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东河区解放路人流如注的街上,至今在复德和的铺店上方仍悬挂着漆金大匾“复德和”。复德和是包头市糕点业的老店号,它凝聚着老一辈匠人高超娴熟的技艺,也寄托着广大消费者的希望。
复兰斋是呼和浩特市的老店号,1936年复兰斋投资六仟元,宋全选等人投资伍仟元在包头建立复德和,从复兰斋分出七人,经理林子光任用张锦荣为复德和经理,租用原阜德有的铺面和住房。当年阴历七月初一开业,共有人员40余人。除制作糕点、糖果出售外,还经营干鲜货、茶叶、瓷器等。
复德和开业时,包头街上已有糕点铺富三元、茂盛元、三兴成、祥盛斋等。但复德和的名声很快超过其它糕点铺,人们都愿意品尝复德和的糕点,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特点。这些特点是:
其一:质高艺精。复德和的糕点使用原料不惜高价从外地购买,用的油全部是从北京购进小磨香油和大油。点心馅除放有桃仁、葡干、四脯(桃、梨、果、杏)外,还要放元肉、樱桃、瓜条等。绝不能缺这少那。做京糕,必须是最好的红果,红果有一点毛病都不用,因此,做出的京糕几年都不坏。馅里放的白面必须蒸熟,然后擀碎,用筛子筛过装入布袋以便使用。做蛋糕不用一个坏蛋,比例必须是糖七、蛋八、面十。做点心的师傅李培先、张元、赵文秀都是从呼市复兰斋来的。由于他们严格用料,并有多年做糕点技艺,所以做出的糕点完全不同于其它糕点铺。做出的翻毛皮酥用手都拿不起来,受到顾客称赞。
其二:稍胜一筹。商品经济中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犹为剧烈。这样必须了解对方,稍胜一筹。复德一开业就把当时糕点业名号富三元的月饼等买来,细心研究其作料,然后做出质量高于富三元的糕点,因此,很快得到顾客信赖。开业一个半月,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复德和的提江月饼就供不应求,刚出炉月饼还热的就被顾客买走。当时茶叶柜台有四个店员,主要任务是配茶,即从外地来的整箱茶打开,然后从各个茶庄买些茶,比较后配出来味道比别的茶庄的茶要好,还要稍便宜一点。这样才能保证同行业中质高的声誉。
其三:讲究信誉。当时复德和经营的炒货大豆、瓜籽、花生等来源于南口,水果来源于沙城。南方水果香蕉,桔子等由北京的商号郭记发货。双方往来全凭信誉。寄来货就给汇去款。因为有了信誉,有时来了鲜货对方不经订货也发来。对于顾客是“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绝不缺斤短两。使顾客信得过。
其四:利润适当。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必然唯利是图,但是唯利必取于信,如果能赚钱就不断涨价,必然失去信而无利。“价不择主”确有其道理。根据当时市场和商品的各项开支,复德和本着利润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六。这样,对定顾客心理很有好处,就是随市涨价顾客也可得到理解。
其五:知量知节。俗话说“有货不愁客”,是讲经商者必须货源充足。但必须知量知节。“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复德和经营商品很多都有季节性,因此,夏天就准备进冬天的货,冬天就想着夏天的事。每年春节前后,除日常经营的品种外,还从外地进新鲜蔬菜、蒜台、黄瓜、韭菜等。但根据当时包头市场销售情况还不能多了。既便剩下够店里吃就行了。
其六:待客如宾。讲这一点我们不能离开阶级观点,旧社会能买得起京点心的多为达官富人。但我们从经营的角度来研究,热心为顾客服务对办好商业是有戒鉴的。复德和的商品陈列就有利于顾客,点心都放在墙壁的格内,有一玻璃门打开可以取货。顾可以看到糕点的式样。干鲜货更可任人挑选,糖果等装在玻璃瓦内。店员一般都站着,见有顾客来就上前迎着开门,即使不买货也要介绍一番,用商家的语言说:“买卖不成仁义在”。
1948年,由于股东抽股,复德和倒闭。1949年,张锦荣等又集股,多为原班人员重新开复德和,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复德和也就不存在了。“文革”后又挂起了“复德和”的漆金大匾,1987年,铺面进行了大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老店号的一些经营特点正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资料来源:《包头工商史料》1990年10月,作者:张秀云、张林,原标题《复德和的经营特点》。
来源:黄翔的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