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层是一种挣扎,一层是一种蜕变,而在暮然回首的痛楚里,频频出现的是你我的年华。
——席慕蓉
1951年7月1日,石拐沟矿区人民政府成立,政府驻地就设在大发街,办公场所的位置在矿二小、后粮站附近。
1954年12月6日,大发煤窑发生了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地下井巷设备尽毁,地上窑口房屋崩塌,104名矿工丧生井下。包裹遇难矿工的尸体,把全石拐所有商店的白布都用完了,还不够。噩耗震惊了党中央。毛主席派来慰问的飞机,在大发上空贴山缓飞,撒发着慰问信。这次事故在新中国煤炭安全史上,留下了惨烈的一笔。
大发煤窑被永久封闭。填埋推平的窑口位置上,建成了大发诊疗所、大发汽车站,后来又盖了居民排房。七十年代初开始,我家就住在大发窑窑口旧址上,夜里睡觉我经常做一些离奇古怪的恶梦。
记忆最深刻的是,寒冷的冬天,摸黑等头班公共汽车的出行人,特别是带小孩的妇女和外出看病的人,常常因为无法忍受严寒,而使劲拍打我家院门,要进屋取暖。父亲从来不厌其扰,令我开门、捅旺火炉,烧开水给等车人喝,仿佛我家是大发街老公共汽车站的冬季候车室。
吃过苦的人更能体会别人的苦处。
1957年区政府迁往老石拐,“大发街街道办事处”成立,从此“大发窑”改称“大发街”。
以后,不管再有什么变迁,“大发街”这个名称,在世界各地的大发人心里,将永不改变、永不磨灭。
1958年6月1日,包头矿务局正式成立。新中国经济建设开启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大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热血青年汇聚于此。从一九六零年开始一直从事保卫工作的,退休老干部安雄,在他的回忆录《我的保卫生涯》中写到:“一九六五年,召沟矿与长汉沟矿合并,我们按照上级指示搞政治清理。全矿有五千多名职工,来自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数出身贫下中农,地富成分仅占少数,也有个别有历史问题的人员。他们都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中,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一员。”
父辈们在旧矿坑、井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整合重组,开启了这条小街的新时代,应该算是“大发窑”蜕变后的第一代大发街人。
这些昨天还在穷乡僻壤,辛苦耕作却食不果腹的青年农民,今天来到生机蓬勃的矿区,成了国营煤矿的工人。穿上了崭新的工作服,拿起了陌生的劳动工具,端上了铁饭碗,心情无比豪迈。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激情奔放,像一块被点燃的优质煤炭,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新家园建设中。
退休老干部张科回忆:“那时,矿领导同工人们一起吃饭、一同下井劳动,工人们干劲十足。当时的矿长叫李铭连,是从东北调来的,参加过抗日战争。李书记一家九口人,老婆孩子还有父母,挤在矿上分配的,大发街西山坡上二十多平米的小屋里。他上下班总是和工人们走在一起,边走边了解情况,还经常到困难职工家嘘寒问暖,并酌情给予补助。曾有一个职工提了两包点心,去他家“走后门”办事,被他连人带点心推出门外,还在大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从此再没人敢给他送礼。因为管理严格,个别干部见了他反倒有些惧怕。矿上经常组织高产,机关干部和辅助区队的工人利用休息天,到采煤工作面攉煤。有的工人几天不升井,吃喝在井下,连班干。家属们也被组织起来义务劳动,下井回收坑木。一个一个高产日,产量翻翻。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整个大发街沸腾了,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在大河槽东侧的半山坡上,重新铺设了从召沟煤矿到石拐水磨滩的运煤铁路。几年时间,在大河漕西侧,自南而北,星落般建起了卫生所、篮球场、职工食堂、红楼、青楼、粮站、肉铺、托儿所、理发馆、俱乐部、新华书店、蔬菜公司、副食品门市部、子弟学校......,连成一条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小街。形成了以大河槽为中线,东侧生产区、西侧生活区的工业化城镇格局。
由于煤矿位置偏僻,工作脏累又危险,城镇的姑娘没有愿意嫁给“窑黑子”的。所以矿工们的媳妇大多都是从原籍农村,或者矿区附近的农村娶来的。煤矿因势利导成立“农副连”,招收了四五百名矿工家属工人。农副连的妇女们有组织地开荒种地,饲养家畜;在河槽打石子、筛沙子,盖房、修路;在矸石山清矿车底、拣煤。还建成了砖瓦厂,托土坯、烧窑、背砖。矿上又划出一块不适合规模性开采的边角煤田,让农副连在四道阴梁开了小煤窑,并派一部分有经验的老职工带领妇女们生产,妇女们同男人一样,打眼放炮、推车装煤、捡查瓦斯,开绞车,装汽车,为矿区创收增效。
煤二代的母亲们,用她们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撑起了大发街的半边天。现在她们享受国家政策,按“五.七工”每月领取养老金。
作为煤矿第二产业的经济实体,农副连创造了不菲的财富。在俱乐部广场西南角,盖起了下面数孔大石窑,上层一排砖瓦房的办公室大院。
夹在山沟里的大发街,每天都在雄鸡鸣唱中醒来,猪吼、羊叫,菜绿谷香,呈现出一派亦工亦农、诗情画意的景象。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煤炭资源枯竭、开采结束,矿井关闭,人员分流,矿区荒芜成废墟为止。
矿区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国将军尤太忠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时,曾来大发街视察指导工作。
今年中秋节前,我回了一趟大发,空落落的农副连大院里,那盘石磨依然完好,院门口那颗大柳树,虽老态龙钟、却枝叶婆娑,孤寂地照拂着萧条的小街。
来源:家乡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