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875|回复: 58

历史留痕!冰心女士笔下三十年代的包头风物...>>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30 0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平绥铁路沿线旅行记(摘录)

(一九三四年)

平绥铁路:就是今天的京包线

640.jpeg

阅读看点:

1. 文字提及了电面公司、新生活改进社、黄河水渠还有从内地来到绥包的知识分子,能够感受到国民政府“黄金十年”时期,包头这片土地上进行着的变革与建设,能够感受到现代文明之风正通过铁路徐徐吹到西北边塞的这片土地上,可惜抗战的爆发,毁灭了中国这一次近现代化的努力。

2. 文字还提及了转龙藏、西阁、沙尔沁召、黄河之滨这些地方的景色与故事,提及了让她难忘的美味“黄河鲤鱼”,文白相杂的语言,点染了那个年代的美感,包头的壮美风光与历史底蕴于此可见一斑,更唤起我们的桑梓情怀。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章还提及了许多那个年代驰骋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历史的烟云虽已散尽,那些粗犷、豪放的故土先民的那种开拓精神还是让我们心生敬佩。

4. 民国十八年左右的灾荒、黄河两岸的匪患、秋雨之际道路的泥泞,这些点到的情况,都是生动历史的再现。

640.jpeg

八月十七日

包 头     距丰台站八一六.二三公里   高度一零零四.九二六公尺(应指海拔)

晨六时迁回专车上,先送顾先生行。八时许离归绥(今天的呼和浩特市),一路与大青山并行,起伏如障,又是无际的平野农田。十二时半抵包头站,(看来那时呼包之间坐火车是4小时),为平绥路线之终点。午餐后偕七十师吴参谋到生活改进社。社为包头最整齐的房子,有餐室、球房、宿舍等设备。社长段承泽先生,在此主持西北移民协会,并立有点灯、面粉两公司,贸易极大。时段先生外出未晤。少憩后即到城东门外之转龙藏即龙泉寺,寺系龙王庙,树木葱郁,风景清幽,有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零年)的修庙碑记。庙内有池,系储泉水处,已经干涸,池底有龟裂。西墙外边岩畔有石刻龙头三,今只有两个龙头出泉。居民悉于此取饮,据云可治眼病。寺东尚有玉皇阁。(以上景象现在都有)

民国时代转龙藏主题明信片

640.jpeg

今日玉皇阁眺望之景

640.jpeg

次至永茂、新兴两厂,参观地毯,各有童工数十人,规模尚大,毛质亦佳,惜图案不新,颜色亦少,据云出品多卖与蒙古人。(一百年前的包头民族轻工业已经比较发达)

四时许到城内大南街西阁看所谓郭大将军戟,西阁状似城楼,正由包头教育局修理油漆,将改为“民众教育馆”。戟长丈许,重百许斤,以铁链悬梁上,柱倚地上。柄有刻字云“记名简放提督军门,镇守山西大同等处地方统辖雁门三关总镇都督府冠勇巴图鲁马”,又似清代“巴图鲁马”之戟。戟上云有血迹,审观未见!(西阁盛景已经没有了)
晚有段社长在改进社约宴,席间又听到王同春及二老财的故事,并移民屯垦的经过和业绩。(王同春即开发后套的大地主,人称“瞎进财”,河北邢台人,其女王友琴为女中豪杰,人称“二老财”,名震绥西;其子王英,后来成为汉奸;解放后姐弟两个均在包头被镇压。)

二老财,人称“后套穆桂英”

640.jpeg

八月十八日

包头


这天本想到固阳县之五当召,五当召系牡丹招之转音,又称广觉寺,建于清乾隆间,在包头东北九十里,松柏成林,牡丹满山。我们在大同看赵承绶将军自映的电影时,银幕上见到七十余座西藏式的、华丽庄严之白色佛堂禅舍,神往已久。昨晚问路时,七十师的梁参谋长已说到大水之后,山路尽失,不过我们可以试行,并于侵晨令骑兵先发探路。我们于晨七时,乘七十师的军用汽车出发。出城数里,在山岩中觅路徐行,雨点渐大,车陷山石泥泞中,进退维谷。车夫摇头说:“行不得了”。大家商量再三,以为前途尚近百里,中途且无住宿,山水再大,恐还不能转来,不得已只好折回。到车上已天容如墨,衣履尽湿。
      阴雨终日,大家只得在车上看书下棋解闷。晚,晴。七时又到生活改进社应梁参谋长之宴。席间晤及王县长
等,又问到包头状况甚详。此地为西北商业中心,水路由黄河上通宁夏,陆路可达青海,为平、津、陕、甘、新疆、蒙古、伊犁、乌里雅苏台(外蒙古)等处货物的转毂之区,铁路货运收入,年可八九十万。居民多为商贾,蒙人亦多。民十四,冯军(冯玉祥)过包头时,民间损失极大,今元气已稍复。

八月十九日

磴口(今包头糖厂附近)

晨七时乘汽车至段先生所办之河北村(段绳武开发的今天臭水井村下面),在城东南十五里。行至半道,因雨后地湿,车又陷入泥中,我们都下车步行,不远已望见新村的田亩,田里都种的是糜米、莜麦、玉蜀黍等。绕入新村的短墙,又行里许,至办公处,乘骡车涉水到河边用水车种稻处,泥泞太甚,车颠簸已极。稻田接近黄河,畦中水满,葱绿可爱。水车旁正有数人工作。据云包头试验种稻,此为第一次,水车系采南式自制。农民拟自冀南移来,系黄灾难民(黄河水害)。第一次大约移民一百户,年底可到。

出来拟到南海子即黄河码头,又因路湿折回。

午餐仍在新生活改进社,系应包头李段长、周站长之约。黄河鲤鱼,自前天起,已吃了三顿,清腴肥嫩,入口即化,其味又美。只有西湖醋鱼可以仿佛一二。据说鲤鱼最肥是春冰初泮时,顺流群趋而下,有长至二三尺者。(看来她吃的是最正宗的黄河鲤鱼,并提及了我们常说的“开河鱼”)。

寻故地

640.jpeg

下午三时,挂小机车至磴口,参观萨托民生渠。有周站长及夫人偕行。到磴口站适遇驻渠口的工程师徐濬源先生,说到渠大道已被水淹没,只有水路可行,于是由徐先生引领,大家鱼贯的在狭仄的小径上走着,两旁有长得很高的刺草,攀擒衣袂,二十分钟已到河岸,河水浑黄,旋流甚急,一望无际。落日照在水上,水面似起白云,一种雄伟浩大之气,所谓“黄河远上白云间”,真情景悉合了。

自岸边上船,在急流中渡到对岸,便到民生渠口。桥洞四孔,铁闸紧闭,桥上有铁梁,气象甚壮。按民生渠之兴工,由于民国十七年绥省(民谚所云十八年遭年馑),萨托二县受灾最重,主席李培基倡议开民生渠以工代赈。十八年冬,由省府与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合作一切贷款及工程事宜。二十年春由傅作义及王靖国在七十及七十三两师内,拨兵士四千人加入工作,六月而干渠及数支渠告成。但因当时急于救灾,测量方面未免疏忽,渠道太高,水不能入,至今尚未收获灌溉之利,极为可惜。

徐先生日间到渠口城堡式的办公处,测量水量。下午四时后即须回磴口车站,河西土匪太多,时常过河,无物不取。他们是河西的农民,穷不聊生,农暇时以抢掠为业,兵来即散,无可防备。

归途中徐先生遥指大青山半的一丛殿宇,说那就是沙尔沁召(六十年代已被毁灭)。传说是当初汉、蒙分界,汉人一箭射到大青山上,因建此召。

五时许回到磴口站。许夫人亦上车相见。她是天津北洋工学院的毕业生,一对科学家夫妇,在此辛苦工作,真是青年人的好模范。

六时半回包头

注释:《平绥沿线旅行记》系谢冰心女士发表的一本日记体游记。1934年,应平绥铁路局局长沈昌之约,由顾颉刚、郑振铎等八位学者名流组成了一个平绥沿线旅行团,作者亦在其中。这里摘录在包逗留期间的几篇日记。

后记:可能因为时代久远,文字较长,怀念老包头的文字中,这一段资料较少有人提及,故载之。

民国老包头之东门大街

640.jpeg



来源:追风往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33 , Processed in 0.0363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