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郭鸿霖(1878年~1911年),字润生,祖籍安徽省。
其父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随湘军赴宁夏平定马化龙起义军,退伍定居包头,在土黑麻淖购置大量土地,并在包头镇购地建房,逐渐形成街巷,人称"郭老太爷巷",即今包头东河区牛桥街郭家巷。
郭鸿霖排行老四,人称"郭四少爷"。幼年受教于山西保德州优贡生尹斯文在包头创办的塾馆。成年后,因出自宦门,家境富裕,且交际甚广,有一定社会影响,曾作包头咨议分局议员,马王庙两等学堂堂长。辛亥革命前,山西同盟会派遣王建屏、弓富魁、李德懋等赴萨县、包头发展同盟会员,进行革命活动。郭鸿霖等一批青年在包头秘密加人同盟会,并同萨拉齐的经权、云亨、满泰、安祥等蒙古族同盟会员结成一支进步力量。马王庙两等学堂成为同盟会活动的据点。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9日,驻归化城小校场的外八旗巡防营,由管带周维藩率领起义,开赴大同支援革命军。途中因内部分歧,曹富章、张琳率一部分部队返归化城,遭清军袭击,迫使曹富章等率部奔武川辗转到了包头。12月24日,郭鸿霖和包头镇公行代表迎巡防营起义军从东门进人包头。
清朝驻包头的五原厅同知樊恩庆(兼管萨拉齐、包头政务)佯装同情革命,接待并安置了起义军。暗地却密谋策划捕杀起义军首领和同盟会员。当晚,樊恩庆在包头咨议分局(马号院正厅)设宴款待起义军各路都督,并邀请地方士绅、同盟会员和咨议员巴文峒、云亨、王肯堂、李士元、李士修、李茂林等作陪,安排郭鸿霖负责接待。晚宴开始,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枪声大作。除巴文峒、云亨经挚友马善元通风离去,王肯堂与李氏弟兄和李茂林等乘乱越墙逃跑外,曹富章、张琳等12人都被击身亡,另有11人死于非命,郭鸿霖当场被捕。次日早晨,郭鸿霖被砍杀在草市街,并将其头悬挂在牛桥街示众7天。这就是郭鸿霖等革命志士兴义失败,惨遭暗算的包头"马号巷事件"。
不久,王肯堂迎接起义军都督阎锡山进入包头,为郭鸿霖等殉难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资料来源:《包头市志·卷一》2007年6月。
来源:黄翔的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