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东汉以来,居住在我国东北、正北、西北方的各少数民族,逐步内附,纷纷向中原迁徒,到三国、西晋时,达到空前规模。西晋时,西北诸部,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几乎占了一半⑴。从而出现了我国中古时期,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为主的十六国,在中原地区相互逐鹿,政权更迭,战乱频繁。不过,在这一斗争中,逐步实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又一次大融合。
包头处于北方交通枢纽,便有似于这一大斗争旋涡中的一个小旋涡,随着大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匈奴族的迁入
汉五原郡(今包头地区)之北,本是匈奴故地,有头曼单于的牙帐和冒顿单于的南庭,阴山又是匈奴的苑囿和射猎场,因此五原郡境内一直有匈奴人居住。西汉时五原郡属国都尉(管辖郡境匈奴族 的官员)住在蒲泽县(县治不详,估计在今达拉特旗境内)。东汉时,南匈奴的当于骨都侯部驻牧在五原郡。
三国、西晋时,塞外草原遭灾,又先后有三十多万口匈奴和其他杂胡入塞。公元265年入塞的有塞泥、黑难等二万余户,284年入塞的有胡太阿厚的二万九千多人,286年又有胡都大博、及蒌莎胡等十多万口。287年有大豆得一、育鞠一万一千多口,289年,有奚轲十万口⑵。据专家考证,迁入的十九种中,最著名的是屠各种、须卜氏、贺赖种,他们大都曾在五原郡和大青山北麓驻牧⑶。
乌桓、鲜卑移居五原
乌桓和鲜卑原都属于东胡族。他们都驻牧在今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剌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乌桓族在南,鲜卑族在北。公元89年(和帝永元三年),当窦宪击破北匈奴,北单于西逃后,原驻牧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南段)和西剌木伦河的鲜卑族,乘机迁徒到漠北高原,与留在原地的匈奴族十余万人混合。在东汉中叶,他们又逐渐向东汉缘边云中、五原、雁门、代郡等郡转移。驻在老哈河流域的乌桓族,早就开始南下或西进。二世纪初,便开始经常出没五原郡。如公元109年(安帝永初三年)秋天,雁门乌桓率众王无何与鲜卑大人丘伦等及南匈奴骨都侯共七千骑来攻五原,与五原太守战于九原高梁谷(大约是今包头市西的某一山谷)。汉兵大败,郡长吏被杀。朝廷派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懂率兵征讨。乌桓无何投降,鲜卑跑出塞外。公元123年(安帝延光二年)冬,鲜卑大人其至鞬率领一万多人,攻南匈奴于(五原)曼柏,匈奴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余人。公元140年(顺帝永和五年)夏天,南匈奴句龙吾斯,与乌桓大人阿坚、羌渠等相勾结反叛,包围南单于庭,杀死许多汉朝官吏,气焰很嚣张。度辽将军马续等征发缘边乌桓、鲜卑、羌胡兵二万多人,采取深沟高壁,招抚叛众,才保住了五原郡没有被攻下。汉朝后来募人刺杀了句龙吾斯,督兵进攻,乌桓七十余万口才投降。
到桓帝初年,公元150年以后,鲜卑檀石槐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里的弹汗山啜仇水(大约在今商都县境)上建立牙帐,组成了强大的草原部落军事大同盟。鲜卑东西部大人都归属了他,占有了匈奴故地,即整个漠北大草原和今内蒙古北部地区。他属下分为三个部。其西部大人之一的推寅(鲜卑语,意为善钻研的人)据专家们考证,就是拓跋鲜卑的祖先,第二推寅邻⑸。檀石槐各部不断南下盗寇东汉缘边九郡,汉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领南单于兵攻击他,不能取胜。汉朝派三路大军出塞二千里讨伐他,也大败而回,死十之七、八。公元180年(灵帝光和年间)以后,檀石槐死,联盟解体。到檀石槐的孙子步度根时,小种鲜卑的轲比能强大,西边疆界到达了五原。这时,住在五原的是没鹿回部大人纥豆陵宾(后纥豆陵氏改为窦氏,故又名窦宾)。
拓跋鲜卑的小融合
原来住在漠北的拓跋鲜卑部长邻,让他的儿子诘訜从漠北西北部南下到漠南。诘訜经过"山谷高深,九难八阻",据说还有一种神兽导引,才到达匈奴故地(五原郡北境,即今达茂旗、乌拉特中旗东部和固阳县一带)。时间在东汉末年,公元180年之后。
这个拓跋鲜卑部的来历是很富神话色彩的、部落中传说他们是黄帝少子昌意之后,始均的苗裔,但是却找不到住何历史根据。还有一种说法是"索头(即拓跋鲜卑)虏姓拓跋氏,其先李陵后也"。这也是臆测之辞。从这个部落内"人相传授"的说法是"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有大鲜卑山。山里住有一些部落,叫做鲜卑。以畜牧射猎为业,从始祖传到毛共三十七世。毛聪明武略,"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成为一个部落的大酋长。自后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又传七世至邻,亦有远略,指导族人南迁。始祖住的石室在乌洛侯国之北。北魏建国后,曾派人前去告祭,刊祝文于室之壁⑹。
八十年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旗嘎仙洞,发现了石室,石室内壁上有祝文,与《魏书》上的记载完全相吻合⑺。这证明拓跋鲜卑原是驻牧在鄂伦春旗嘎仙洞的一支鲜卑部落,后迁到呼伦湖(大泽),再迁到漠北。他们与当地匈奴族混合后(即所说鲜卑父匈奴母),才称之拓跋鲜卑。到献帝邻时,把所领的部众分为八部,派遣自己的兄弟各统摄一部,各为一个姓,这就是鲜卑八国。孝文帝时,八姓改名。一、拓跋氏,改元氐。二、纥骨氏,改胡氏。三、普氏,改周氏。四、拔达氏,改长孙氏。五、达奚氏,改奚氏。六、伊娄氏,改伊氏。七、丘敦氏,改丘氏。八、俟亥氏,改亥氏。
献帝邻的叔父乙方旃氏,后改叔孙氏。疏属车焜氏,后改车氏。加上这二姓为帝姓十姓。百世不得通婚。这一措施,把原来不是鲜卑的部落,融合进来了。
诘訜子力微继位后,大约在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遭到驻朔方的西鲜卑大人蒲头的攻击,力微不能抵抗,率部南下依靠五原郡的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公元248年,窦宾去世,力微杀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兼并了这个部落,又向外发展,控弦之士达到二十多万。他常侵拢山西,成为曹魏的边患。
公元259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他从五原移居到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北古城子)。当时他经常打交道的有匈奴独孤部、贺赖部等,且互为婚姻,还与其他一些部落联系密切。拓跋部又有七十五个姓(或部落)参加进来。"晋初,索头种有部落数万家在云中"⑻。这样,便组成一个以拓跋氏为首的部落大联盟。这个联盟的民族成份复杂,有宗室八姓(即以宗室八姓为代表的八个部落)和七十五个异姓部落,包括匈奴、丁零、柔然、乌桓、东部鲜卑(又名"徒何"、"白部"鲜卑)。拓跋鲜卑部落中除匈奴族六姓、乌桓、东部鲜卑九姓外,属于丁零族的有六姓,乞伏氏、解枇氏、奇斤氏、贺拔氏、屋引氏、俟利伐氏;属于柔然族的有三姓,阿伏干氏、叱吕氏、尔绵氏。其他东方、西方各族姓氏有:奚族屈突氏,新罗族叱罗氏、吐谷浑族乙弗氏、藏族茣芦氏、卢水胡盖楼氏、阿萨兰回鹘之温石兰氏、破洛那(费尔罕纳)之那氏等。此外,四方诸部还有三十五姓,常来"朝贡"⑼。
从上所述,活动在阴山南北的拓跋部,本来是一个小部落集团。历经三国、西晋、南北朝的近二百年中,三起三落,时大时小,吸收了许多民族进来,最后拥有极其复杂的民族成分⑽。经过这一融合,到拓跋畦时,力量强大,他们才踏入中原,主宰了中国北方。所以说,在中国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中,以拓跋鲜卑为主在阴山地区实行一次小融合,时闻长达200多年。
力微时代,拓跋部仍然是个游牧部落,他的礼俗纯朴,以语言为约束,刻契记事,没有监狱,刑罚、违犯氏族习惯和禁忌的人,由四部大人共同商议裁处。看来力微时还处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
羯族(后赵)灭代
西晋末年,匈奴族刘渊在山西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被推举为大单于,改称为汉王。公元316年(愍帝建兴四年)汉兵攻破京都洛阳,又破了长安,西晋便灭亡了。
在阴山地区,拓跋鲜卑部首领力微死后,"诸部离叛,国内纷扰",公元308年,他的孙子猗卢总摄各部,掠夺并州杂胡,把他们迁到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河攻击那里的匈奴和乌桓,控弦骑士四十余万,成为塞上一支强大的力量。这时中原大乱,晋并州剌史刘琨请求猗卢帮助和支持他,与刘渊、石勒对抗。公元310年,他们合兵攻击汉新兴郡的匈奴右贤王刘虎部与白部鲜卑,取得了胜利。刘琨表请朝廷封猗卢为代王,并把陉北之北(今山西代县勾注山以北)的马邑、崞县等五县割与代王,很多晋人也归附了拓跋部。猗卢以盛乐为北都,平城(今大同市东)为南都,势力更加强盛。到他的儿子拓跋郁律时,更向草原发展,西兼乌孙(今新疆西北部),东吞勿吉(今吉林省东部)以西,控弦百万⑾。
铁弗匈奴刘虎部,在山西不能立脚,便迁移到河西(今伊克昭盟)。刘虎与拓跋部成为世仇,双方常常出兵互相攻击。
公元319年,羯人石勒的势力强大,自称赵王。石勒命他的侄.儿石虎攻击河西鲜卑日六延,斩首二万,俘虏三万余人,建立了朔方郡。公元327年,后赵王石勒又派石虎进攻代王纥那(猗卢侄)。纥那兵败,逃到大宁(今河北怀来县境),代国消灭了。公元338年(建武四年),石虎又派他的儿子石宣率领步骑兵二万人,攻河西鲜卑斛摩头,斩首四万级。河西鲜卑从此就不再出现了⑿。
氐族苻秦灭代
氐族苻氏是继后赵而兴起的一个政权。苻坚重用王猛,公元370年,统一了北方,史称前秦。在此之前,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已归顺前秦,前秦命氐族梁平老为镇北大将军,镇守朔方西部。后来刘卫辰叛变,公元365年,前秦王苻坚亲自率兵征讨,来到朔方巡视,封刘卫辰为夏阳公。在北方设立了朔方郡和五原郡。公元367年冬,代王什翼犍渡河击刘卫辰。河水未合,代兵散苇其上,冰草相结,有如浮梁,卫辰不意代兵之来,西逃。秦王坚送卫辰回朔方。公元374年,什翼建又攻卫辰,卫辰向秦求救,秦王坚於公元376年,以苻洛为大都督率军二十万攻代。代王什翼建派人抵御,大败,高车等各部皆叛逃北走。什翼建庶长子宴君及子斤杀其父,彼苻坚处死。代国又亡。苻坚分代为二部,黄河以东属原代王南部大人刘库仁;黄河以西,属刘卫辰,封他为西单于。刘卫辰又杀秦五原太守叛,刘库仁进攻他,双方战争不息⒀。
公元383年3月,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前秦灭亡。各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割据中原称雄。
代国被消灭后,什翼建的孙子拓跋跬,先后流浪在独孤部(即匈奴族屠各部)和贺兰部。公元386年,拓跋跬也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四子王旗锡拉木伦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同年又改国号为魏。因拓跋跬是后燕国主慕容垂的外甥,慕容垂支持他,命他的儿子慕容麟率兵消灭独孤和贺兰两部,获得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魏的势力又复强大,为后来北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⒁。
资料来源:《包头史话》(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 编;主编:李绍钦),1994年7月。黄翔整理于2021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