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930|回复: 48

包头历史故事!梁坚:唐中受降城和拂云堆考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1 09: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唐 • 李益)

唐高宗、武则天当政之时,突厥余部势力复兴,并不断南下袭扰。

中宗神龙三年(707),突厥再次击败唐朔方军,唐朝于是派张仁愿统率朔方军。

那时,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岸北有拂云神祠,突厥人每次南侵,必先至该祠求福,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张仁愿带领朔方军,不负众望旗开得胜,占领了黄河北岸的拂云堆,并在黄河北岸各相距400里的岸边,建了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自建成后,不仅与东、西受降城连成一气,扼制了突厥的南下的侵扰,而且还向北拓地三百余里,控制了大漠以南的整个局势。

据史书记载,三座受降城都在包头境内。

640.jpeg

昭君坟(拂云堆)

《绥远通志稿》对中受降城做如下记述:中受降城,与东西二城同时筑,在今乌拉特旗东部近南界,即古拂云堆祠所在处,北背阴山,南面黄河。

《清一统志》:中受降城在乌拉特旗西黄河北岸,唐景龙二年张仁愿筑,本古拂云祠地。

《元和志》: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汉更名五原,开元十年,于此置安北大都护府。

640.jpeg

拂云祠遗址

唐文学家吕温有《三受降城碑铭》:"拂云祠者,在河之北,地形雄坦,控扼枢会。虏伏其下,以窥域中,祷神观兵,然後入寇,甲不及擐,突如其来,鲸一跃而吞舟"。

这些记载明确指出,古拂云堆祠和中受降城在乌拉特前旗西部,包头境内的黄河北岸。拂云堆是一个高大的土山,周围地形平坦,站在土山上可以虏伏其下,以窥域中,观察好后,能给敌人一个突如其来打击,就像鲸鱼一跃吞掉小舟。

拂云堆是黄河北岸的战略要地,张仁愿北渡黄河后,视神祠为吉地,选择了神祠为中心据点,把中受降城建造于此。

那么唐朝的中受降城和拂云堆,在包头什么地方呢?

640.jpeg

1、唐中受降城;2、3、汉宜梁县和北魏石崖城;4、拂云堆(回乐峰)

史书记载中受降城是在黄河的北岸。

有的学者认为,黄河的北岸孟家梁古城是中受降城,也有的学者认为老陶窑子古城是中受降城,但这两处遗址,与史书记载的特点相差的很多。

位于黄河南岸的达拉特旗昭君坟,是一座高100多米的怪石土山,怪石土山的西南,是一段高30多米的土梁,有的学者证实这高大的土山,是汉代的宜梁县和北魏的石崖城所在地,特别是证明了这片高地,以前是在黄河的北岸,站在山顶上纵眼望去,北面不远处就是弯弯曲曲的黄河,四周方圆几十里都是被黄河冲击形成的平原。

民国三年(1914年)初,地理学家张相文,由北京到内蒙古西部地区考察,4月26日他曾投宿于麻池古城西面的一个小村,第二天继续西行,他在日记中写道:"二十七日,西行数里,望黄河南岸,土阜隆起若小山,亦名昭君墓。闻之村人云,此乃昭君衣冠冢也。旁有土垒似营屯,近已颓废。旧在黄河北岸,自河流北徙,乃在河南矣"。这证明了,黄河南岸的昭君坟以前是在黄河北岸,和包头是连在一起的。

640.jpeg

达拉特旗昭君坟的土梁,长3000多米,最西边以被现代的大型取土机毁坏,坡顶上满地汉砖汉瓦陶片,还有唐代邢窑的白瓷片,唐代鲁山的花瓷片,唐代绞釉,唐三彩瓷片。

640.jpeg

唐三彩瓷片

640.jpeg

唐代邢窑白瓷片

包头本地有很多汉代和元代的遗址,唐代瓷片几乎没有发现过,这里毫无疑问是汉唐的遗址。

坡顶上隐隐约约能看到低矮的城墙痕迹,在西北的台地上,不知什么年代用瓦粒拼写的"天下太平"四个字。

据记载:唐朝的中受降城在建筑形式上与众不同。受降城虽然高大雄伟,却没有瓮城和其它守备设施。

当年张仁愿修筑受降城,目的不是防守而是进取。他要求驻城将士,每遇敌情,当拼力出击,与敌奋战,不得退缩,如有回顾望城贪生怕死者,就要当即斩首,以绝将士的退却之心。

正是这种"兵贵进取,不利退守"的指导思想,才使受降城出现低矮的城墙。

640.jpeg

唐中受降城遗址

向东又穿过一条土路,地表邢窑的白瓷片就没有了。

又向东走了一段,在二狗湾古城附近台地旁的砖瓦粒中,发现了一个像拐杖头形状大小的陶制龙头,这是一个高档建筑构件。

又向东走了一段路,在一个高大的土丘周围散落着很多瓦片,瓦片中发现半块北魏的乳丁莲花纹瓦当。

奇怪的是在这么多的瓦粒中,竟没有常见的陶盆陶罐的残片。

土丘的顶端是一片近30平米,人工夯土形成的平台。站在土丘的顶部,视野开阔,南边就是黄河古道,旧时黄河从南面咆哮而过,俯视四周近百里的情况,尽收眼底,是兵家必争的一个高地。

据记载:"中受降城的所在地有神祠,北面有一高岭叫拂云堆",故神祠被称作"拂云祠"。而这片遗址北面就是高大的昭君疑冢,与史书记载很对应,本人认为,这片遗址就是记载中的拂云祠所在地。高大的昭君疑冢和这片高地就是拂云堆。

640.jpeg

唐中受降城遗址

从唐人的诗歌中也能反映出一些信息,来证明昭君坟和她西边的高地,就是中受降城和拂云堆(拂云祠)遗址。

黄沙连海路无尘,边草长枯不见春。日暮拂云堆下过,马前逢着射雕人。——《游边》(唐 ·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题木兰庙》(唐 · 杜牧)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拂云堆》(唐 · 李益)

640.jpeg

拂云堆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期望北伐与复国,在 那首《白露前一日已如深秋有感》之中,触景生情地写下了:护塞宁须右北平,拂云祠是受降城。谁知此志成虚语,白首灯前听雁声!

以"边塞诗"闻名的李益,还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也许是拂云堆东边石崖山的另一个称呼,有待考证。

昭君坟南面就是库布其沙漠,现在昭君坟西北坡地的有些地方还堆满了黄沙。

到了宋代,昭君坟这片高地已被河水包围,水中小岛的景色十分美丽。

宋代曾巩曾作《环波亭》:水心还有拂云堆,日日应须把酒杯。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华开。城头山色相围出,檐底波声四面来。谁信瀛洲未归去,两州俱得小蓬莱。

由此,也能证明黄河在向北移动。

640.jpeg

石崖山(回乐峰)

从高大的昭君坟和旁边的土梁,及地表唐代的瓷片,都与古籍中记载的中受降城和拂云堆(拂云祠)相互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完全符合。这证明了,现在黄河南岸的达拉特旗昭君坟和它西边的高地,就是唐代黄河北岸中受降城和拂云堆(拂云堆祠遗址)。是黄河改道使中受降城在大家的眼皮底下隐藏数百年。

据记载:"西受降城因黃河改道而浸毀,东受降城滨于河,摧坏"。从这些史籍知道,包头境内的东西受降城以被河水浸毀,只有中受降城在拂云堆旁的高地上,屹立了1300年没有河水破坏,被保存了下来。但是,古城的西南挖掘机正在取土,把中受降城毁坏了近六分之一。

中受降城终于被找到了,我们要加进保护她,研究她,使其为我们包头的历史,包头未来增光添彩。

发表于:新浪博客(博主:草原骨器时代),2012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梁坚,喜读包头文史,对于书中那些“语焉不详”的古迹,总会亲自前往踏查。凭着他对古代器物的辨识功底,常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发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包头古城考证之外,梁坚更痴迷于中国骨器的收藏与研究,年深日久,颇有心得,在圈子里很有影响力。


来源:家乡的记忆

发表于 2021-12-21 10:2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发表于 2021-12-21 09:4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666666666666666666666
发表于 2021-12-21 14:3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1 15:0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包头历史记忆
发表于 2021-12-21 15:1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1 15:5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17:51 , Processed in 0.0502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