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564|回复: 34

历史留痕!以物证史:民国时期的教师资格证及聘书...>>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8 1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古玩地摊,那两张泛黄且破损的证照,被老板奇货可居地陈列着。我假装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又一眼,挪不动脚步。

近几年来,留心于包头本土的老物件、老资料与老照片,也很见过几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然而,民国时期的教师资格证却是头次看到,何况还附有一张教师聘书。

老板索价不菲,而且拒绝讨价还价,只是允许在那堆古钱里面任选六枚,作为安慰。我站起身来,眼光挪向下一个摊位,慢慢地离去,老板却没有唤我回来。唉,只得空转了一个大圈,再回到他的摊位。

我在书案之上,小心翼翼地展开这两张证照,细细端详,从中寻找着往昔的蛛丝马迹。

受着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尊师重教"历代传承。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紧临着北京孔庙,每个县城也都建有一座庄严的大成殿,供奉着孔老夫子。

几千年来,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资格证,官办的学校是一纸任命书,私塾则是一纸合约。作为"先生",凭得是满腹经纶,凭得是高徒中榜的口碑,并不需要其他证明。

那个手持戒尺、摇头咿唔的"先生"形象,与古老的教育体制一起,刻在历史记忆的深处。

1909年12月,清政府颁布《学部奏遵拟定检定小学教员章程》,对实施检定的机构及人员、检定的类型、参与检定的资格条件和通过的要求、丧失资格的条件等做出详细规定。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比较完整的规定,也是中国具有现代意义教师资格制度的雏形。

然而,此际大清王朝内忧外患不息,对于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虽有明文规定,却是无暇实施。

民国前期,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认定制度,基本承袭清制,但其检定方法更加严格、规范,较清末有所完善。遗憾的是,从留存史料来看,这一时期几乎没有省市地区举行教师检定试验,相关政策法规并未真正实施。

中国并不缺乏有识之士,中国制定的法规政策也颇为可圈可点,怎奈时局变幻无常,没有体制保障的规定,往往沦为几张废纸。

1936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小学教员检定规程》,明确规定:"自发给检定合格证书之次学期第一日起,定为四年。在检定有效期间: 教学成绩特别优良,经省市督学查报有案,或经县教育局长,切实呈报,或服务期间在暑期学校得有成绩证明书者,期满后仍给予有效期间四年之合格证书;连续得二次合格证书者,期满后,给予长期合格证书。其成绩不良者,在合格证书期满后,须重受检定。"

这条有些拗口的规定,初步确立了教师资格的绩效考核体系。

这些制度,随着那个政权的覆灭,烟消云散。不过,如今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或多或少,有着当年教育改革的影子。

640.jpeg


1946年的教师资格证(包头市南龙王庙徐麦涵道长收藏)

眼前的这张泛黄的教师资格证,正式称谓是"教育行政人员暨小学教职员审查合格证"。

颁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即公元1946年,正是侵华日军投降的第二年。

颁发人则是"包头市长兼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雷震"。一张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由市长亲自挂衔颁发,是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抑或是对行政权力的控攫……

获是这张证书的是:杨增茂,年三十五岁,系山西省忻县人。

640.jpeg

1946年的教师聘书(包头市南龙王庙徐麦涵道长收藏)

另外一张泛黄的纸张,则是"包头市立官井梁街初级小学聘书",内容为"兹聘请先生为本校级任教员,待遇依照省府规定,每周须授课在1000分钟以上,并请遵守本校聘约之规定是荷。"

后面附有聘约:

一、本约暂以一学期为定(待遇自发聘约之日起);

二、下学期续约时,假期中待遇一律奉送;

三、如下学期他就时,则发给至最后授课之月终;

四、如因故请假在一周以上者,须商得本校长同意请代课教员;

五、须参加本校各种会议,并执行决议案,以及学生自由活动指导等工作;

六、须于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管训学生;

七、如因故离职时,须事先于一周前通知本校长,并须于有接替人后,始能离职;

八、本约于发出聘书时即生效。

这份聘书,所聘者正是那份教师资格证的所有者——杨增茂。

聘书时间写为"民国三十五年四月一日",而教师资格证的颁发时间为"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大约,杨增茂刚刚获得教师资格证,便收到了聘书。

也有可能,聘书竟是早于教师资格证发出,如此看来,杨增茂还是颇为抢手的。

不过,当个小学教师确实也不容易,"每周须授课在1000分钟以上"。

民国时期,已有周末休息之例,如以每周6天授课来算,平均每天授课166分钟,相当于2.8小时。如果按照如今小学每课时40分钟来算,每周为25节课。

这样的工作强度,匹配"省府规定"的待遇,不知可否令杨增茂老师满意?

然而,聘请杨增茂老师的校长冯培德,却为按时给教师们发放薪水而犯愁了。

在《包头史料荟要(第二辑)》(1980年8月)载有一篇《旧包头教育亲历记(上)》,当年教育系统的负责人秦邦祯有着这样的一段记述:

官井梁小学校长原为冯培德,由于该校一位老师联络部分老师一起到市政府请愿,要求按时发薪。事件发生后,身为包头市警备司令的王雷震,本来在校接见师生的时候表示设法解决问题,可是第二天早上上班却突然告诉我说已将那位教员抓起来了。这便引起了一场事端。冯培德要求辞职。我向市长反映,经市长同意,便任命张希贤为校长。

短短几句话,将抗战之后,国内百废待兴,教育尤为捉襟见肘的窘状,折射出来。甚至,隐约透露着一场教师与政府相抗的政治风波。

巧了,王雷震的大名正是写在那份教师资格证上,而冯培德的大名则写在那份教师聘书之上。

这场风波,在《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九辑)》(1987年12月)所载的《小学教员罢教》文章之中,刘梓贻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述:

当时伪币贬值,物价一日三涨,人民怨声载道,伪军政人员却不屑一顾,整天忙于发国难财。那时,小学教师的工资最低,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1946年7月至9月,三个月不给发工资,教师家庭生活顿成问题,不少人典当衣物,维持半饱,或求亲告友,靠借贷过活,有的人只好脱离教育界,另谋生路。九月下旬的一天晚上,部分教师秘密集中在官井梁小学,开会讨论罢教问题。与会人员一致同意罢教,什么时候给发工资什么时候再复课。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在一块白布上签了名,其中有赵孟初、冯培德、苏丕承、盂宪华、刘梓贻、崔俊、葛玉庭等三十多人。第二天,部分市立小学开始罢教。这一行动,使反动当局慌了手脚。他们一方面采取镇压手段,把苏丕承扣捕,关了八个月监牢,开除了官井梁小学校长冯培徳;一方面召集各小学教师开会,解释三个月不发工资的所谓原因。没过几天,总算把所欠三月工资补发,但因物价暴涨,三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够买一斤粮食,成了一堆废纸。

那段时期的教师命运,充满着酸楚!

民国时期的教师资格证,本已难得,又有与之对应的聘书,又有与之呼应的历史事件。其文献资料之价值,远超所付的那些钞票。

漫步古玩地摊,常有意外的收获!

写于:2021年6月

作者简介: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来源:黄翔的视界
发表于 2022-3-28 16: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这个真是厉害了
发表于 2022-3-28 11:5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2-3-28 12:5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民国时期的教师资格证及聘书
发表于 2022-3-28 13:0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那段时期的教师命运,充满着酸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21 18:00 , Processed in 0.0501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