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华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内蒙古的中秋节
一直以来,提到内蒙,什么骑马上学的梗啊就被刷了出来,虽说大家都知道这是玩笑,但依然对此乐此不疲,年年还都得有新闻出来刷一刷,但骑马解释的清,牛羊肉可怎么办?
要说全国各地打着锡盟牛羊肉、呼伦贝尔牛羊肉旗号的烧烤店那可是比比皆是,让人觉得怕不是内蒙的小伙伴天天都是要吃牛羊肉的,而对于内蒙的一些食品,很多小伙伴自然而然的也给联想到了牛羊肉的身上。
虽然说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今年的粽子大戏可是提前拉开了序幕,往年的冰皮月饼、五仁月饼已经不能满足大家需求了,这时候就有网友提出,是不是能搞一手内蒙的牛肉月饼?大内蒙是给你什么错觉,会让你觉得他们连月饼都得是牛肉馅的呢?
内蒙古的月饼
是的,内蒙的月饼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是没有牛羊肉馅的,甚至有的连馅儿都没有。
在阴山之南,黄河流域,河套地区的人们在中秋节享用的丰镇月饼就是没有馅儿的,制作的材料也十分简单,只需要面粉、白糖、胡麻油、碱、苏打即可,而因为加入了胡麻油的缘故,所以丰镇月饼会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整体焦黄松软、香脆可口、油而不腻、而且,因为没有馅的缘故,可以保存很久,常吃常新。而且,这东西非常大一块儿,特别瓷实,吃一块儿半天都不会饿,和内蒙大气、豪迈的感觉特别契合。
而且,与春节时吃饺子会在饺子里面放一枚硬币,谁吃到谁就能在接下里一年里有好运类似。蒙古族人民在制作月饼时,会在其中的一块月饼里面放入一个小肉丸,谁能到这个肉丸,就能在这一年里面为大家带来幸福。但是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每块月饼里都能看到小肉丸了。除了吃月饼外,内蒙古还有什么习俗呢?
烤全羊
蒙古族人民在节日当天还会吃烤全。先是宰羊,处理干净后进行腌制,然后在下午的时候支起烤炉架、烧上木炭烤制。一般来说,在烤全羊的同时还会燃起篝火,围着篝火吃月饼和烤肉。然后举行敬天地的仪式,再举杯痛饮,喝自己家里酿制的马奶酒,载歌载舞。蒙古族不止在中秋节吃烤全羊,在其他的传统节日里,也会吃烤全羊。
赏月
除了吃以外,蒙古族人民也会进行赏月活动。在蒙古族,赏月也叫做玩月,在家门前铺上一张席子,在上面摆上水果和月饼,一家人席地而走,谈天说地,并为不能赶回家中过节的亲人祈祷。除了玩月外,有些蒙古族还喜欢追月,中秋夜时,蒙古族人们骑马向月光追逐而去,向前奔驰。月出东方,骑手们便一直向西而去,直到月亮自西而落。在追逐时,有些率性而为的骑手骑马跑个一两小时便会找个地方,拿出自己携带的肉干与酒,席地而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然后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庆祝。
赏月
内蒙古还有一种庆中秋的祝方式称为燃灯,在中秋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点起一盏灯笼,在上面画上飞鸟鱼虫和“庆祝中秋”的图案,绘以各种颜色,以示吉祥。孩子们也会拿着灯笼串门玩闹,分出谁的灯笼最好看。在内蒙古,中秋节时还会玩一种叫做兔儿爷的游戏,孩子们带上纸质兔儿爷帽子,寓意着可以让兔儿爷保佑,避免灾难,并免受恶鬼的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