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268|回复: 18

包头晋韵:包头市晋剧团简史(上)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7 08: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包头历史.jpg

晋剧是山西省的地方剧种。近百年来,由于交通的发达和内蒙西部地区山西籍商人和转民的增多,晋剧也逐渐流传到内蒙,并成为深受内蒙西部地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解放前后,除大量的山西省各县、市的晋剧演员经常活动演出于内蒙之外,内蒙西部各盟市也都纷纷建立了本地区的晋剧表演团体。这些团体中,有在此安家落户的晋籍老艺人,也有本地成长起来的演员,他们共同为这个剧种在塞外落地生根进行了努力,为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很有几个团体实力较强,艺术水平较高,不但在本地区享有一定的声誉,就是对其剧种发源地——山西省也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包头市晋剧团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团体。

包头市晋剧团是解放以后建立的。(关于解放前晋剧在包头的活动情况,将另文记述。)三十多年来,这个团曾拥有过誉满剧坛、艺术造诣较深的著名演员王玉山(艺名水上漂)、邓有山(艺名舍命红)、周陈贵(艺名十三红)、冯金泉(艺名十六红)、郭秀云(艺名筱金喜)、孔月卿、丁耀辰、武仙梅等,还有集鼓师、琴师于一身,中路、北路兼通,在晋剧音乐发展史上较有影响的李海明(李全镇)等。这些名老艺人在"文革"前即已培养了"漠南"、"塞风"、"中山堂"三届学员。包头市晋剧团以包头为基地,其演出足迹遍于内蒙西部地区、山西晋中、晋北、雁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以及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它也曾多次西返并州,东进京、津。这个团有过光辉的历史,"文革"期间它虽然濒临绝境,几番分合,几次起落,但最终还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在城镇、山村的戏剧舞台上。

包头市晋剧团是由原包头市晋剧一团、包头市晋剧二团合并组成。而一、二团又是由原漠南晋剧团与塞风晋剧团发展而来。这是两个成立前后相差无几,一直并驾齐驱的兄弟团体。

一、漠南晋剧团

漠南晋剧团,其前身曾隶属伪骑兵师十二旅(旅长鄂友三)。一九四七年,山西五台籍著名艺人王玉山(水上漂)、大同籍著名艺人邓有山(舍命红)率班到包头一带演出,他们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包头观众,同时也被鄂友三看准,遂在包头西白彦花该旅驻地,将这个剧团收编为随军文艺团体,更名为青山剧团,赵崇仁为团长,王玉山为上尉队长,邓有山为中尉副队长。该团虽属随军剧团,但仍多在民间演出。一九四八年,我军第一次解放包头,将该团改编为"绥蒙剧团",并派郭沫林同志任团长。后来,我军撤离包头,行至莎县,为便于部队行军,经郭沫林与上级研究,决定让王玉山等返回包头。鄂友三占据包头后,又派人将王玉山从北京接回,四八年秋又将该团恢复为青山剧团。直至"九•一九"和平解放,青山剧团改组为民众剧社。一九五O年三月,王玉山、邓有山被选为人民代表,并出席了包头市首届人民代表会议。民众剧社后又改名为新生剧团。一九五二年冬改新生为漠南剧团,一九五三年秋改为漠南实验晋剧团,王玉山、邓有山等同志分别担任了该团团长、副团长等职。

这个剧团,在解放前虽然历尽坎坷,几经沧桑,但是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尤其经过建国初期的戏改运动,不仅舞台面貌焕然一新,剧团成员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使旧社会被视为下九流的艺人逐步走上了当家做主的道路。后来,该团又邀请郭秀云(筱金喜)、筱桂莲等同志来包工作,同时,原绥远省文化局为了加强剧团建设,派出张文秀、陆育茗、白英臣、李小梅、白文奇、曾士先、李晨征等八名戏改干部来包,因而,该团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演员阵容较为整齐,实力较为雄厚。这个时期,该团主要演员队伍计有:

王玉山(青衣、花旦)

邓有山(老生)

郭秀云(青衣)

筱桂莲(青衣)

海棠花(花旦、刀马旦)

王巧云(花旦)

李振业(老生)

牛玉英(小生)

王连德(武生)

白永(花脸)

王玉玺(花脸)

一九五六年一月,漠南实验晋剧团转为国营,改称包头市晋剧一团。一九五九年成立包头市晋剧总团,该团隶属总团,为其基层演出单位,仍名包头市晋剧一团。

二、塞风晋剧团

塞风晋剧团,其前身叫"工人剧团",系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班主郑希文由晋北请了崞县剧团、五台县剧团以及晋中的零散艺人崔吉先、周陈贵、丁耀辰、赵德贵、李寿亭等六十余人到包组成的。当时,上述艺人由于来自四面八方,初次聚合一起,互相合作尚不密切协调,再加演员阵容不甚整齐,实力不强,因而演出水平不高,思想情况一度比较混乱。一九五二年二月,该团在当时包头市文化馆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和思想教育,班主制改为共和制,由艺人自己当家做主,自己管理,更名为"塞风晋剧团",崔吉先任团长,丁耀辰、田维喜为副团长。塞风晋剧团成立以后,又经戏改工作等运动,该团演职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思想状况较前大有提高,并随着孔月卿、范巧珍、郝金锐、王雅琴、刘武华等演员的相继来团工作,从而使演出质量提高很快,营业状况也大为好转。在这个时期,该团主要演员队伍计有:

周陈贵(老生)

孔月卿(青衣)

范巧珍(小旦)

崔吉先(花脸)

刘兴德(刀马)

陈秀珍(小旦)

王雅琴(青衣)

郝金锐(武生)

丁耀辰(丑)

一九五六年一月,塞风晋剧团转为国营,改称包头市晋剧二团。周陈贵为团长、孔月卿、丁耀辰为副团长。一九五九年成立包头市晋剧团,该团隶属总团,为其基层演出单位,仍名包头市晋剧二团。

三、包头市晋剧总团成立前的几件大事

从一九五一年包头市晋剧一、二团(包括其前身)相继建团之后,到一九五九年晋剧总团成立之前,这八、九年的时间正是包头市晋剧事业由奠基到比较稳定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应该记载的几件大事是:

1、一九五二年十月,王玉山、孔月卿做为包头市戏剧界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这是建国后在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戏曲会演。当时,原绥远省文化局统一组织了观摩团,观摩团内的包头代表除王、孔之外,尚有负责戏改的干部项在瑜。这次会演,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三个剧种,共有一千六百余名代表欢聚一堂,学习党的文艺政策,交流艺术经验,结合解放前后戏曲艺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变化畅谈感想,体会。同时,与会代表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了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进行了改戏、改人、改制和"扫毒"运动。从而帮助艺人提高了思想觉悟,加强了政治和文化学习,逐步清除了戏曲剧本和戏曲舞台上旧的有害的因素,并将所存在的野蛮、恐怖、猥亵、丑化与侮辱劳动人民的表演方法加以革除。在剧目选择上,剔除了一些有害剧目,如《五雷阵》、《宁武关》、《大劈棺》、《杀子报》、《狐狸缘》、《遗翠花》、《花换布》、《吉星台》等,并废除了在舞台上"踩跷子"以及当场开铡、大卸八块、喷血出彩,托梦叫魂、盘肠大战等,从而使两个剧团的演出舞台上初步得到了净化。

在清除上述旧的有害因素、有害剧目的同时,这两个剧团还排演了一批新编历史戏,如漠南排演的《猎虎记》、《白蛇传》、《黑旋风》,《牛郎织女》、《双蝴蝶》、《拳打镇关西》等;塞风排演的《红桃山》、《匕首剑》、《调寇》等。同时,配合抗美援朝排演了《汉城烽火》、《消灭细菌战》,配合土地改革排演了《白毛女》、《刘胡兰》,配合宣传婚姻法排演了《刘巧儿》、《小女婿》,配合扫盲运动,排演了宣传识字的《陈玉兰》等。

3、三次会演打响三炮。一九五五年,内蒙举办首届戏曲会演。这是解放以后第一次对内蒙古自治区戏曲团体力量的检阅,也是首次兄弟剧团之间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为此,漠南、塞风都进行了事前准备。当时,漠南带去的戏是戏改工作组曾士先、张文秀根据王玉山口述整理、改编的《梵王官》。《梵王宫》是晋剧二十八本有名的传统戏中的一本,失传近二十年。这次整理,保留了剧本中原有的精华,剔除了封建迷信的糟粕,使其思想性、艺术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排练中,执行导演张文秀试行新的导演制度,他采用了结合历史讲解剧情的方法,帮助演员体会角色,写角色小传。在舞台美术、音乐、服装等方面都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使各个部门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再加上演员阵容整齐,舞台作风严谨,音乐改革在晋剧传统曲牌中借鉴了梵乐,从而使该戏成了这次会演中的佼佼者,并获得了优秀演出奖、音乐奖。王玉山、郭秀云、邓有山等也获得了个人表演奖。尤其是王玉山"挂画"一折的精彩表演,更为人们津津乐道,交口称赞。

塞风当时带去的是丁耀辰的《疯僧扫秦》,崔吉先的《鞭打督邮》等折子戏。丁耀辰、崔吉先等同志均获个人表演奖。

一九五七年,内蒙举办第二届戏曲会演。这次会演,二团带去的《玉棋子》赢得了好评。《玉棋子》是已调二团担任领导工作的张文秀同志根据老艺人刘兴德口述整理、改编并导演的。该剧情节曲折、气势浩大,原戏上、下两本,会演时合演共计五小时余,而观众不烦不腻,足见其颇为引人。这个戏被评为剧本奖、导演奖。周陈贵、孔月卿均获一等奖,李玉梅、丁耀辰等获得二等奖。而一团由于剧目选择失误,带去了一出《大上吊》,舞台上出现恐怖形象,会演中受到了批评。临会演终场前,王玉山再演《百花点将》,一挽败局,仍获荣誉奖。

一九五九年,包头市晋剧总团成立前夕,两个团在第三次全区会演中合排了由老艺人杨玉山口述、项在瑜整理、改编的《薛刚打朝》。这个戏,由于人才集中,更显实力雄厚,王玉山、刘贵长、周陈贵、郭云秀以及年轻演员庞秀英、刘孝礼等都深得好评。这次会演,《薛》剧获得优秀剧目演出奖,发了奖状。大会未评个人奖及物质奖。

4、发动群众,大力挖掘失传剧目。

为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两个剧团都开展了"挖掘遗产,向党献宝"的活动。很多老艺人翻箱倒柜、回忆搜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保存的老本子和有可能失传的传统剧目贡献出来。如当时已七十多岁的老箱倌李福元,找人代笔抄录了失传多年的传统晋剧《司马卯夜断三国》等戏,老艺人杨玉山口述了多年不演的晋剧传统戏《打弹》、《侯上官采花》以及全本《薛刚打朝》等戏。乐队老艺人李瑛把晋剧仅有的以昆曲演唱的《锺馗嫁妹》的曲词、曲谱全部抄录出来。当时,剧团领导非常重视这一工作,组成剧目整理小组,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安排的挖掘、抄录、整理工作。

5、上山下乡,热情为工农服务;直抵京津,开拓活动区域。

一个剧团要想受到群众的欢迎,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就需要多进行演出实践,并扩大自己的演出活动区域。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提高演出质量。当时晋剧一、二团在剧目选择和艺术追求上,有许多共同拥有互相移植的叫座戏以外,并根据各自的演员阵容,也逐渐形成了不尽相同的风格。漠南由于有王玉山、邓有山、郭秀云等著名老艺人,演出剧目多以正宗文戏为主,如:《血手印》、《百花公主》、《三上轿》、《蝴蝶杯》、《秦香莲》等;塞风则除文戏之外,更注重于发展武戏及神话戏,如《劈山救母》、《呼延庆打擂》、《三姐下凡》、《三眼雕》等。这些戏除剧情吸引人外,还有灯光、布景的舞台效果,因此,很受观众欢迎。

两个剧团在基本满足本市城镇群众观看晋剧的同时,还经常深入厂矿、农村为工农群众演出。每年都有近一半时间巡回演出于市郊及附近的厂矿。在下乡、下矿演出的过程中,演职人员爬山涉水,克服困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如一九五五年夏,漠南实验晋剧团到和林格尔县浑河区演出,这个地区的村落大都散布在深山里,山路崎岖,交通极不方便。但为了使农民看好戏,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克服各种困难,有时为了不误台口,散了夜戏连夜倒台。长年看不到戏的山区农民,听到剧团要来,更是象迎接亲人一样,很多村庄在剧团来到之前就烧茶、担水,收拾房子,甚至杀猪、宰羊招待大家。乡亲们的热情感动了演职人员,大家更觉得送戏上门是新中国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于是一天演两场、三场,只要观众欢迎,剧团就给演出。在近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团步行五百里,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晋剧二团(塞风)则由于经常深入石拐矿区演出,曾被矿上称为"我们的二团"。他们几乎每年去一趟石拐,足迹遍及大磁、大发,白狐沟等各矿区。一九五八年,二团在大磁演出,正值该矿投入高产决战,演职人员听到这个消息敲锣打鼓到井口慰问演出,并有不少演员自动列队下井参加运输区的推煤劳动,直于到深夜。

除了深入厂矿、农村演出之外,两个剧团还不断和各省市的兄弟团体交流经验,交流剧目,互相学习。一九五四年,来包拍摄电影《护士日记》的著名导演石挥、著名演员王丹凤,以及来包巡回演出的京剧著名演员尚小云、裘盛戎等都曾拜访过王玉山先生,对王玉山的表演艺术给予很高评价。特别是尚小云先生还与王玉山先生促膝交谈,切磋技艺,并留下了《姑嫂英雄》的剧照合影(王玉山扮演樊梨花、尚小云扮演薛金莲)。

一九五六年,为了与其他地区交流文化艺术节目,漠南实验晋剧团经大同、张家口,直抵京、津。在北京演出了《秦香莲》、《梵王宫》、《杨八姐游春》等戏,尤其是王玉山先生的《百花点将》。誉满京都。当时,几乎所有在京的戏曲界先辈、名流都观看了他的演出,盛赞王玉山先生的精湛表演艺术。

6、开展艺术教育,培养艺术新人。

包头历来十分重视培养和造就戏曲艺术新人,以解决戏曲事业后继乏人的问题。一九五二年底,由王玉山先生建议成立了漠南剧团附属剧校,团长王玉山兼任校长,聘请了京剧老艺人康少卿担任形体、武功、毯子功教师。业务上除集体练功之外,还按行当,分别采用师带徒的方法教戏。建校之初仅招收十八人,五三、五四年又陆续补充一批,增加至三十二人。这批学员在六年较为正规的培养训练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参与排练演出,进步很快。

一九五七年,二团(塞风)也以团带学员的形式,招收了男女青少年二十余名学员,有老师,有管理,培养了本团的后继者。

这两批学员中的张永泉、聂爱君、张景亮、陈怀智、于九小、田万英、庞秀英、刘效礼、刘克明、王金林、潘龙五、李祥等,目前仍在包头戏剧界从事导、表演及乐队工作。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包头市文艺志史资料汇编(第1辑)》



来源:晋商晋韵内蒙缘



发表于 2021-12-27 09:4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7 10:3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7 10:5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晋剧是山西省的地方剧种。近百年来,由于交通的发达和内蒙西部地区山西籍商人和转民的增多,
发表于 2021-12-27 11:0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我记得青山一工那以前有个晋剧团
发表于 2021-12-27 11:4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晋剧是山西省的地方剧种。内蒙人也非常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17:55 , Processed in 0.0526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