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包头的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来包头定居经商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的人大量增加,他们大多是从山西晋北、晋中一带迁来的,其中有开庄设店经商的,也有单帮掮客或小商小贩摆摊者,有从事农业生产和种瓜种菜的农民,也有卖劳力揽长工或从事铁木活、泥瓦匠劳作的。道光初年,这些定居在包头的山西人,本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精神,自发地按各自原籍地区,组织起忻定社(忻县、定襄县)、祁太社(祁县、太谷县)、代州社(代县)、文交社(文水县、交河县)、云朔社(左云县、朔县)等团社,所有在包头的山西人,不分行业,按原籍地区都分别参加到各个社团中,每社有会首数人,处理日常事务。
本人曾是忻定社最后一任会首,现将忻定社组织及先后担任会首的情况分述如后:忻定社成立于道光初年,总会首四人,由忻县、定襄各选有地位、有品行、有作为的商人两名担任,为终身延袭制,本人逝世后,再选人继任,任期为义务职。散会首三家,忻县班三家,定襄班三家,将所有两县商家列表,按表轮换,亦为义务职。首任总会首忻县为义成昌经理李鹏,信和源经理孙海泉,定襄县为广恒西经理牛帮良,牛去世后由贺德功继任,如月号经理李培密,三义堂经理张斌盛,张去世后由张立义继任。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在关帝庙酬神演戏三天。会首们从八月初至二十日,就在关帝庙筹备社务事顶,经费来源是:忻县、定襄两县在包商号,每家每年各出布施二元,财东每户一元,顶身力股的每人二角,学生意的店伙每人一角。每年布施收入,除演戏、献牲、伙食等所需费用外,尚有二百元左右的余款。社内公有铺产一处,在东前街(今解放路)路北,有门脸三间、柜房宿舍八间,每年可收房租二百元;转龙藏西北有义瘗坟一处,四面筑有围墙,外有大门一座,内有大厅三间,专供忻、定两县同乡去世后在此停放灵柩,待时启运回籍。另有宿舍二间,为看坟人住宿处。看坟人李达忠,亦为忻县人,每月挣工资二十元。到民国初年,瘗坟内共有坟墓二百三十余丘,看坟人都作详细登记,写明死者姓名、籍贯、死亡日期以及墓地排号字,便于后世子孙启运回籍。
忻定社自一九三七年农历八十五日在关帝庙演戏集会后,于农历九月十四日(公元1937年10月17日)日寇侵入包头后,由于商业萧条,各商家备尝亡国奴的痛苦,忻定社虽每年仍继续集会,但都简单从事,不象以前隆重。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后,忻定社又恢复旧例,于农历八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在关帝庙演戏三天,并集会商讨了社内事务。以后不久;忻定社与其他山西各社协商,在山西各社的基础上,共同改组成山西同乡会组织,定名为山西同乡理事会,组成人员有赵银怀、石子钧、阎岩琛、郝锐、王紫林、张立义等,地址设在西阁外(今胜利路西口)七号,每月开理事会一次,研究会务。对山西来包同乡起到一些联络感情、济困扶危作用。如有山西来包同乡,经熟人证明,即可从同乡会开具证明,则可进城落户,寻找职业,谋求生计,如遇个别生活无着者,同乡会亦给予资助。建国以来,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组织起自己的工会组织、妇联、街道组织健全,人民团体完善,同乡会这个时代性的结社即自行消失。
资料来源:《东河文史(第4辑)》1986年11月,作者:张立义。
来源:黄翔的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