万,总计投入修筑长城的直接人力不少于100万人。

动用如此多劳力,我感觉有点夸张。但司马迁曾亲身游历秦代长城,在《史记.蒙恬列传》的结语中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为秦筑长城亭障,堑(qian)山堙(yin)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意思是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啊。

《水经注.河水》中,引晋杨泉《物理论》说: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意思是生了男孩也不要养活他了,生了女孩用(男人的)干肉喂她就行了,你看那长城下面,都是用白骨作的支撑呀!深刻地反映了秦代人民反对征戍徭役的激愤情绪,也由此可知,秦代劳动人民为了修建万里长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这也是秦王朝灭亡短命的重要原因吧。

蒙恬自杀时也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魏书高闾传》对北魏时期修长城的工程量有过统计,认为,“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当三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三百里,则千里之地,强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意思是,六镇重镇的防线,东西不超过一千里,如果一人一月能筑三步长的城墙,一百人就是三里长,一千人三十里,一万人三百里,那么千里的长度,强弱互助,估计十万人一个月时间就能建成。

阴山北长城东西约450公里,为90万米,就按10万人力来计算,每人修筑9米,尽管在山上筑长城难度较大,再加上修筑烽燧、障城等,这段长城最多也有三个月的时间就大功告成了。

蒙恬修筑的阴山北麓秦长城,全长 450公里,东端在今呼和浩特市郊的坡根村与赵长城衔接,向北偏西方向翻越阴山武川的什尔登古城,沿大青山北麓至固阳空村山、阿塔山北麓,再循色尔腾山北麓西行,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沿狼山南支的北麓而西。直到临河市北石兰计山口,从而在阴山北麓形成一道新的防线。

蒙恬出兵占据这一区域,一是秦始皇进一步开疆拓土,大大推进了向北的疆域;二是为利用河套和现固阳明安川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边防驻军的粮食供给问题;三是以阻遏匈奴的袭扰。这道长城建成后,秦人原来一直沿用的赵武灵王长城,已经远离边界线,失去了防守疆界的功能。



来源:老方带你游包头




发表于 2021-12-1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英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 1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3 11: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4 09: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9 0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10 04: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德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12 2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13 0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英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18 05: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05 , Processed in 0.0544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