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752|回复: 1

包头大福林饭庄成为市民几代人的美食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5 22: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包头大福林饭庄成为市民几代人的美食记忆
在草原钢城包头,有哪家酒店能为一家四代人办婚庆生日祝寿宴席?又有哪家酒店可以吸引94岁高龄的老者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从昆都仑区赶往青山区聚餐?又有哪一家酒店吸引全国各地的同学、战友赶到一个被命名为三年二班的雅间连续聚餐几天?……
这个酒店当然就是包头市民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大福林饭庄——包头市大福林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12月25日下午,由包头晚报、包头广播电视台105.9栏目组和包头市大福林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我与大福林温情故事”征文颁奖典礼隆重举行。18位获奖者欢聚一堂与诸多媒体畅谈与包头市餐饮第一品牌——包头市大福林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半个多世纪的浓浓亲情。





“我与大福林温情故事”征文活动得到了包头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征集的作品从多个角度描述了广大市民与大福林的情缘和人间温情。作者中有包钢退休职工张晓平写的《我与大福林的缘分》记述了获得中央军委颁发功勋奖章的94岁老父亲张志刚与大福林的情感;也有大学生、离休干部、老工人、还有一家三代共同撰写的文章。在颁奖现场,获奖作者苏立飞、105.9栏目组负责人、大福林董事长钤保刚等人诵读了获奖作品……




正如征文活动开始时主办方所表述的那样:还记得很多年前,家里每逢大事喜事都要去大福林祝贺吗?还记得学业有成或工作进步都要请老师或师傅去大福林感谢吗?还记得发工资后首先去大福林搓一顿的喜悦吗?还记得多年不见的同学都要去大福林聚会吗?……大福林,作为包头唯一的本土中华老字号,见证了我们太多的人生重要时刻,见证了我们之间太多的亲情、友情、爱情。

大福林如今已走过了85周年,包头人经历和见证了它的发展与变化。它成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因此去年重新装修时,打造了更具中国风、更大众化的就餐环境,从每天爆满的景象可以看出大福林的这种亲民理念契合了大众需求,满足了十九大提出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愿望。
大福林,是包头几代人的记忆。时间带走的是岁月,带不走的是难忘的记忆,能留在记忆里的必定是美好的回忆,只要你曾经在大福林有过那么一次难忘的美餐,就会有故事。人们重拾记忆,把那些曾经熟稔于心、津津乐道的故事重现眼前,把尘封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故事回味一下,讲出来,把美好和幸福延续下去。
据介绍:提到中华老字号,老包头人,尤其是青山区的居民十有八九会想到大福林。在国家“一五”时期,为支援包钢建设,大福林从天津西迁到包头,将大城市的美味带到了这里。但要问大福林的由来,我们还得从1934年的天津说起。

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南市,车水马龙,商铺林立。1934年-1939年之间,天津武清人李德明受大股东陈某的委托,出面担任大掌柜,与合股者(天津杨柳青人)周敬武等四人,以每人500元大洋为股金,在天津南市开办饭馆。据说给饭店起名时,股东们都尊重李德明的意见,命名饭庄叫“大福林”。

    从1934年到1955年,大福林在天津南市生意兴隆。一半靠大厨的手艺,一半靠诚信经营。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大福林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为了支援包钢建设,大福林在李德明的带领下,38名员工全部离乡西迁,在当时的“新市区”,即现在的青山区文化路“安家”。 历经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大福林依然努力的保持着最早的烹饪传统。现在后厨的厨师长已经60多岁,算是大福林的第三代传人,本来已经退休又被返聘回来,只为继续传承大福林的传统。大福林也历经改革,多次研讨了品牌菜和传统菜在本土的影响和吸引力。不断创新菜品,葱烧梅花参、一品肉、扒牛肉、河鳗大烤、烧南北、爆双脆、水晶河虾仁、宫爆肉丁……都成为大福林的招牌菜。
大福林订餐电话:3322688





责任编辑:崔顺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表于 2019-12-26 18: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地上无了,成地下了一一怪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9-20 11:48 , Processed in 0.0299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