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096|回复: 59

文化包头!柳陆,包头三说...>>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5 15: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我遇见包头,有了家乡;那么【文化包头】这个栏目遇见了包头发布,遇见了您,又会怎么样呢?

【文化包头】栏目是包头发布和包头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推出的文化类栏目,致力于让包头的小伙伴们共同感受、共同挖掘、共同感动于我们家乡那浓浓的文化底蕴!


640.png

包头地区还没有汉人定居的时候,原是一片牧场。传说那时的黄河不在如今的王大汉营子,而是在今包一中到皮革厂以南一带。后来,山西人来包头做买卖的多了,分散居住在几个居民点上,最早的居民点是代州营子,后来又有了官井梁居民点、西脑包居民点、永合成和复成元居民点,当然最早的居民点是召梁蒙古族巴氏家族。

这几个居民点,分布在老包头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官井梁居民点,在原包头的西北角,有古路直通后山固阳和达茂草原;西脑包居民点有简易土路直通河套地区;复成元居民点,紧靠黄河北岸,渡过黄河可直达伊盟和陕北等地;代州营居民点的东西大道,东可到归化城今呼市、张家口、北京等地。这些居民点的买卖人,主要做后山、河套、伊盟、陕北及山西、河北等地的生意,居住者大都是些小商小贩,也有少数木匠、铁匠、皮毛匠等小手工业者,给农牧民打造一些用具和生活用品。

金蛙之说

640.jpeg
不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黄河北岸上紧挨复成元居民点河畔上,突然趴着一个碗口大的绿色蛤蟆,脊背上长着细细的一层绒毛,两只金黄色的眼睛忽闪忽闪发着亮光,背上还有无数圆形金色斑点,它的头向南爬在河岸上,大嘴巴挨着黄河边,四脚伸开,一动不动地趴着,任凭孩子们怎么撵,这只绿色大蛤蟆就是不肯离开,原地趴着不动不走。


这事传给了大人们,于是人们纷纷赶到河畔上看这只奇怪的蛤蟆。有一位识文断字的记账先生说:“这只蛤蟆是河神显圣,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该着我们发财了。”

他还说:“蛤蟆趴在水边,就能得到水的好处,四只脚指向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这是神灵指点我们买卖一定能四通八达,大有财源 … … ”

这话一传开,人们便不约而同拿上香表和供品向蛤蟆烧香敬表,磕头祭拜。一家走了,一家又来,一帮走了,一帮又来,各个居民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这里烧香祭拜。

又过了三四天,那位说蛤蟆是神灵的记账先生约了几位老者,扛着供桌,提着香表和三牲供品来到河畔,向蛤蟆跪拜起来,又是敬表,又是放炮,嘴里还不住祈祷。经过这一番祷祝,第二天一早,这只奇怪的蛤蟆突然不见了。

蛤蟆虽然不见了,但包头是块宝地的传说却让人们坚信不疑。说也奇怪,第二年的秋季,从青海、甘肃经黄河来的皮毛筏子,竟不到托克托河口镇停泊,而改在包头靠岸卸货,包头的商人因此发了一笔大财。

又过了几年,包头的黄河河遣又向南移了二三里,就是现在南二里半村旧河道。因为这里黄河水流平缓,又有河湾可以停泊船只,那些甘、宁、青的皮毛木材筏子以及青海的盐船,后套的粮船,都在二里半停泊卸货,于是归化城都统衙门就把设在河口镇的官渡决定移到包头二里半,巡检衙门也由善岱移驻包头,包头才由村正式改为镇。

城似“金龟”之说

640.jpeg

包头改镇以后,大同总兵马升大人驻防包头,他想包头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市镇,人口增多,时有土匪或刁民出没,骚扰百姓安宁,应该建一城池,以保障商民和住户的安全。


一天,他派差役把巡检老爷和大行(即后来的商务会)的会长请到衙门,商议筹建城墙事宜。事情商量妥后,马大人又请文案上一位会相风水的师爷,会同巡检老爷、大行会长,带着随从衙役和罗盘、相书,骑着马、坐着轿,到各个居民点巡视了一番,最后停留在离黄河不远的北岸。把那个见过金蛤蟆的记账先生找来,问了当年出现金蛤蟆的情况,马升命师爷细细观察地形地貌以及大河之势。

师爷观后沉思半晌,他向马升说,所谓金蛙之说,纯属讹传,应该是金龟望水才对,水即财,财如水,金龟显灵,意在固本固防,若建成龟城,固若金汤,此乃理想之地也。

一席话说得马升颇为兴奋,当机立断,在此修城。于是又让师爷看了相书,用罗盘测试了方向,经过互相商议,由马大人拍板定案,按照当年金龟趴卧的方向,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位,决定城墙开设东、南、西、东北、西北五个城门。

南门设在金龟的头部,意为头向水域,永不枯干。东、西两门是金龟的两只前腿,东门设在东大街的东头。西门设在西脑包居民点的东面,西北门设在官井梁的北头。东北门设在召拐街东北方面。五门既已选定,马大人等官员就沿着南门东侧,由师爷看着罗盘在前指引,向东北慢慢行去,他们所走过的地方,由随从衙役划出线路,撒上白灰,做为城墙的墙址。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准备,次年即开始动工,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把土城建成,城周约十四华里,墙上设蝶,北城墙依山势建筑,还设了几个了望台,东北和西北两门增设了两个城楼。建起的虽然是座土城,但存“独立队”(土匪)遍地刁抢的当时,却起到了保护商家和住户的安全的作用。

此时,好多乡下的财主、官员,都搬到城里,甚至那些后山、河西(今达旗)的财主们,也都投亲靠友来到包头。

包头自从建起城墙后,许多山西、陕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客商,感到在包头经商既可赚到大钱,又能保障安全,纷纷来包设庄开店,什么绸缎庄、鞋帽店、皮毛店、牲畜行、钱庄、银号等,先后开设在东西前街和后街上。

固阳、河套的粮油以及漠北草原出产的皮毛、牲畜、药材等,都通过西北大通道进入西北门。东北门则是拉运煤炭粮食的要道,其它地区牲畜皮毛药材等多由西脑包进入西门。东门则是通往萨拉齐、归化城的大道,商家收购的皮毛、牲畜都要起旱路运往张家口、晋北、京津等地,返程时再运来绸布杂货。南门更是繁华所在,河路来的粮油、盐碱、皮毛、木材筏子,都要在二里半停泊卸货。每年夏秋两季,停靠在码头的船筏不下数百只,运货的骡马车,从城里至二里半往返不绝,河西伊盟的牲畜、皮毛、药材,渡过二里半官渡,也由南门大量进入包头。

火车通到包头后,更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包头逐渐成为西北的商业重镇,被誉为“西北的小上海”。正像一只得到水的金龟,给古镇带来福运,带来安宁和繁荣。

“龙脉城”之说

640.jpeg

老包头一东河区地势北高南低,狭长地带绝对标高海拔 1065米—1120 米左右。当年,包头置镇在北梁,不仅因为那里看似“七沟八梁”一道坡的地理位置有很好的“龙脉”之说,居于其上可鸟瞰城市全貌,而且还因为东河区地下水源丰富,百姓选择坡地高处求生不误饮水,能避及当时黄河连年泛滥殃及两岸的危害,故被人们认为这地方水不深,有龙则灵,因而许多寺庙选址北梁一带,最具代表性的是转龙藏。


话说清雍正元年(1722 年),土默特部喇嘛阿尔万曲力木,由西藏学佛归来,他沿阴山云游,雍正四年到达转龙藏,他登坡远眺,黄河如带,绿草如茵,树木苍郁,泉水涂涂,环境优雅,景致宜人,便决定在此建庙供佛(时称龙王小庙),他焚香诵经,潜心传教。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立《转龙藏碑记》有如下记述:“包镇之有转龙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乎龙;而泽灌千畦、井豢万家、宝藏与焉,古之命名,意在斯矣!”由此可见,转龙藏得名源于水,时在乾雍盛世。

转龙藏占此地利、人和,故应时而兴。道光年间,在原龙王小庙基础上新建龙泉寺。当时,穿过丛林有广场和戏台,往北是山门,山门上悬有金匾,书“龙泉寺”三字。

跨入山门,两侧有钟鼓楼,林荫下有一清泉,四周有石砌围墙,直径丈余,积水深达2丈,沿泉旁石阶而上,有座牌楼,牌楼上书“环道金墉”,意为“曲径可通金色之城”。走进牌楼院门,便是五间正殿,三间侧殿,两厢禅房十六间,钟、鼓、乐楼各一座。寺庙院外以东的山脊上修有“玉皇阁”,突出的岩角上建有“望河亭”,登亭远望,黄河沿岸及老包头景色尽收眼底。奇妙之处还在于:“龙泉寺”底有一山泉,经“龙嘴”喷出,清澈甜爽,无论饮之、观之,尽得怡趣。

包头是龙脉城的传说,大约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左右,那时包头已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商业小城,人口最多时达到近十万。

一年初冬,北洋军阀吴佩孚大帅突然从宁夏来到包头,这下可把包头军政当局吓坏了,又是欢迎,又是宴请,忙得不可开交。第二天,吴大帅传话来,要去游览包头名胜转龙藏。军政当局愈发忙了起来,又是打扫街道,又是派兵保护,还准备了一辆小汽车请吴大帅乘坐。

吃罢早点,吴大帅在下榻的公寓里,卫兵们伺候着穿好了长袍马褂,准备游览。这时门外的汽车也已来到,县长和警备司令也都到齐,恭请大帅坐车启程。吴大帅看了看汽车,脸色不悦地摇了摇头,摆手又回到卧室,这时可把军政老爷们吓坏了,不知是哪里得罪了大帅。正在猜疑之际,大帅的随从副官跑来低声说,大帅不坐汽车,要乘轿去。于是警备司令赶忙命令马快,到如月鼓轿房要一乘绿呢四人小轿前来伺候,不一会小轿抬来,恭请大帅乘坐,并作揖向大帅赔礼道歉。

一行人到了转龙藏,卫兵们搀着大帅先到正殿参拜了神像,然后到望河亭上观看了四周景色,说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嘱咐地方官要加意保护。在望河亭上稍事休息,喝了老和尚献上的一杯清茶来到庙前戏场,坐上小轿,抬过河槽向北走去,过了太平石拱桥,登上东北城外台地,沿着北城外山地走去,随走随看,兴致极佳。

等轿子进了西门,到公寓落轿时,大帅依然兴奋不已,下了轿子回到卧室,公差们又是一番忙乱,掸尖掀“帘”,打水沏茶,伺候大帅洗漱休息,陪去的地方官员也忙着拴马卸鞍,在下处等候痢巾传唤。

不一会儿,大帅果然传下话来,请地方官晋见,当官员们落座后,大帅说:“两天来蒙诸位盛情招待,心感有愧。没想到,一个塞外边域竟然藏龙聚宝,紫气缭绕,这就是龙脉在,灵气就在,今后必定发迹,造福于万代……”

自打吴大帅游览转龙藏以后,龙脉之说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包头的名气愈来愈大,山西的巨富,京津的商号,他地的商贩,一个个,一户户、一帮帮纷至沓来,都想沾点龙气,掘金发财。




来源:包头发布

发表于 2021-11-25 20: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发表于 2021-11-25 20: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
发表于 2021-11-25 19:4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长知识了;P;P;P;P
发表于 2021-11-25 19:3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文化包头,更加辉煌无比。
发表于 2021-11-25 19:1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1-25 19:1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更加辉煌无比。
发表于 2021-11-25 17:2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发表于 2021-11-25 15:2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666666666666666666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21:25 , Processed in 0.0403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