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97|回复: 11

解密家乡名字背后的秘密!包头十个旗县区名字有怎样的深意和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7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段历史。


作为一个包头人,怎么能连所在的旗县区名字由来都不知道呢?

包头的由来—  包头为啥叫包头?  



机智的小伙伴肯定会回答:这可难不倒我!不就是“有鹿的地方”吗?可是你知道有关于“神鹿”美丽浪漫的传说吗?


包头地名的由来主要的有三种一是包头是由“包克图”谐音而来;二是“博托”的谐音,“博托”就是指今天的东河槽;三是“泊头”的变音,这里“泊头”的“泊”就是停泊的泊。



关于“包克图”,也有一段传说  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经九峰山一带时,忽听前方传来呦呦鹿鸣,举目远眺,只见一只梅花鹿正在对面山坡上与大军相视对望。这只梅花鹿个儿大体壮,身上的花斑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那一对犄角也大的出奇。



成吉思汗对身边的大将木合黎说,我见过许多鹿,也猎过很多鹿,却从未见过如此彪悍的梅花鹿。成吉思汗急命随从取来弓箭,射击了几次,却没有射中。成吉思汗心想,我射箭百发百中,今天怎么就射不中一只不算远的梅花鹿呢?于是策马扬鞭,向鹿奔去。



转过一道山弯,追到一处台地,就是今天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一带,那只梅花鹿跑进了一片树林中。成吉思汗便命随从收起弓箭,围住树林,向林中搜索,准备活捉这只梅花鹿。最终,士兵在一棵枝叶繁茂的树下,挖到一块方方正正、熠熠闪光的青石板,一只梅花鹿的图案赫然显现在青石板上,和追捕的那只梅花鹿别无二致,纹路清晰,花斑耀眼,活灵活现。士兵急报大汗,成吉思汗心中惊叹:确为神鹿也!脱口而出:“包克图、包克图……” 成吉思汗感慨万千,朗声长叹:“这是天意,神鹿显灵了,此处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位于阴山脚下



黄河北岸,昆都仑河畔。大青山、乌拉山之间的昆都仑河流经境内,注入黄河,昆都仑区因河得名。

清代以后为乌拉特部落牧地,1949年前后属包头县、乌拉特前旗。1956年设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简称昆区,成立于1956年,位于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位于阴山脚下,黄河北岸,昆都仑河畔,昆都仑区因河得名(昆都仑蒙语意为“横”),是包头市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市区西部西南接九原区,东临青山区。区域总面积30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


昆区的过去和现在(点击图片放大)

青山区



因位置而得名青山区,因坐落于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南麓而得名。  青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市辖区,地处包头市区中部,西接昆都仑区,东临石拐区,南靠九原区,1956年建区。



夏朝时为荤育游牧地,商代是鬼方的游牧地,西周时先后为鬼方、狁的生息之境。

春秋至战国前期,相继为林胡、楼烦所踞。战国后期为赵云中郡九原邑西北境。秦统一后,属九原郡。

西汉北逐匈奴后,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改九原郡为五原郡,今青山区隶属之。

东汉后期和三国时期,沿边郡县多废徙,此地为南匈奴游牧之地。魏晋南北朝前期次第为代、前秦辖地。北魏时为怀朔镇南部地。

隋代属胜州榆林县。唐代属中受降城。辽、金、元时属云内州。明代中后期为蒙古土默特部游牧地。

清时实行蒙汉分治,今青山区蒙古族归乌拉特三公旗管辖,汉族先后归萨拉齐厅、五原厅管辖。

民国时蒙古族仍属乌拉特三公旗管辖,汉族归包头设置局、包头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蒙汉分治,青山地区先后隶属包头县、包头市郊区管辖。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置青山区。

1960年3月至1963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包头市撤销郊区建制,将原郊区麻池(镇)公社,共青农场和青年农场划归青山区,包括57个自然村,所辖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1963年恢复郊区建制,又将新城乡、兴胜镇、青年农场划归包头市郊区人民委员青山区街景会。

1980年10月,根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41号)文件精神,乌素图街道办事处划归青山区革委会管辖。

1991年9月,包头市行政区划界线领导小组重新划定了昆区和青山区民族东路的界线。

1999年2月上级将原九原区管辖的昌福村、武银福村、南壕村和赵家营村划归青山区管理并成立青福镇。

2001年为推动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上级又将青福镇从青山区划由稀土高新区托管。

2003年底,青福镇和所属的昌福村、赵家营村又划归青山区管理。

2008年通过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兴胜镇划归青山区,共划归1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29.3平方公里。

东河区



东河区属于包头中心城区的旧城区因东河(古称博托河)流经区内而得名。


东河区辖地基于旧包头城域。清代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萨拉齐厅在此设镇。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因商业兴盛,改设大行。辛亥革命后改名包东州。

1923年平绥铁路延至包头通车,遂立包头设治局。东河区

1926年晋升为县。

1932年成立包头市政筹备处,与县政府并存。

1937年日军侵占包头,改县为特别市。1938年改为普通市。

1946年恢复县、市并存分治体制。

1950年包头市与包头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包头市设一、二、三区。1953年包头城区东北梁一带成立回民自治区。

1956年一区、二区和回民自治区合并为东河区。

2000年,东河区辖12个街道、1个乡。

2000年,东河区辖12个街道、2个镇。


九原区



深厚的历史渊源  

战国,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后,九原是赵国最西部的一个建置,也是现九原区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建制。  

秦朝,区境属秦九原郡管辖,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遗址)。九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和五原县、今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和杭锦旗,以及今包头市九原区所辖范围。



稀土高新区



“高新区”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一些知识、技术密集的城市建立的产业开发区,目前全国有117个。但咱包头的“高新区”却是“独一份儿“,是唯一一个冠有专业名称的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稀土高新区位于市区南侧,属全市规划中心,滨河新区、包头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区”一并纳入稀土高新区,进一步完善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石拐区—  魅力喜桂图  —



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  明代以前,今石拐地区是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之地。明朝初年,明太祖派兵北征阴山以南,今石拐地区始有汉族人迁入定居。  清顺治九年(1652年),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蒙古族人迁到五当沟、水涧沟、哈龙贵沟一带。康熙年间,今石拐地区蒙汉杂居村落形成并建有城堡(即今格亥图村、古城塔村和旧石拐村)。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石拐村以北22公里的莎林沁(即今吉忽伦图苏木)扩建五当召。石拐正沟以东属五当召的膳召地;正沟以西为乌拉特东公旗游牧之地;境内国庆乡西半部是乌拉特部领地,东半部为土默特领地。

  

1949年后,为乌兰察布盟石拐沟矿区,1956年属包头市,设石拐矿区。1999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准将石拐矿区更名为石拐区。

白云鄂博矿区



白云鄂博,蒙语又名为"白云博格都",意为"富饶的神山"  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历史上,白云鄂博一直为北方民族的游牧草原。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游牧民族部落驻牧。



五代时期,今白云鄂博属辽东胜州之北境,隶西京道,为鞑靼部据地。宋、辽、金时,为金东胜州之北境,隶西京路净州辖。元代隶德宁路。明朝中叶,属土默特万户北境。清初,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16世孙车根,自号所部日茂明安,率所属千户,自呼伦贝尔归清,清王朝赐牧于艾不盖河流域,此时,境地称“白云宝格达”。相传,车根之叔父,茂明安旗辅国公固穆巴特去世后(1668年)。当地牧民在白云宝格达山上为其筑一衣冠冢,以示纪念。这个衣冠冢即为后来的脑包(敖包)。故牧民们亦称境地为白云脑包,奉之为“神山”。

固阳县



固阳起源于战国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战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建稒阳城,西汉设稒阳县,东汉废。固阳县名由古稒阳而得。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战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建稒阳城,秦为九原郡地,西汉设固阳县

稒阳县,为五原郡管辖,东汉废。固阳县名由古稒阳而得。

北魏时属怀朔镇,隋为突厥汗国所辖。

唐时,先后设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统辖此地。

辽代归西京道云内州,金代属西京路云内州,元时为大同路云内州辖地,明朝时为蒙古茂明安部据之。

清初北属茂明安旗,西南属乌拉特东公旗,为蒙古游牧地。乾隆以后,随着大青山以北地区放垦,此地大部分商民、垦民属萨拉齐厅管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武川厅和五原厅建立,境内大部分商民、垦民属武川厅管理,西南部为五原厅东乡,东南部仍属萨拉齐厅管辖。

民国八年(1919年),为适应垦务需要,设固阳设治局。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设固阳县,隶属绥远省。1937年11月初固阳被日伪军侵占后,归属伪蒙疆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旧制。

1949年9月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固阳县人民政府,曾一度划归包头专员公署、绥中专员公署、萨县专员公署、集宁专员公署及乌兰察布盟、包头市管辖。1958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固阳县,设立包头市固阳区。1961年,以1958年撤销并入包头市的原固阳县辖区复设固阳县(驻固阳金山镇)。1963年,划归乌兰察布盟。1971年,划归包头市管辖。


土默特右旗



历史上,土默特地区是多民族活动的地方,在历史上各有其名  魏晋时称敕勒川,隋唐时称白道川,辽金元时称丰州滩,明代(即北元时期)因蒙古土默特部的入居而得名称土默川。历史上的土默特地区,自秦汉,特别是明清以来,由于战乱、灾害、屯垦、驻防、互市、商贸等原因,人口迁徙比较频繁。清时沿袭北元时称谓,设土默特旗,分左、右两翼。民国年间成为总管旗。1965年土默特分为左右两旗。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数万。蒙古语称西为右。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机智的小伙伴肯定会回答:这可难不倒我!  

《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茂明安旗一称茂明安扎萨克旗,以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又一说:“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小的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清顺治十年(1653年),元太祖后裔本塔尔率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之部分人丁归顺清朝,称喀尔喀右翼旗。顺治皇帝封本塔尔为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传至本塔尔詹达固密时,降袭扎萨克多罗达尔罕贝勒,达尔罕贝勒旗由此而得名。茂明安部原在东北的呼伦贝尔盟,清天聪七年(1633年),东北茂明安旗一部由元太祖弟哈布图哈斯尔第十五世孙车根剐率其千户西征,驻防于原茂明安旗,定居游牧。康熙三年(1664年),清王朝封其子僧格为扎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茂明安旗由此正式得名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其驻地在现境内的新宝力格苏木驻地-查干敖包。



1950年5月1日和6月1日,达尔罕、茂明安两旗相继建立了人民政府,隶属绥远省。1952年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旗政府所在地迁到百灵庙镇。


来源:包头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21-12-17 20:1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有鹿的地方就是包头。
发表于 2021-12-18 00:1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解密家乡名字背后的秘密。
发表于 2021-12-18 06:5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1-12-25 01: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5 09: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25 09:4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1-12-26 10: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美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6 08:46 , Processed in 0.0422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