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三国 西晋
魏明帝青龙元(公元233)
六月,以保护边塞为名进入边塞鲜卑步度根部,暗地里与叛魏的鲜卑柯比能私相交往。魏并州刺史毕规上表朝廷要求及时出兵,既可向外威逼柯比能部,对内亦可镇压步度根部。明帝读表章,让毕规出军时,要谨慎出塞,不要越过句注(山西句注山,西偏北为雁门关,东稍南为楼烦关)。表明曹魏继汉以后,依然放弃雁门关以北、楼烦关以西地区的行政权。
魏明帝青龙元年至四年(公元233—236年)
鲜卑大人柯比能,重新制服大漠南北各部,亦完全控制原匈奴单于国的领地。漠南自五原、云中以东,直抵辽东,都成了鲜卑人的驻牧地。又:《晋书•地理志》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晋因之未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五原,汉郡也,曹魏、晋省,弃其地于荒外,前秦氐人苻坚所建复置郡。
东晋 十六国
自曹魏、西晋弃五原(今包头地区)以后,原五原郡所辖地区大部为鲜卑拓跋部所据。昭成帝什翼犍建国六年(公元338年),建立鲜卑拓跋部最早的政权,国号代,称代王,设置官员,分掌政务。代国行政区域东起貊,西至破洛那。大体上涵盖了整个漠南。代王什翼犍建国三年(公元340年)从繁峙(山西今县)迁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北古城)。然终代之世,未见有关设置郡、县的文字记载,故今包头地区仍无行政建置。
代建国三十九年(公元376年)
十一月,前秦苻坚分别从幽州、上郡调集步骑20万,进逼代王什翼犍。时什翼犍因老病不能亲自统军,被迫率领部众北渡阴山以暂避秦军锐气。然而驻牧于山北的高车各部却乘机叛乱,四面包抄、抢劫,什翼犍各部都无法正常畜牧,被迫退回漠南。十二月,前秦攻势稍缓,什翼犍得以返回云中宫。不久,为庶长子寔君所杀。前秦苻坚屯驻于君子津(今清水河县喇嘛湾渡口)的军队因势而发,迅速攻占云中和云中宫,什翼犍部众在一片混乱中,四散而逃。代国灭亡。
前秦灭代以后,分代国民众为二,以黄河为界,自河以东为别部大人刘库仁统领,自河以西归铁弗卫辰所率。各设相应官职,统领民众。前秦灭代国后,曾重建五原郡。但并没有建立有效的行政机制,就受到铁弗卫辰的攻击,前秦派遣的五原太守,亦被卫辰所杀。整个原五原地区,和代国其它地区一样,陷于动乱当中。
北魏 北齐
魏道武帝登国元年(公元386年)
春正月,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于牛川(今地未祥,当在阴山北),重建鲜卑拓跋部政权。
二月,道武帝拓跋珪由牛川南幸定襄盛乐,(今和林格尔北古城),决定以盛乐为都城。"息众课农",这是拓跋鲜卑社会、经济制度根本性变革的开始。
夏四月,道武帝拓跋珪改称魏王,国号亦自此改称为魏。
魏道武帝登国六年(公元391年)
夏七月,卫辰派遣他的儿子直力鞮出稒阳塞(汉稒阳县治今市郊古城湾古城;稒阳塞今地未祥,当在今固阳境内),侵及黑城(今地未详)。
九月,道武帝拓跋珪率部袭击五原,屠其城,收集所有积谷,而后北返纽垤川(今地未详,当在固阳北,达尔罕茂明安旗境内),并于稒阳塞北树碑记功。
十一月,卫辰又命令他的儿子直力鞮寇掠拓跋魏南部。道武帝拓跋珪率部反击,大破直力鞮于铁歧山(今地未祥),虏获器械、辎重甚多,牛羊达20余万头(只)。乘胜于五原金津(今包头市西南昭君坟渡口。从秦直道遗迹和麻池及昭君坟的古城遗物、夯筑技术看,自赵修九原城后,中经秦九原郡,汉五原郡,南来北往的渡口,都在今昭君坟。但有关史籍却一直未见其名称。金津乃首次出现的这一著名古渡口的正式名称),南渡黄河,一举攻占卫辰父子在河南经常居住的悦跋城(今地难以确定,当在今达拉特旗境内原秦直道侧畔或其附近)。卫辰父子遁逃。这样,包括阴山南北和河南地北部部分地区在内的原汉五原、云中郡辖区的大部分,都已被道武帝拓跋珪的魏国初步控制。
道武帝登国九年(公元394年)
凶悍狡黠而又多权谋的柔然西部酋帅社仑,北依高车斛律为后盾,杀害已归队魏道武帝拓跋硅的东部大人匹侯拔。因怕道武帝追讨,遂掠五原以西诸部,远遁大漠以北。
三月,道武帝巡阴山以北时,令东平公拓跋仪于河北(今乌加河以北)的五原到稒阳塞(今地当在固阳县境内)外,实施屯田。把农业生产推向阴山以北地区。
道武帝登国十年(公元395年)
七月,(后燕)慕容垂派遣他的儿子慕容宝,率部到五原造船,准备抢收粮食。道武帝亲率一部屯于五原河南,命令拓跋仪率部袭据朔方,配合其它各路围追堵截慕容宝。
冬十月,慕容宝被迫烧船东逃。道武帝等诸路军队密切配合向东追击。不久,于参合陂(今凉城岱海地区)伍歼慕容宝部。
道武帝天兴元年(公元398年)
七月,魏都由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八月,道武帝命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经术,标道里,平五权,较五量,定五度"。据《资治通鉴》记载,五原被划入畿甸区。
道武帝天兴五年(公元402年)
十二月,越勤莫弗率所部万余家归附北魏,被安置于五原(据《魏书》载,魏人一直沿用五原,但也一直没有相应的行政建置)以北地区。
太宗明元皇帝永兴五年(公元413年)
六月,西幸五原。校猎于骨罗山(今地不详),获兽10万。
明元帝泰常五年(公元420年)
秋七月,明元帝西幸至五原。
明元帝泰常八年(公元423年)
二月,下令于魏北方边境地区修筑长城,东起赤城(今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具体地望,有关史籍无载),绵延2000余里。长城沿线各关隘要地,都配置士卒戍守。
# 任命灵寿侯、侍中、史部尚书、典南部奏事古弼,会同刘洁,屯驻五原河北,以防安置于五原南北地区的乌桓、高车等"杂胡"的反叛或北逃。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三年(公元426年)
六月,西巡到五原,并畋猎于阴山。
太武帝拓跋焘神麚二年(公元429年)
冬十月,将新归附拓跋魏的漠北高车各部族和部落的新增居民,安置于漠南各地,东起濡源(今河北北部滦河上游一带),西到五原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绵延3000里。大多在北魏长城沿线地区。
太武帝拓跋焘延和初年(公元432年)
太武帝拓跋焘诏令来大千随从北伐,并为前锋。因战功显著,又熟悉北部边境形势,遂又令他巡抚北方六镇,以防虏(主要是漠北柔然、高车诸部)寇。
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三年(公元434年)
九月,命诸军进讨山胡白龙于西河(今山西离石一带)。攻克西河以后,斩白龙及其将帅,并屠其城。余部北逃五原。
冬十月,又破白龙余党于五原。太武帝一改此前屠城之酷法,下诏规定:山胡为白龙所逼者及归降者,都是平民对待。与白龙同恶者则斩之;虏其妻子,按将士战功大小赏赐。
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元年(公元435年)
秋七月,到稒阳(汉五原郡稒阳县治今包头市郊古城湾古城)畋猎。
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二年(公元436年)
冬十一月,行幸稒阳。驱赶稒阳地区的野马于云中(治今托克托县北古城),并在云中设置野马苑。
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四年(公元438年)
五月,行幸五原。此前,高车大檀部落酋长吴提继父位后,号敕连可汗。与魏约和亲,尚魏西海公主;吴提亦嫁妹为太武帝左昭仪。是时,吴提绝和亲之约,进扰边塞。太武帝遂于五原从各地调集军队组成三路大军北伐漠北高车诸部。
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
正月,包括怀朔镇(镇治今固阳城圐圙古城)在内的北边诸镇,大寒雪,人畜均有冻饿而死的。
文成帝拓跋濬太安四年(公元458年)
冬十月,北巡到阴山,看见一些古坟墓有的被毁坏,有的长久无人祭扫而废弃荒野。遂下诏说:"历史上周文王因收葬荒野枯骨,为天下人心所归;自今以后凡有毁坏坟墓的,以死罪论处。"
文成帝拓跋濬太安五年(公元459年)
六镇(含怀朔镇)及云中等州、郡,普遍大旱成灾,粮食无收。下令开仓赈灾。有流亡迁徙的流民,劝谕还归桑梓;想要到别处购买粮食的,有关郡县,要开通交易之路,不得阻隔;若有关官员,使上恩不达于下,下面灾民得不到及时救赡,加重惩处,绝不放纵。
文成帝拓跋濬和平五年(公元464年)
秋七月,六镇(含怀朔镇)轮流游动各镇间巡逻的军队,大破蠕蠕(即柔然)。
献文帝拓跋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
九月,下诏赏赐六镇(含怀朔镇)贫人布,每人3疋。
孝文帝元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
冬十月,蠕蠕(柔然)犯塞,南向及于五原。
孝文帝元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
尚书中书监高闾建议:应依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防御北狄的办法,于六镇之北修建长城,并详细计算所需人力和时间。但孝文帝只批复说:阅表文,知卿安边之策,有机会应当面讨论等等。从此搁置一旁,再无下文。
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
十一月,下令将宫廷各府的衣服、金银珠宝、绫罗锦绣、杂用器具、车马乘具、内库所存弓箭,拿出一大半,发给百官和京师平民百姓,下至工商杂役和北边六镇戍卒等。
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
五月,下令北边六镇、云中、西河等郡,都各修水田,开渠灌溉。
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
七月,车驾北巡。
八月,幸怀朔镇。
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
任命冯翊郡开国公源怀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视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济贫困,兼采民间风俗,考评有关官员政绩好坏,行政事务的得失,都可随时处分,然后奏报朝廷。
源怀到北方边镇以后发现:自迁都洛阳以后,六镇孤悬北疆,加上连年因旱歉收,百姓贫困疲弊。源怀到职后抚恤贫穷,严惩贪赃军、政官员。
时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源怀为少年故旧。任镇将贪赃枉法、声名狼藉。在宴请源怀时说:我性命的长短,只在你的一句话,岂可不依宽相待。源怀回答说:今天之宴,乃是与故人饮酒,不理狱讼;明天到了公堂,将军功过,自当秉公处理。元尼须无话可对。随后源怀上表免去元尼须在怀朔镇的官职,并去除了不少陈规陋习。
世宗宣武帝元恪正始初(公元504年)
任命汝阳侯、武川镇将为太仆卿,都督沃野(镇治乌拉前旗苏独仑苏木根子场)、武川(镇治今武川县东土城)、怀朔三镇诸军事,安北将军,怀朔镇大将,加散骑常侍。在官员的职任上,更明确地表明今固阳境内的怀朔镇,为北边六镇中西三镇的统领机构,镇将不仅加大将军和安北将军的实职,还加散骑常侍的职衔,地位显赫。
六月,怀朔镇陨霜。
世宗宣武帝延昌元年(公元512年)
四月,诏令让河北地区饥民,可到六镇就食仓谷。
世宗宣武帝元恪延昌二年(公元513年)
二月,以六镇兵、民大饥馑,令开仓赈济。
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初(公元516年)
孝明帝熙平(公元516—517年)初,任命宇文福为散骑常侍,都督怀朔、沃野、武川三镇诸军事,征北将军、怀朔镇将。
肃宗孝明帝元诩正光元年(公元520年)
九月,蠕蠕(即柔然)主阿那瑰来奔。
十二月,下诏说:蠕蠕主阿那瑰,遭遇战乱,远来投奔,要求庇护。现在已是国破众离,漠北尚无定主。他们心怀漠北风俗,想返回漠北搜集部众。几次请求,言辞恳切,很可怜悯。何况存亡恤败,自古通理。原遣来的国使及他们前后3次率众来归的人,都和阿那瑰相随。下令怀朔镇镇将精选锐骑2000,亲自护送到边境,就近观察,若原部众迎候,可厚送车马器具,隆重饯行。若漠北民众拒不接受,则仍听其返回漠南;所需资装费用,由尚书斟酌拨付。(据《蠕蠕传》,阿那瑰不敢北归,上表请求还京。)
肃宗孝明帝元诩正光二年(公元521年)
八月,蠕蠕(柔然)后主郁久闾侯匿代(《蠕蠕传》作俟匿代),从漠北南来怀朔镇,迎阿那瑰北归。
当时漠北形势,变化极大。代阿那瑰而起婆罗门亦已被高车打败,率十部落之众南奔凉州归顺北魏,要求庇护。 十月,北魏朝廷集诸多大臣廷议蠕蠕(柔然)阿那瑰等去留事。最后决定婆罗门所部安置于敦煌北西海郡;阿那瑰安置于怀朔镇北无结山下的吐突奚泉(或即今固阳北达茂境内的艾不盖河)。各令统领旧部,纠集离散。他们的爵号及日用所需,斟情裁处。原来的部下属官,各依旧俗。令怀朔、沃野、武川三镇军主,各率200人,各带粮食、器械,到阿那瑰处所去,为其建造所需居所等,功毕各还原镇。
先于阿那瑰、婆罗门南来归顺的柔然部众,各州、镇计算路程所需,给以资粮,送到怀朔镇阿那瑰处;尚滞留京师的,去留各随所便。又以阿那瑰草创,毫无蓄积,诏给朔州麻子干饭2000斛,用官驼运给。
肃宗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522年)
十二月,阿那瑰上表朝廷,乞求给粟,作为种子。下令就近调拨粟子1万石给之。
肃宗孝明帝元诩正光四年(公元523年)
阿那瑰部众大饥,入塞抢劫。肃宗诏令尚书左丞元孚,兼行台尚书持朝廷节仪,北出怀朔镇晓谕。结果,阿那瑰挟持元孚,驱掠过民2000人、公私驿牛马羊数10万头北遁,随后放回魏尚书左丞元孚。
魏孝明帝随即下诏:命膘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等率骑10万追讨,出塞3000余里,不及而返。
肃宗孝明帝元诩正光五年(公元524年)
三月,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聚众,杀镇将起义,建号真王元年。魏朝廷下诏,命临淮王元彧为镇军将军、假镇北将军,都督北讨诸军事。
五月,临淮王元彧被义军大败于五原。
是年末,破落汗拔陵率义军,由沃野镇向东,攻击怀朔、武川镇时,原贺赖部后人贺度拔与其子三人,联合镇中豪勇,赴援怀朔镇,攻杀义军首领之一卫可环。但贺度拔亦为义军所杀。
肃宗孝明帝元诩孝昌元年(公元525年)
三月,义军别帅王也不卢等,率部攻陷怀朔镇。
肃宗孝明帝元诩孝昌二年(公元526年)
春正月,诏李崇以行三军总督之职,加使持节开府北讨大都督衔,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陵王渊皆受崇节制。李崇率所部至五原(今麻池),崔暹被起义军大败于白道北(今呼和浩特北蜈蚣坝)。起义军遂集中力量攻击屯驻于五原的李崇部。李崇与王渊合力抗击起义军的多次进攻。直到当年冬天,起义军因久攻五原不克,力量受损极大,李崇见义军已无力再发动攻击,这才率部从五原撤回平城(今山西大同)。
肃宗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
孝明帝晚期,曾想把沃野、怀朔、薄骨律(今鄂托克旗西境)、武川(今武川县西土城)诸镇都改为州建置,境内郡、县、戍名,依古城邑名称为准。曾诏令郦道元为持节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共同筹办有关事宜,裁减去留、储兵积粟,均以边备需要为主。然终北魏一代,这项改制计划的目,并没有什么结果著录于史籍。
案: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五月魏孝武帝因不忍高欢集团的控制、玩弄从洛阳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集团。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并从洛阳迁都邺,史称东魏。同年冬末,宇文泰毒杀孝武帝元修,另立元宝炬为文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不久,宇文觉亦于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二月,自立为周帝,史称北周。
东魏、西魏和继他们而起的北齐、北周,史称北朝。从史籍记载看,东、西魏并没有明确划定各自的"疆界"。而从史书所记他们各自活动的轨迹看,大体上以黄河为界,黄河以东处于东魏、北齐的控制之下。黄河以西则为西魏、北周的管辖区域。黄河以北地区则以石门水(今昆都仑河)为界。但在"边界"两侧,双方都没有设新的建制,亦不存在有效的行政管辖体系。阴山以北的漠南地区,特别是吐突溪泉(当为今艾不盖河)一带,为柔然人散居区。漠北新兴的突厥汗国,更虎视北朝的东西魏和北齐、北周。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
七月,文宣帝留辎重于白道,尔后率轻骑5000追击柔然。越过白道,从武川向西经怀朔镇,直到沃野镇。
资料来源:《包头市志·卷一》2007年6月。
来源:家乡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