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感谢朋友刘清成的推荐,我有幸加入了一个文史资料编写团队。
这项活动,由石拐区政协发起,召集了多位记者与学者,共同编写《石拐文史资料(第2辑)》。这是石拐文化的一件幸事,也是包头文化的一件幸事。
2021年11月26日,政协、记者、学者们汇聚,实地探访那些渐渐老去的煤矿、铁路、村落、街道、学校、办公楼,尘封的往事掀起了一角,昔日的荣光变得有些唏嘘,我们尽力用相机、用笔迹,为老石拐留住几分记忆。
1957年7月,在阴山深处的一条狭长的山沟,竖起了一座采煤机井,亘古的沉寂被打破,煤矿工人的激情挥洒在这里。河滩沟煤矿曾被视为神包矿业公司(包头矿务局)的一座很有发展前景的中型矿井,俗称"四矿"。
走进了河滩沟煤矿办公楼的大院,大家分头采风,荒寂的院落终于有了生机。
包头糖厂,始建于1955年,后来改制为上市公司“华资实业”。如今,也已经破落了。
当我再次返回办公楼门前,同行的人们已经将招牌重新挂了起来,为河滩沟煤矿保持着一份尊严
他们都说,当年分配楼房之里,一线的下井工人排在优先位置,干部们心甘情愿地列入备选名单之上。
那个年代,人是善良的,心是滚烫的。
那个年代,车来车往,日入斗金,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光彩。
如今,喧闹已经消散,街道已经深寂。偶然,有只野鸽子飞过,落在光秃秃的电线杆上。
矿区,还留守着一些矿工们的后代,保护着最后的资产,期待着一个遥远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