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04|回复: 35

用文学演绎历史!包头古代的文学艺术...>>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 17: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敕勒歌》是土默川地区最早见之文字记载的一首诗歌。我们姑且不去详究它产生的地区和族属,它却确实是足以代表古代草原文化的诗歌。

寥寥数行,却逼真地勾画出了古代的草原风光。可惜乐曲失传。我们觉得这样的歌词,只有配以类似蒙古长调的乐曲,始能传其神韵。

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矫健优美、跌宕多姿的蒙古族舞蹈(包括普及面甚广的安代舞);以及“好来宝”等说唱艺术,长期以来一直为包头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及汉族人民所热爱。

蒙古族有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在文学方面,早有世代流传于蒙藏两族人民中间的英雄史诗《格斯尔传》,以及在蒙古族人民中间久已流传的《江格尔传》,堪与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媲美。

中国戏剧艺术的高峰在金元,为什么光彩夺目的杂剧偏偏诞生和昌盛于少数民族当权的金王朝和元王朝?这种情况耐人寻味!能不能说金元杂剧是中国南北文化大冲撞和汉、蒙古、女真三大民族文化大融汇的产物?

我们认为,至少,北方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特别是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对金元杂剧的形成,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元代的一些蒙古人还直接参加了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著名的杂剧作家杨景贤就是蒙古族。

至清,还涌现了尹湛纳西这样的杰出的蒙古族作家,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汉语文学深入地钻研和有机地吸收,也可以看出他在弘扬蒙古族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上述这些文艺作品,在内蒙古地区、在包头地区长期流传,影响巨大。
2.jpg


明清以来,包头地区内地移民(大多数是汉民)与日俱增,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地文化艺术。至晚清,汉族的社火活动,龙灯、狮子、秧歌、高跷、旱船等民间舞蹈;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民歌;喜庆鼓乐、器乐牌曲等民间音乐;以及秦腔、京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大秧歌等大小戏曲剧种,均已传入包头。

在众多的文娱活动中,有两种与黄河有关。一是南海子的七月初二“放河灯”,而南海子的“放河灯”则非祭鬼,而是祭祀河神。二是“转九曲”,在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二举办,以三百六十根杆子按“九曲黄河阵”的图形栽在广场上,杆头皆悬挂灯笼。传说此阵系《封神演义》中云霄娘娘所创,从而使这项活动又笼罩上一层神话色彩。

3.jpg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我们认为,这项活动实质上是包头人民对母亲河的一种艺术的模拟,反映了黄河儿女对黄河的崇敬。又传说求子息者可到黄河阵内偷灯,偷得绿灯生男,得红灯生女。这就把繁衍后代同黄河联系到了一起,浸透了黄河流域人民强烈的“黄河意识”。东河区还有一种节日的娱乐活动,叫做“抖活龙”,似乎也与黄河有关。上述两种活动,既是娱乐活动,又有浓郁的民俗气息。

清末,二人台诞生。梁立东、李野和关益全曾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融合的产物;是由大量移民带到塞外的内地文化同塞外文化融合的产物;更是这一地区的蒙汉两族文化特别是两族民间音乐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文章还指出:通过上述三个“融合”,二人台艺术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塞上风韵和草原情趣”。情况正是如此,二人台可以说是蒙汉两族文化艺术长期交融所产生的最典型的一个艺术品种。

4.jpg

二人台产生于蒙汉两族人民长期聚居的土默川地区,是由“丝弦坐腔”发展而来。丝弦坐腔又名“蒙古曲儿”,就是有乐器伴奏的民歌坐唱,相传最初是蒙古族的自娱形式,这种形式自然便很快地为汉族群众吸收并用来演唱汉族民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族群众均沿用“蒙古曲儿”这一名称。这也可以作为蒙古族音乐对二人台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个佐证。

后来,蒙汉两族艺人把丝弦坐腔同社火中的舞蹈结合起来,成为一丑一旦的化妆表演唱,这就是早期的二人台了。二人台老艺人大多认定,包头市土右旗孤雁圪里更村的蒙古族老艺人云双羊是二人台的创始人。我们认为,二人台的创始人可能是以云双羊为核心的由蒙汉两族艺人组成的一个群体。

二人台有大量的牌子曲,其中吸收了许多蒙古族乐曲,如《森吉德玛》、《巴音杭盖》、《三百六十只黄羊》等等。而二人台的唱腔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很大影响,从旋律到节奏,从演唱方法到演唱风格,以及伴奏器乐的演奏风格、技巧,都可以感到蒙古族的音乐自然而然的渗入。有些唱腔干脆就是蒙古族音乐的引入。

5.jpg

在二人台剧目当中,还有一个别开生面的《阿拉奔花》。内容是一个蒙古族小伙子同一个汉族姑娘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演出时小伙子用蒙语、姑娘用汉语交替演唱,再由小伙子充当“翻译”。这种用蒙汉两种语言演唱的形式,本地人称之为“风搅雪”。这个小戏从内容到形式都百分之百是“蒙汉合璧”式的。这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戏曲剧目中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极为罕见的。

从以上几节的叙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6.jpg

神奇而富饶的包头疆土,是历代活动于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久远而光辉的包头历史,是历代活动于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编写的。

灿烂的包头古代文化,是历代活动于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包头古代历史的主流,是和平,是统一,是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包头古代文化蕴含着历代活动于这一地区的许多民族的文化积淀。既是光辉的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还是我们建设更加灿烂的包头现代文化的坚实基础。



来源:正北方网
发表于 2021-11-1 17:0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历史文化需要让普通百姓劳动
发表于 2021-11-1 17:1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1-11-1 17:3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666666666.....666666666666
发表于 2021-11-1 17:5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敕勒歌》是土默川地区最早见之文字记载的一首诗歌。
发表于 2021-11-1 18:1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逼真地勾画出了古代的草原风光。
发表于 2021-11-1 19: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美6666666666666666666
发表于 2021-11-1 19:4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敕勒川,阴山下,好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02 , Processed in 0.0390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